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宮牆|茶花在佛教的象徵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時發佈興大茶花園的茶花綻放了,文友提及佛門茶花。茶花,尤其是山茶花,的確在佛教文化中載著多重的象徵意義。它既展現自然美,也深刻反映佛教的哲理思維;具有無常、純淨、供養與慈悲等多重意涵。在此,略作簡要闡明。

無常與生命短暫的隱喻

茶花的花期雖然絢麗,但凋落之時卻往往整朵墜地,此一現象常被視為「瞬間的寂滅」。佛教經典強調「諸行無常」,茶花的開謝過程,恰能體現這一無常之理。在日本文化中,茶花(椿)的凋落姿態,進一步被詮釋為「武士的覺悟」,這不僅是對生命無常的接受,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這種隱喻提醒著信眾,凡事皆有終結,應珍惜當下。

純淨與清修的象徵

白色茶花(如白茶花)的純淨無染,使其成為修行者心性理想的象徵。它呼應了佛教修行者追求清心寡欲、不受塵垢所縛的境界。在禪宗寺院,茶花經常被栽種於庭園,其簡約雅緻的外形與佛教所追求的清淨禪意相契合,成為靜心修行的重要元素。這些花朵不僅美化了環境,更引導參禪者進入內心的寧靜。

供養與慈悲的連結

在佛教傳統中,茶花因其耐寒盛開的特性,被廣泛用於供佛,象徵著信眾以堅毅之心供養三寶。由茶花籽提煉的油,有時用作油燈,代表著以光明智慧照耀眾生,傳遞慈悲與智慧之光。這一供養行為不僅是對佛的敬仰,也反映信徒對於眾生的慈悲心。

文學與禪詩中的意象

茶花的意象在文學和禪詩中也頗具份量。唐代詩人司空圖以山茶花同牡丹相比,説道「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茶花的潔白本質,反使牡丹相形失色。宋代詩人王安石《遊鍾山》詩句「山花落盡山長在」,以山花的凋落暗喻法性不滅,表達了對於永恆質性的認識。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也曾以茶花入詩,透過「椿落ちて昨日の音もなし」描寫花落無聲的禪境,體現了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深刻理解。

文化延伸:中日差異

在文化延伸上,中日兩國對茶花的解讀呈現出多元性。在中國,茶花(尤其雲南山茶)常與觀音信仰結合,象徵著慈悲與柔韌。相對而言,日本的茶花(椿)因凋落方式被賦予「一期一會」的侘寂美學,強調生命的瞬息萬變。然而,江戶時代時,茶花整朵墜地的現象亦曾被視為「不祥」,反映了文化解讀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茶花在佛教中的象徵意義層次豐富,從無常的隱喻到純淨的象徵,再到供養與慈悲的連結,無不體現了佛教的深邃智慧。其在文學中的表現亦增添了文化的厚度,使人在欣賞茶花之美的同時,也能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些象徵意義不僅豐富了茶花的文化內涵,也使其成為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6.5K會員
69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語言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隱喻更賦予生動和具象的力量。所謂「隱喻」就是「以此喻彼」,使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成為可以感知的對象。認知語言學家普遍認為:「隱喻是認識世界的工具」,而其中,動物隱喻又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隱喻不僅反映人類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更將自身經驗和情感投射到物象之上。
某學生擔任通識教育教師多年,提及國內不少科技大學主事者,明知需要通識教育,却未必擁有正確的認知,使得教師們糾結在「趨向博雅」還是「趨向通識」,工作得相當辛苦,却未必達成效果。 歐美大學的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 和通識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雖然在目標和範圍。
今天下午,很榮幸應聘擔任台中市某知名私大的博士學位口試委員,這位研究生完成了答辯,榮獲文學博士學位。他擁有很好的中國古典文學基礎,繼續鑽研下去,肯定能在文史學界,大展身手。 他作的是「區域文學」的議題,事前我除了詳讀高達360頁的論文定槀,也為自己的提問做足了功課。所
最近,台灣政壇風起雲湧,藍、白、綠三路政客捉對廝殺,場面非常紛擾。白營因黨主席涉貪被判刑,為求止損不得不重整;藍營政客因不再強調反共,甚至出現疑似涉及通敵的「國安問題」;綠營作為執政者,則搖身一變成為「反共急先鋒」。這些現象表面上是政局動盪,實則凸顯了「話語權」的激烈爭奪。
日前撰寫一篇《靜思筆記|多元思考之必要》,持續在思考方法方面繼續搜索,頗有斬獲。在思考方法的最前沿,不少新理論正在挑戰我們對認知的傳統理解,並為如何更有效地思考提供新的見解。以下列舉幾個重要的方向。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語言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隱喻更賦予生動和具象的力量。所謂「隱喻」就是「以此喻彼」,使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成為可以感知的對象。認知語言學家普遍認為:「隱喻是認識世界的工具」,而其中,動物隱喻又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隱喻不僅反映人類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更將自身經驗和情感投射到物象之上。
某學生擔任通識教育教師多年,提及國內不少科技大學主事者,明知需要通識教育,却未必擁有正確的認知,使得教師們糾結在「趨向博雅」還是「趨向通識」,工作得相當辛苦,却未必達成效果。 歐美大學的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 和通識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雖然在目標和範圍。
今天下午,很榮幸應聘擔任台中市某知名私大的博士學位口試委員,這位研究生完成了答辯,榮獲文學博士學位。他擁有很好的中國古典文學基礎,繼續鑽研下去,肯定能在文史學界,大展身手。 他作的是「區域文學」的議題,事前我除了詳讀高達360頁的論文定槀,也為自己的提問做足了功課。所
最近,台灣政壇風起雲湧,藍、白、綠三路政客捉對廝殺,場面非常紛擾。白營因黨主席涉貪被判刑,為求止損不得不重整;藍營政客因不再強調反共,甚至出現疑似涉及通敵的「國安問題」;綠營作為執政者,則搖身一變成為「反共急先鋒」。這些現象表面上是政局動盪,實則凸顯了「話語權」的激烈爭奪。
日前撰寫一篇《靜思筆記|多元思考之必要》,持續在思考方法方面繼續搜索,頗有斬獲。在思考方法的最前沿,不少新理論正在挑戰我們對認知的傳統理解,並為如何更有效地思考提供新的見解。以下列舉幾個重要的方向。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寺院煮上熱騰騰臘八粥供佛,其中食材就有紅棗。自古以來紅棗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許多療效,如熬粥安神助眠,熬湯止咳潤肺,泡茶補氣護嗓,俗語說「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原為阿育吠陀用藥,在中國變成極為實用的中藥材。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觀音是菩薩,佛祖是佛。觀音與佛祖,是芭樂花與芭樂的關係。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寺院煮上熱騰騰臘八粥供佛,其中食材就有紅棗。自古以來紅棗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許多療效,如熬粥安神助眠,熬湯止咳潤肺,泡茶補氣護嗓,俗語說「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原為阿育吠陀用藥,在中國變成極為實用的中藥材。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觀音是菩薩,佛祖是佛。觀音與佛祖,是芭樂花與芭樂的關係。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