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扯的極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AI 生成

AI 生成

政治是骯髒的,是醜陋的,是我們不願意踏入的這一塊禁地,但我們還是踏入了,宛如潘朵拉的盒子,如果告訴你一打開來就會招來各種猛獸,你願意就此負責,並且把它關上嗎?我想,你還是執意要開,因為你想知道所謂的那些野獸的真面目是什麼,宛如生命之樹不適合在地球生長,一旦生長了就會招來獨眼巨人,獅鷲等等奇特物種,而我們怎麼救,也無法殺死他們,驅趕他們到另一個世界去。


然而,現代人的好奇心本身也多多少少不見了,因為人際關係如此地變質,變得不如以往,社交媒體氾濫,資訊爆炸,你可以從任何地方,任何裝置獲取新聞來源,誰是真的,誰是假的,全部混在一起,同一則新聞的死傷人數會不同,連投票計數的正確數字也不會正確(雖然任何一家媒體都自認為很正確),現代社會造成了種種問題,很多人說媒體要負最大的責任,媒體有監督的責任,不管是對政府,還是對自家,或是其他媒體。但真正的客觀與真正的公平與實在,沒有媒體真正能做到百分百如此不偏倚的報導。


我說的是「絕對性」,因為沒有這種東西存在。是人,就有偏頗,是人就有主觀性,連我也不例外。什麼是真正的思考獨立性——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看待——那麼這社會的司法審判照理說應該顯得相當符合社會期待,但多數也沒有。司法改革喊了多少年,又有哪一個法院真正能夠做到如此的司法革命,能夠讓人民了解司法的「更動」可以還給任何一個人的清白,可以讓任何一個人心服口服?


一定會有人抗議,不管是台灣,還是美國是日本,或是歐洲各國也一樣。要人民過得快樂,測量幸福指數沒有什麼意義,反而顯得很愚蠢。整個社會的變動來自整個人民對於政府的信賴程度,當然北歐國家如果適合每一個人的理想值,那為何不全體一致複製貼上就好?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照辦,非洲與中東國家貪污嚴重,拉丁美洲國家也是,當然還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相去不遠,這些都不能照辦。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身的文化與文明,國家的方針與憲法不同,要完全讓全社會都照舊,首先得思考當和平變得各執一方時,我們只是在做什麼事才會這樣?


不是人際關係的本身嗎?我說過,社會變得破裂,變得更加自以為是,好奇心只會更加消失無蹤,我多次提到,男女性別上的觀念如此不協調,男生與女生想的只是自己的「專長」,那麼性騷擾這件事上,我們不會變得更加理性對待。


那又怎麼期待性別「應該」平等,那就是最好笑的笑話。不管你怎麼倡導性別平權這件事,打破不了性別,都沒有意義。何況今天當每一個人說我被某一藝人性騷擾,指出相關的證據,證明確有此事時,我們是否想過性騷擾前提的本身,是我們處在某一個當時不平衡點,而真正讓我們難受又難堪的不是回想這件事,而是發聲這件事,到底衝擊到我們又如何反思性別這件事,並且真正理解性別這議題?


因為即使加害者道歉,我們要的就是一個道歉,還是要對方不准踏入演藝圈,還是演藝圈裡的潛規則,其實也是政治下的潛規則同時運作?因為性別問題還是沒有被充分解決,不管對方是怎麼樣的性別都不重要。


因為真正該理解不是性別,而是尊重,而就算是尊重,拿捏不好分寸,就像某一性別的假象,看起來男女不一致,只是表面上的良好,充其量也是尊重的表皮而已,還是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因此,爭議點在哪,我想你應該知道。然而,問題有解決嗎?沒有,直播女生被抖內的金額大部分都比男生高,女生所佔的比例——被親切友好的程度多過於男生。女性的人工智慧多於男性的人工智慧的影響力,我想,母性連結少不了,多數人對於男女的觀念,也停留在女性的溫柔面會大於男性的陽剛面,尤其是聲音特質。否則這也是多數人工智慧的語音先是女性,後來才加入男性的原因。


就因為女生給人的形象多於男生,所以在 AI 人工智慧生成圖上,女性的美感勝於男性的特質。我每次看著人工智慧的女性的圖片對照著男性的照片,總覺得,美學的想像,也多半為何會以女性為主角,因為對於女性的印象,還是女生上的陰柔內斂,都是美的相容並進。


我們不會刻意說美女,而是美女幾乎是同一個詞,美男子的陰柔特質幾乎等同於長髮或是到脖子的髮質,加上有著柔美的特性,會聯想到我們是怎麼把這其中的特質給套用上,才不會覺得噁心。因此,看到一個有健美身材的男性,說出來的話或是動作上像個女生,我們只會覺得好笑又反差,可是把各種陽剛上的特質硬是把陰柔的特性給挪用上,我們才有覺得不適的反感。


因此,只要有這層的特質還在,性別的問題處理起來,才顯得很矛盾,我們不能適應。如果用著政治語言來說的話,就是政治上的美學看起來很得體,但是政治裡面的血跡卻很骯髒的裡面特性,因為我們不會翻起來看政治裡面的用途,除非我們意識到,否則這也很難。


問問你自己,你有多少不看到性別以外的特性?問問你自己,你又有多少能夠了解不是看性別本身的特性,只是看到這個人的本身?問問你自己,你能忽視到性別本身,真正理解到性別以外的東西,不是性別,而你又莫名加上性別?我想沒有,或是很難。你看著捷運車廂裡的任何一個人,大概除了男女之外就沒了,唯一有「異類」的從屬當中的其一,而又有多少我們不是這樣做,去想,而思考性別還有什麼是我們沒看到的?








孤單或是自由都只是單身上的兩派說詞,社會看起來很融融,但融合不下的卻是各面的孤單習性,人終究是狼,還是狼性出來的人?











政治裡面的那些零零總總,從屬任何性別上的光譜,與政治多正確的光譜(如果把它也加入進去),我們只有看到社會正確在合理的方向中去正確,反之的反思,我們就為之忽略,或是硬是加入另一端的不正確,來推敲任何不適應的正確只是個人思考上的矛盾與碰撞上的一種不同,而同時我們又來看任何包裝上的正確,只是總體量的多正確與合理性,聚集起來的一種約束體,能夠讓我們對社會的集體思想加入去習以正常,這大概也是為何在社會以外的正確,都被切除與排擠,或是被擠壓。


任何當邊緣之中的那些正確不得不正確時,取消只是我們在總體性上,唯一去合力控制的正確性,好讓這層尊重看起來很平等,或是很平和。如果權力不該去存在,那麼又想想,我們是怎麼樣從層級之間跳到另一間的權利分治正確性,好讓這整層看起來很平等,取消上的文化是我們對抗唯一的公平性,去削弱我們有的反之公平?(因為那只會看起來很不公平,才顯得特別突出)。反反為之,是否會害到自己?還是我們反面看起來不是這樣,只是因為看起來要更加不同?


試著把光譜拉長,或是試著把任何你認為的光譜都給擴大,不管你所認為的是什麼,只要資訊失控,不去思考,不去理解,那麼任何的反對贊成都是自說自話,沒有意義。同樣的,當民主的特性被削減成像是任何一端的不公平時,我們只會用一隻腳站得更穩,而另一隻腳只是反指著自己說沒有這樣做,因為自己不會看到。


因此,很多的政治攻防戰就是這樣開始的,當我們要部署武力,當我們提高戰力,當我們要讓整個世界的公平性合乎道德正義時,反面的道德正義就會反撲,也同樣的,當反面過火時,正面的道德正義很難踩煞車,去理解這樣的道德正義合乎哪一條的真正的道德正義?因為法律沒這樣寫。任何的公平審判,可能到了最後,總有人要不服這樣的硬性規定,只是因為你是例外,那些君主到底是心軟,還是唯一的霸君,我也不知道。硬性上的合乎常理,究竟指的又是哪一條才正確?大概只有一人知道,而這個人還隨時會變。


資訊氾濫,媒體的任何消息來源,都有可能是少一個字的莫名正確,而我們還能照單全收,也真是奇特。(總)編輯或許沒有仔細查證,也或許修正之後,消息早已經滿天飛,修正後也來不及。人類的思考能力最特別就是我們有神奇的理解,能夠大概知道什麼,即使來源也很莫名有理,我們都能辨別,但就是不能真正獨特性去思考真正的意義點,因為容易涵蓋在泛意義裡面,像是糊在一起的字眼,更容易讓我們去執意相信。


內容農場就是這樣的特性,即使你不買單。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意義,我想在這裡解釋,也是自嚼文字,只是更加沒味道,而且還有更加站得住腳的莫名意義,顯得多餘。因此,真意義的存在,若是看在生命的意義中,如果能夠反嚼人類的生命存在,我們當然才有顯著價值,但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呢?你總是想到「我」,接著才是性別特質,或是個性特質,人類呢?你的本質是否只是唯一的人類該有的人類本能呢?大概已經沒有,我們無法在野外生存,如何搭建簡單住所,或是辨別可食用的植物,如何真正理解思考新聞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告訴你真正的生命價值,我們也是多半在「後來」,也才意識到什麼,可是也太遲了。


三享生活已經佔據你生活與生命的前半部,至少是前面相當大的好幾年時光,出了社會,能夠理解的,大概只有歡樂與享受,還有任何三享之後的三創上的任何期待才有的生活價值。我們終究要什麼?不婚不生不願意去理解或是共享,孤單或是自由都只是單身上的兩派說詞,社會看起來很融融,但融合不下的卻是各面的孤單習性,人終究是狼,還是狼性出來的人?


我只能說,政治裡的美好,只是雕塑出來的樣子,其本身依然是黑色的淤泥,心靈的洗滌本身,若是潔淨單純,請告訴我,人類的善良終究要怎麼樣才能才能真實存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並且彰顯得一點透明也好的晶亮,就像鑽石的閃爍。


究竟是骯髒的,還是醜陋的,我想我們只是要這樣期待而已,畢竟,夢讓人才有實現的動力,不是嗎?


avatar-img
23會員
2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那日誌充滿矛盾,應該...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我們的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圓滑。 社群的頭像、手機的弧度,就連個性也是。 在自媒體時代因為言論、目光,稜角磨平的速度越來越快。審美也在不經意間被流量影響。過於尖銳的言論,即便是事實也容易被炎上,好一點則是被滑走不被關注,隨時會出現叮嚀 「疑有不適的內容,請謹慎觀看」。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表面上好像是人改變了,但或許只是骨子裡的想法更清晰了,「人格一致性」一直都沒有改變太多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那日誌充滿矛盾,應該...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我們的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圓滑。 社群的頭像、手機的弧度,就連個性也是。 在自媒體時代因為言論、目光,稜角磨平的速度越來越快。審美也在不經意間被流量影響。過於尖銳的言論,即便是事實也容易被炎上,好一點則是被滑走不被關注,隨時會出現叮嚀 「疑有不適的內容,請謹慎觀看」。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表面上好像是人改變了,但或許只是骨子裡的想法更清晰了,「人格一致性」一直都沒有改變太多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