書摘:《兼任下流》:檢視大學中的權力與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兼任下流》似乎探討了大學環境中一些不為人知的面向,特別關注兼任教師的處境以及大學教育中潛藏的問題。 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點出了高等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反思大學的本質與價值。

大學的運作與考核

  • 大學的評量標準: 大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內涵,而不是單純地以學生是否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習成效 [1]。大學應該關注學生真正的學習和成長,而不僅是成績 [1]。
  • 固定專業與教學: 大學的教師往往被固定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而忽視了教學本身的重要性 [1]。作者認為,應該更加重視教學的品質,而不是單單看教師的專業背景 [1]。
  • 兼任教師的困境: 這本書點出了大學兼任教師的處境,他們在大學中往往被視為廉價勞工,缺乏應有的保障和尊重[1]。 兼任教師的待遇和地位不佳,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教學品質和熱情 [1]。

教育的本質與價值

  • 學習的本質: 學習的目標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獲取學位,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1]。 學習應該是啟發性的,並且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1]。
  • 大學的責任: 大學應該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並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1]。 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 [1]。
  • 大學的核心價值: 大學的核心價值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追求排名和學術聲望 [1]。

關於改變的呼籲

  • 不應單純比較: 作者呼籲不應單純比較不同的事物,應該關注事物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1]。作者也指出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比個高下,而是要看每個事物自身的價值和獨特性 [1]。
  • 大學的改革: 作者呼籲要改變現有的大學制度,使大學能夠真正發揮其教育的功能 [1]。

總結

《兼任下流》這本書點出了大學教育中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並且呼籲大家反思教育的本質。 它不僅挑戰了現有的教育體制,更提出了對未來大學教育的期望。 本書提醒我們,大學應該是追求真理和知識的場所,而不是一個追求名利和權力的地方 [1]。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大學教育的價值?
  • 大學應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 如何改善兼任教師的處境?
avatar-img
7會員
75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書《不怕平庸 教育》的核心觀點是鼓勵我們打破傳統教育框架,注重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僅追求表面分數和成就。內容涵蓋激發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良好習慣,以及重視人際關係和情商等面向,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思考、勇於挑戰、熱愛學習的人。
這本書籍《一句說重點》旨在教導讀者如何將複雜的想法或概念,濃縮成一句精闢的句子。書中提供了一套 循序漸進的方法,並列舉了多種 表達技巧,協助讀者在不同情境下都能準確傳達訊息。 核心方法:四個步驟 書中將提煉重點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1]: Step 1: 鎖定:首先要具體浮現想要表達的對象[
介紹 《飲食陷阱2》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現代飲食中常見的陷阱與誤區。本書作者Mandy Wong以營養學家的角度,提供了30個關於食物營養的重要知識,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做出更健康的選擇。本書不僅適合關注健康飲食的人士,也適合所有希望了解食物真相,改善飲食習慣的讀者。本書強調了均衡飲食、選擇全
各位老師、教育工作者,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與活動,這些策略來自一份教學資源,旨在幫助老師們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這些技巧能為各位帶來教學上的新靈感! 一、課堂活動多樣化 這份教學資源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課堂活動,涵蓋了各種教學目標和學生群體,以下是一些精選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快速做出判斷,並採取行動?這可能跟他們運用了一種叫做 OODA循環 的思考模式有關 [1]。OODA 代表觀察(Observe)、理解(Orient)、決定(Decide)和行動(Act),這是一個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做出有效決策的流程 [1]。 OODA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書《不怕平庸 教育》的核心觀點是鼓勵我們打破傳統教育框架,注重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僅追求表面分數和成就。內容涵蓋激發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良好習慣,以及重視人際關係和情商等面向,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思考、勇於挑戰、熱愛學習的人。
這本書籍《一句說重點》旨在教導讀者如何將複雜的想法或概念,濃縮成一句精闢的句子。書中提供了一套 循序漸進的方法,並列舉了多種 表達技巧,協助讀者在不同情境下都能準確傳達訊息。 核心方法:四個步驟 書中將提煉重點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1]: Step 1: 鎖定:首先要具體浮現想要表達的對象[
介紹 《飲食陷阱2》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現代飲食中常見的陷阱與誤區。本書作者Mandy Wong以營養學家的角度,提供了30個關於食物營養的重要知識,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做出更健康的選擇。本書不僅適合關注健康飲食的人士,也適合所有希望了解食物真相,改善飲食習慣的讀者。本書強調了均衡飲食、選擇全
各位老師、教育工作者,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與活動,這些策略來自一份教學資源,旨在幫助老師們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這些技巧能為各位帶來教學上的新靈感! 一、課堂活動多樣化 這份教學資源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課堂活動,涵蓋了各種教學目標和學生群體,以下是一些精選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快速做出判斷,並採取行動?這可能跟他們運用了一種叫做 OODA循環 的思考模式有關 [1]。OODA 代表觀察(Observe)、理解(Orient)、決定(Decide)和行動(Act),這是一個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做出有效決策的流程 [1]。 OODA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專業知識: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行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行政能力:作為行政助理,你需要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 語言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包括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對於擔任大學教授專案助理來說是必要的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專業知識: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行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行政能力:作為行政助理,你需要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 語言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包括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對於擔任大學教授專案助理來說是必要的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