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走上行動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首先,我認為「行動心理師」並不是一個0與1的抉擇,所有的過程不是一分為二,而是慢慢塑形而成。每個人的「行動配置」並不相同,可依照個人的專長、喜好、可接觸的族群而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我適合走上行動之路嗎?


所謂「行動心理師」顧名思義,就是行動力強,獨立性較高,可以決定自己要前往哪邊。但(但書往往才是重點XD),這也代表從業過程風險較高、不穩定性也大,沒有人能跟你保證,現在前進的方向是對的、保障收入的、不辛苦的!


所以,我覺得想成為一個行動心理師,得要先確認自己在「專業上」,已經具有獨立處理個案的能力,對於常見的緊急狀況也具備應對的概念。通常在機構裡,遇到困難處理的個案時,有其他同儕或其他專業人員一起時,能有人一起面對處理、降低焦慮,但獨立執業者,必須要自己面對,或者知道如何尋求支援,以避免在危急時刻感覺慌亂不安。


此外,在「生活上」,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不穩定,像是個案量不固定、或者還沒有穩定合作的機構,導致收入也是起起伏伏的。如果在經濟上有一些支援、不太需要考慮養家或是收入短少造成的影響,就有比較大的耐受度可以在行動之路上摸索和調整。


此外,能夠工作的「時間」也需要考慮。由於行動心理師多在社區裡服務,因此多數能接受治療的個案,多以夜間或假日為主。若尚無法提供這些時段,勢必會影響能接案的族群,但也不是不可行,考慮開拓平日白天的服務族群,也可以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行動養成的過程


常見的行動養成記,一種是先到專職的工作崗位磨練個幾年(像是學諮中心、各級學校輔導是、或是機構的專任心理師),穩定薪資的工作,不需擔心餓著,就是一種讓自己培養接案能力的穩定環境。另一種就是先跟1~2個固定的機構(像是社福單位、諮商所、治療所、診所等)合作,以案計酬的方式,透過機構轉介個案,慢慢累積自己接案的穩定性。每個人能獨立行動所需要的時間不一定,依照個人的特質、企圖心、以及對個案族群的興趣,我不覺得行動心理師的工作型態,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各司其職,才是最有效益的。畢竟在學校與機構裡,能有穩定且資深、有能力的心理師,也是對於第一線的學生、個案很重要的福祉。


另一個我覺得相當有效益的養成,是「個別督導」。學校的訓練,在進入職場之前,都算是基本知識。但這些大腦裡的理解如何轉換成人(心理師)與人(個案)之間的互動,並且能在聽懂個案時,給予貼近的回應,而不只是複製教科書的說法,我覺得,能透過個別督導手把手的帶領討論、思考、檢視自己接案的過程,是培養自己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我聽過不少心理師表示,我的機構已經提供固定時間的團督,那我還需要個督嗎?我個人覺得需要。因為團督比較是腦力激盪、觀摩他人如何接案、也檢視自己與他人對個案的想法差異而獲得學習。但個督則可幫助心理師自身檢視接案時的慣性、盲點,學習的效益不同。


有些心理師會選擇不同的進修課程,我認為學習都是好事,但由於心理師是個「以自身為工具」的專業,認知上的學習,乃至經驗上的轉換,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內化方可執行,此時督導甚至是個人接受治療的幫助或許超過認知上的學習。


行動的配置


很多行動心理師,主要的工作其實不只是接案。演講、社群媒體的經營,反而成為主軸。之所以談到「配置」,是因為時間就是資源,當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多的時候,怎麼用,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此時又得要回到一開始,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型態」的行動心理師。


拜社群媒體所賜,有些心理師只接演講、做Podcast、經營粉絲專頁,就已經佔滿工作時段,這是走向衛生教育、心理健康宣導的路線,同時因為曝光率較高,也可能擁有較高的名聲和知名度。但本身可能要具備相對活躍的特質、能言善道,有一定文字書寫的能力,也對社群媒體的生態熟悉,做起來比較不會覺得吃力、甚至反感。畢竟公開的平台,難保不會受到攻擊、或是酸民的回應,處理起來也都挺令人心累的。


可是有些人則傾向在治療室裡工作,直接與個案接觸,穩定的練習聽懂、想懂個案正在表達的、所說的,以及練習在對的時間給予回應。這個練習與準備,相對比較具有隱私、個人性,就是心理師與個案的空間。但承接情緒、穩定接案的承諾、則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培養、訓練的。


我自己選擇3:1的配置,大約3/4的時間接案,保留1/4的時間演講、舉行工作坊,以及書寫。我的考量是,接案作為一個心理師的基本能力,我希望能持續深化,我同意在認知上的傳遞、大眾心理健康知識的推廣,相當重要,但要幫助一個人(或一個家庭)認識自己與家人,其立場與態度仍有不同,我還是希望能保有這部分的獨立工作。


在我的專長領域,若能獲得機構的肯定,邀請我前去分享實務的經驗,或提供一些訓練,大多都能得到不同的交流與回應,也是我喜歡的工作型態。至於更主動的製作podcast或是與民眾交流等等,就一個I人而言,有點負擔,雖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目前並沒有積極投入這個部分。


最後,談一下書寫。一開始寫部落格,是想要整理自己在實務現場的觀察與反思,而且文章相對是個被動的傳媒,寫好了等候被發現與閱讀。之後因應諮商所的成立,設置了官網,方便個案查詢相關資訊。至於此刻,起心動念想開始寫關於行動心理師的種種,或許是因為陸續有一些年輕學子,想要踏入心理師這條路,而在與他們對談時,感受到行外人對於這個專業的諸多疑問,也有許多新手治療師,對於自己未來該怎麼發展感到茫然,因此想要有一個地方,開始談談專業生涯的思考。


書寫對我來說經常是一種經驗的彙整,思想的凝結,有時每天每天的忙碌過去,到底留下什麼也茫茫然。透過書寫,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經驗在文字中沈澱下來,就如同此刻,希望這些整理,能帶給想踏入、或剛踏入這個領域的新手心理師們一些參考。



你想成為一個心理師嗎?成為一個心理師之後又該如何自我精進、推進工作、建立自己的專長領域?想在這個沙龍裡,談談我成為行動心理師的心路歷程,一起在心理師這個專業裡,行動、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行動吧 🏃 只有行動的時候才能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 與其在這裡守株待兔  不如去實現你心中所想的  勇敢地闖 勇敢地去發掘不可能 有些人懷著滿滿的理想夢想 卻不知道如何實現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如果你知道結局,你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路? 每個路線有其意義,選擇的原因也不是你知道結局就會改變的,例如環境、個性、他人的言語⋯等。 在感情裡面,如果你知道他只是你的過客,你仍然愛他嗎?你如何不愛他?是否仍然想孤注一擲?無論如何,感情路上我知道我仍然不會改變⋯ 有些路線你會後悔,你會
如果情緒已經有個方向,那就先讓他走到目的地,再選擇下一步該往哪去。
Thumbnail
不是一意獨行,而是知道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意志力的鍛煉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而了解自己可能面臨的情況則是踏上這旅程的第一步。回顧生活中的點滴,我們或許會驚覺自己曾在某些情況下作出無法解決問題的衝動行為。這些情況可能來自外在的壓力,也可能源自內在的情緒波動…
Thumbnail
面對生活,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尋找答案,而在於是否準備好以積極和認真的態度迎接生活。若選擇被動,即使機會敲門,我們也可能視而不見。但當你選擇每天都積極對待,不論遇到什麼,都是成長的一步。這是離開舒適區,追求有意義生活的開始。積極與認真不只是選項,它們是塑造生活的藝術。選擇這樣的態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行動吧 🏃 只有行動的時候才能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 與其在這裡守株待兔  不如去實現你心中所想的  勇敢地闖 勇敢地去發掘不可能 有些人懷著滿滿的理想夢想 卻不知道如何實現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如果你知道結局,你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路? 每個路線有其意義,選擇的原因也不是你知道結局就會改變的,例如環境、個性、他人的言語⋯等。 在感情裡面,如果你知道他只是你的過客,你仍然愛他嗎?你如何不愛他?是否仍然想孤注一擲?無論如何,感情路上我知道我仍然不會改變⋯ 有些路線你會後悔,你會
如果情緒已經有個方向,那就先讓他走到目的地,再選擇下一步該往哪去。
Thumbnail
不是一意獨行,而是知道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意志力的鍛煉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而了解自己可能面臨的情況則是踏上這旅程的第一步。回顧生活中的點滴,我們或許會驚覺自己曾在某些情況下作出無法解決問題的衝動行為。這些情況可能來自外在的壓力,也可能源自內在的情緒波動…
Thumbnail
面對生活,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尋找答案,而在於是否準備好以積極和認真的態度迎接生活。若選擇被動,即使機會敲門,我們也可能視而不見。但當你選擇每天都積極對待,不論遇到什麼,都是成長的一步。這是離開舒適區,追求有意義生活的開始。積極與認真不只是選項,它們是塑造生活的藝術。選擇這樣的態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