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德經-第五十五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2. 白話文


擁有深厚德行的人,像是剛出生的嬰兒。毒蛇不會咬它,猛獸不會撲向它,獵鳥也不會捕捉它。雖然它的骨頭脆弱、肌肉柔軟,但它卻能夠牢牢抓住東西,這是達到精純境界的表現。它整天大聲喊叫,卻聲音不會沙啞,這是和諧的至高表現。懂得和諧的人,稱之為常;懂得常的人,稱之為明;不斷增進生命的人,稱之為吉祥;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氣息的人,稱之為強大。萬物在壯大後終會衰老,這就是所謂的違背自然法則,不遵循自然法則的人,將會早早衰亡。



3. 解釋


這段文字通過描述嬰兒般純淨的德行,來表達道家對“道”和“德”的看法。道家的“德”並非是表面的行為修養,而是一種內在的質樸和力量,它與萬物的自然法則相通。擁有深厚德行的人,就像是赤子一樣,沒有掩飾或造作,純粹而無害。這種純潔的德行使他能夠不受外界的侵害:毒蟲無法傷害他,猛獸不敢侵犯,獵鳥也無法捕捉到他,這是因為他與自然的力量和諧相處,達到了一種無敵的狀態。


接著提到「骨弱筋柔而握固」,這是說即便他看似柔弱,但其實內心強大,能夠穩定自己的立場,牢牢把握住自己。這種力量並非來自外在的堅硬,而是內在的柔韌和穩定。這也反映了道家所謂的“無為而治”的智慧,即並非外在的強硬控制,而是通過柔和的力量來達成堅固的目標。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這句話指出,這種人並未刻意追求陰陽的結合或對立,而是任由事物的自然狀態發展,這種純粹的順應自然即是至極的精純。道家推崇的是與自然相合,並非強求所謂的「成就」或「完成」,而是讓一切都自然而然地達成。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則強調了內心的和諧。這種人即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影響,這是一種真正的和諧與力量。能夠理解並遵循這種和諧的人,能夠達到真正的長久與明慧,因為他們掌握了與宇宙萬物相通的法則。


最後,這段話告訴我們,萬物有生有死,強壯之後終會老去,這是自然的法則。然而,如果違背了這些自然法則,就會提前衰退,這就表現為不道之人。這也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一切事物都應順應自然,過度強求與抵抗自然,將會帶來早衰和滅亡。


總結來看,這段話深入探討了道家對“德”和“道”的理解,強調了順應自然、內在的和諧、無為而成的重要性。道家的智慧在於與世界的法則相契合,通過純粹的德行與無為的態度,達到最高的境界。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2. 白話文 擅長建設的人,不會輕易放棄;擅長包容
1.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2. 白話文 讓我有些許的知識,走在大道上,唯一讓我畏懼的是偏離。大道是極為簡單的,但人們卻總是偏愛捷徑。早上過度清理,田地荒蕪,倉
1.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兑,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兑,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2. 白話文 天下萬物有它的起源,這個起源可以被視為天下的母親。當你已經得到了這個母親的本源,你就能夠
1.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 白話文 道讓萬物誕生,德使萬物得以滋養,物質的形狀由道形成,環境和趨勢使萬物的狀態得以完善。因此
1.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2. 白話文 人生在世,經歷過生死的時刻,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活得平安
1. 原文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2. 白話文 聖人沒有固定的心態,而是以百姓的心態為心。對於善良的人,我以善良來對待他;對於不善良的
1.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2. 白話文 擅長建設的人,不會輕易放棄;擅長包容
1.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2. 白話文 讓我有些許的知識,走在大道上,唯一讓我畏懼的是偏離。大道是極為簡單的,但人們卻總是偏愛捷徑。早上過度清理,田地荒蕪,倉
1.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兑,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兑,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2. 白話文 天下萬物有它的起源,這個起源可以被視為天下的母親。當你已經得到了這個母親的本源,你就能夠
1.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 白話文 道讓萬物誕生,德使萬物得以滋養,物質的形狀由道形成,環境和趨勢使萬物的狀態得以完善。因此
1.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2. 白話文 人生在世,經歷過生死的時刻,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活得平安
1. 原文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2. 白話文 聖人沒有固定的心態,而是以百姓的心態為心。對於善良的人,我以善良來對待他;對於不善良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善意] 當糾結在別人對我們的惡意時 也不忘想想 是多少他人的善意 慢慢堆疊 才讓我們得以成長 成如今的樣子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心不古, 不少人利用別人的善心作惡行騙. 行善前要用「純潔像鴿子,靈巧像蛇」這原則小心判斷.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洪志傑,一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不知為何,他從小讀過這句話後,這句話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無毒不丈夫」。他相信,只有狼性、不擇手段,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跟,什麼敦厚仁慈、友愛仁義都是儒家控制思想、穩定統治基礎的手段。
Thumbnail
使命必達的榮耀裡,虔誠看起來像是在凝聚,其實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上記得怎麼回家而已。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善意] 當糾結在別人對我們的惡意時 也不忘想想 是多少他人的善意 慢慢堆疊 才讓我們得以成長 成如今的樣子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心不古, 不少人利用別人的善心作惡行騙. 行善前要用「純潔像鴿子,靈巧像蛇」這原則小心判斷.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洪志傑,一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不知為何,他從小讀過這句話後,這句話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無毒不丈夫」。他相信,只有狼性、不擇手段,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跟,什麼敦厚仁慈、友愛仁義都是儒家控制思想、穩定統治基礎的手段。
Thumbnail
使命必達的榮耀裡,虔誠看起來像是在凝聚,其實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上記得怎麼回家而已。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