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2. 白話文
聖人沒有固定的心態,而是以百姓的心態為心。對於善良的人,我以善良來對待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依然以善良來對待他,這樣才能實現德的善。對於誠信的人,我給予信任;對於不誠信的人,我依然給予信任,這樣才能實現德的信。聖人處於天下之中,謙和安詳地行事,讓天下的人民都能感受到他的耳目,聖人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百姓。
3. 解釋
這段話深刻表達了道家聖人的心境與處事哲學。聖人無固定心態,這並非指聖人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指聖人心境的開放與包容,他能夠與人們的情感與需求相應,體察百姓的心情與需求,因此能夠真正理解他們並與他們合一。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意味著聖人並不拘泥於自己內心的情感或想法,而是根據民眾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心態。這並非缺乏原則,而是代表著聖人的智慧,他能夠隨時根據不同情況而適應,這樣他才可以真心地為百姓謀福利。
接下來,提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裡強調的是聖人對待人的態度。聖人對待善良的人以善待之,對待不善的人同樣以善待之,這是聖人的“德善”。這並非對不善之人妥協,而是一種通過善的態度來改變他人或影響他人的方式,最終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在德行上得到提升。這也展示了聖人的無私與包容。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同樣是說聖人對待誠實的人以信任,對待不誠實的人也給予信任,這是“德信”的體現。這一段進一步強調了聖人心態的寬容與信任。對待人無論其行為如何,聖人都不輕易丟失對他們的信任,這並非盲目,而是一種讓人自覺提高的無形力量。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意味著聖人處於世界中,他的心境是安靜、和諧且包容的。聖人通過自己內心的和諧與平靜,來影響和教化世人。這種狀態並不是強行推動,而是隨順自然,通過自身的存在與作為,讓他人感受到安定和力量。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則強調了聖人與百姓之間的互動關係。聖人以溫和且尊重的態度對待百姓,像對待孩子一樣細心、耐心,讓百姓願意聽從、接受聖人的教化與引導。這不僅是對人之愛的表現,也象徵著聖人對百姓的無私關懷,能夠像養育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需要的教育與引導。
總結來看,這段話闡述了聖人的德行,強調了無私、包容與信任,並表現出聖人與世人之間的和諧互動。聖人無固定心態,始終隨時隨地以百姓之心為心,並以善、信、德來對待每一個人,這不僅是道家“無為而治”的精髓,也是聖人智慧與處世之道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