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 白話文 道讓萬物誕生,德使萬物得以滋養,物質的形狀由道形成,環境和趨勢使萬物的狀態得以完善。因此,萬物無不尊崇道並珍視德。道的尊貴和德的寶貴,並非外界的命令,而是自然的運行。因此,道使萬物誕生,德使萬物成長與滋養,扶持萬物,給予保護。萬物的生長不自占,做事不依賴,成長不控制。此即所謂的「玄德」。 3. 解釋 這段話探討了道家哲學中的「道」與「德」的關係,將它們視為宇宙萬物運行的根本力量。道代表了宇宙的無形之源,它是萬物得以誕生和運行的根基,無所不在且無所不容。德則是道的具體表現,是滋養、保護萬物的力量。道與德密不可分,並且以自然的方式行使其作用。 道使萬物「生」,是創造的源泉,沒有道的指引,萬物便無法存在。德則使萬物「畜」,即滋養和保護,讓萬物得以繁衍生息,持續發展。從這點來看,道是所有事物的本原,而德則是促使這些事物持續生長的力量。 接下來,這段話強調了道與德並非來自外界的強制命令,而是自然法則的運行。道之尊、德之貴,皆源自於宇宙自然的運作。無論是「道生之,德畜之」,還是「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都表明了道德的作用是無形且無為的,並且無需強求,事物便會自然而然地達成。 「生而不有」與「為而不恃」,反映出道家對無為而治的推崇。在道家看來,真正的「生」並不代表擁有,真正的「為」也不依賴於自我的意志或欲望,而是順應自然的流動。此概念可視為道家對「無為」的一種深刻詮釋,即所謂的「玄德」—一種深邃的德行,它不以外在的形式來表現,而是在無欲無為的狀態中自然而然地達成。 總結來看,這段經文以深刻的方式闡述了道家對「道」與「德」的理解。道是萬物誕生的根源,而德則是使萬物得以生長與繁衍的力量。這些運行原則並非來自外在的強制,而是宇宙的自然法則。無為而治,無需強求,自然的力量將會帶來和諧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