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0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我們都不要當社畜了,好嗎?《外傷重症中心》讓我無限省思的 9 個職場金句】

我跟老婆用 4 天追完了 Netflix 《外傷重症中心》。要不是 2025 力行早睡,恐怕 2 天就可以搞定。

這太好看了啊!而且哪是醫院(療)劇?根本刻劃職場到一個不行 - 空降部隊面臨既得利益者的百般刁難、組建前期核心團隊、知人善任、領導賦權、內憂外患、與時間競賽、高能者自得天下、組織資源分配、20% 的優秀人才養活公司內 80% 的人......等。

《外傷重症中心》講述醫院最不被重視的外傷重症中心,因為一位戰地醫生「白江赫」的加入而變得有所不同,全劇 8 集完全不夠看,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遠勝日劇節奏XD)、導演劇本都幽默、主角副角人設都相當鮮明好入口,劇情既感人又熱血。

劇中除了有不少血腥真實的開腸剖肚畫面,更有許多引人省思的職場金句,讓我邊看劇邊忙碌地記了滿滿筆記。


——————— 含雷慎入 ʕ·͡ˑ·ཻʔ♥︎ ——————


▍「靠,刪減(預算)這種話說得出口?」


戲劇果然跟真實世界不一樣,《外傷重症中心》的男一白江赫最終當然要到了他的預算。但是,在職場上,刪減預算只是剛好而已。而且預算下修的同時,要做的事情、業績目標卻是逆流而上,雖然不合理,但職場本來就不是跟你講道理的地方。當面臨「預算短缺」的情境,聰明的職場工作者還是有能力透過「改善工作流程」、「動用無料資源」、「外部異業合作交換」、「跨部門專案以取用他部門預算」等來化險為夷。


▍ 「因為你跑很快」


當男二(楊載源醫師)問男一(白江赫醫師)為什麼選擇他加入團隊時,男一淡淡地說:「因為你跑很快」。那讓我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中,紅皇后的名言:「在我的領地中,妳要一直拚命跑,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行」。在每份工作中,我經常逼迫自己要提升速度感,而且要兼具品質。我認為,沒有主管不喜歡速度快的部屬,因此我給自己的標準是:


1.來自老闆,可以秒殺的⼩事,立即殺了它


老闆請我發出會議邀請,立即殺了它;

老闆來信詢問的問題,若是簡答題或手邊已有數據 / 結論,立即殺了它;

老闆請我修正簡報,如果小於三處要調整,請立即殺了它。


2.需要交件給老闆的資料,請忽略死線,永遠提前交給老闆。


已經對焦過的專案或會議紀錄或下一步行銷方案,不讓老闆擔心,

不讓老闆提醒你,不讓老闆來找你要東西,幾乎是我嚴格要求自己的「本份」。這不容易,也不一定能每發必中,但值得為此努力。

如果可能會逼到死線,也必須「主動回報」,向老闆說明難處,並同步提出「解決方案」,原本可能會黃掉的事情,因為你的主動出擊,可能「逆轉勝」老闆的印象。


3.來自老闆的許願或關鍵問題,必須動用一切資源對應


這裡必須先釐清幾個問題:

是哪個老闆?是直屬上司還是老闆的老闆?還是全公司最大的那個老闆?

有多少時間?

影響層面多大?

舉例而言,假若上面三個問題形成的答案是:「總經理要求 xxx 資料,是他下週一要跟董事會報告的。」那就必須動用一切資源對應。


▍「既然有能力做到,就沒有不去做的理由」


2014 年年中,我正在美國爾灣出差,接到了一通來自台灣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素未謀面的 Adecco 獵頭,她問我有沒有興趣離開咖啡業界,有沒有興趣加入新創?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她就敏捷地切入重點:「第一、它們是電動機車,但不是傳統充電那種,有殺手級應用,而且 Management Team 大有來頭;第二、他們給人的薪資預算很高……」

整個面試過程,像是一場震撼教育,對那時沒有加入過新創的我而言,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臨陣脫逃,但只要有一個理由,就值得流下來,那個理由是:「我似乎有能力可以跟著這個品牌發光發熱,在還可以失敗的年紀,沒有不去做的理由。」

2015/1/19,33 歲生日後隔天,我到 Gogoro 林口總部報到。

2023 年,我再一次面對職涯的交叉點。面對完全陌生的金融圈機會,我該勇敢一躍?會不會死無葬身之地?但邀請的前輩鼓勵我、說服我、告知我的能力一定能夠綻放,那讓我沒有不這麼做的理由。看起來是中年轉職,看起來危險性十足,看起來好沒把握,但很慶幸,我沒有裹足不前。


▍ 「吃苦這玩意呢,就是要讓別人知道才行」


「別丟⼈了,你的努⼒不值錢 。」是《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已》這本書裡的一句話,用比較極端的口氣陳述一個鐵錚錚的事實。作為一個職場工作者,偶爾會有的「受害者心態」是:

⭕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還覺得我做得不好?

⭕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還要刁難我?

⭕ 我都這麼努力了,你真的看不見?

在某些傳統公司裡,「努力」可能真的被看見,「努力」可能真的被誇讚;但在大部分公司,如果「努力」而沒有做出成績,或者「努力」卻無法產出高品質的成果,那「努力」幾乎是無足輕重的。其實,這件事也沒有這麼不可思議,主要因為「結果」是具體的,可以被視覺化或數據化,而「努力」不行。

⭕ 成功的異業合作可以看到爆衝的點閱數字;而你口中「很努力進行異業合作」,只看到一個滿頭大汗的中年男子;

⭕ 成功的實體活動可以看到 3,500 個參與人數以及 10 篇千讚的貼文;而你口中「很努力進行實體活動以及貼文撰寫」,只看到一隻跑來跑去的無頭蒼蠅以及案牘前絞盡腦汁撰寫文案的背影;

⭕ 成功的商品可以看到業績;而你口中「很努力進行一連串雜七雜八的前置作業」,只看到一個抱著樣品汗流浹背的中年男子。

雖然說,吃苦這玩意呢,就是要讓別人知道才行。

但前提是,「結果」是具體的,可以被視覺化或數據化,別人知道後,才會覺得屌絲。


▍ 「醫學是一場概率遊戲,沒有必死無疑的說法」


跟醫學一樣,「行銷」也是一場概率遊戲。我在 Gogoro 任職時,創造出了「Gogoro 快閃台北橋」這樣的社群經典活動。但一開始,很多人從「活動難度」、「申請路權」、「擾民」、「網路訛言」等負面角度,告訴我硬衝的話,「必死無疑」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由車主自發舉辦的第一屆「快閃台北橋」,聚集了 300 多台 Gogoro 。主辦人的初衷只是很單純地想告訴每一個機車騎士,「台北橋可以很不一樣。很多時候,當行經台北橋變成了每日的例行公事,吵鬧、擁擠、濕熱、臭氣,我們默默忍受,久而不聞其噪、燥、濕、臭。但問題是,那令人難以忍受的噪音與烏煙瘴氣,可曾一天逝去?沒有,我們都不要騙自己。」

2017 年,由同一批車主再現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快閃台北橋」。當時有一段話特別感人:「日出日落,我們都在享受純淨又美好的每一天,是因為我們在此身、此生、此時、此地、此刻,跟這麼多擁有共同信念的人一起,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選擇了一股安靜又強大的力量,那就是 Gogoro 。」 

2018 年,1,303 位自全台集結的車主,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電動機車遊行」。

2019 年,超過 1,572 輛包括但不限於 Gogoro 在內的電動機車,在大雨滂沱下,再次以創新高的參與人數,成就這一頁屬於純電車隊的巨大里程碑。

我常常在說,「社群」或「行銷」都是一樣的。第一次(操作),往往只是「直覺」、「第六感」、「一時興起」甚至「姑且一試」;第二次,則是「複製貼上」、「驗證修正」跟「確認成效」;第三次,已經形塑成「傳統」;第四次以後,大概就是「習慣」了。

當時,跟團隊一起,我把這個「必死無疑」的活動變成了經典。


▍「去找出屬於你的動力吧!即使累得像狗、被糟蹋,也不會改變你的那種動力。」


對年輕人來說,你一定要很誠實:「我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會廢寢忘食?」這可能是你能承受的某一種專業類型。

──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安郁茜


在每日 Day In、Day Out 的工作中,我們非常容易迷失自己,像摔落伊瓜蘇瀑布一樣。有個方式,是往前看的同時,不妨回想「Day 1」,當初 on board 這間公司的熱情跟熱血,想要幹大事的企圖心是為什麼灰飛煙滅?在現在的工作已經留下了足以說服自己或他人的成績了嗎?當初的滿腔熱血真的燃燒殆盡了嗎?

作為行銷人,我們在籌備巨型的 Campaign 期間經常是連續一個月每天凌晨才能睡,雖然身體疲倦,但心裡卻很痛快,那種墜入「心流」、廢寢忘食的痛感,很容易在結束後還令人留連忘返。

那你呢?除了疲倦之外,工作中是否有哪些時候有讓你這樣熱血沸騰呢?那很可能就是你的動力所在!

「熱情」是個虛詞,但從熱情出發,體現出對客人飽滿的笑容、凌晨三點起來尿尿還回應客訴、假日加班回覆老闆禮拜五下班前的 Email、帶老婆慶祝情人節也要順道 Store Visit,這些「動作」都沒有寫在當初職缺描述的R & R,但正因為你做的事情超出他人想像而更有機會被 appreciate 。


▍ 「無論是挫折還是失敗,他都得親自經歷,得自己吃過苦之後,才有辦法加以克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後來應用在管理上,也就是「管理者對部屬的期待,會影響部屬的表現。若管理者告訴部屬他們能勝任某些工作並可獲致成功,部屬通常能超越管理者的期待而且做得更好。」安利大中華區前副總裁劉明雄老師在《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這堂課,曾提醒管理者:「組織領導人的成功,就是協助部屬成功。成全員工,就是成全自己。培養下級,才能晉級。」同樣的道理,協助部屬完成任務,而非幫他們執行任務。管理者即教練,教練的職責在培養部屬自力更生的本事,有時候,主管甚至要「讓球重重掉在地上」,意即讓災難真的發生,Team-Member 才會親身領略事情的嚴重性。自力更生是每個人經過自制、耐性、與堅持,才能獲得的後天特質。當團隊成員能夠認清「當球員的本職工作就是要贏球,贏球本身就應該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至於贏球能否帶來報酬、高薪跟其他好處,那是下一題」之後,任務本身不會變容易,但部屬會變強大。最後,領導人必須向上爭取資源,向下供應資源 - 透過信任授權,扮演教練,培養下屬的能力;藉由提供資源,扮演啦啦隊,強化下屬的意願。


▍ 「判斷是執刀醫師的責任!」



年輕的時候,我是個很「中二」的大白癡,因此很喜歡跟老闆「據理力爭」。長大後,我才明白,老闆看過的風浪比你看過的高上許多;他們遇過的競爭對手比你遇過的更狡猾陰險;他們玩過的賽局,哪怕一回合,就可能讓你傾家蕩產。因此,千萬別傻到教育老闆、改變老闆、勸說老闆,後果絕對傷身、傷心、傷腦。作為部屬,我努力養成的習慣是,盡力提出對單位 / 公司運營有利的數據、資訊、建議或者行動方案,但溝通到一個點上如果無法被買單,我就踩煞車,照著老闆的意思執行。順著老闆的思維走,責任讓他扛,把任務接好、做好,就好。


▍ 「不需要太過努力和激烈競爭,也能過得幸福」


路過人間度過數十載,43 年來,我都把日子過得異常用力。

直到去年身體出了狀況 - 全年看醫生 33 次、斷了 2 顆臼齒、足底筋膜炎痛不欲生......

我想到《玫瑰的故事》中的那句話:「人這一輩子, 說白了也就那麼幾十年, 只要開心的時候比難受的時候多, 那你這輩子, 值了。」

因此,43 歲這一年,我想要 - 

吃飯慢一點、跑步開心些、睡覺沉一些、聆聽多一點、直言少一點、情緒收一點、閱讀多一點、宵夜少一點、法文看多點、電視少看點、決定想多點、細節看多點,同時,更加聰明而鈍感、自在而豁達、從容而醒悟、務實而樂觀。

我相信,「不需要太過努力和激烈競爭,也能過得幸福」。

——————— ʕ·͡ˑ·ཻʔ♥︎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外傷重症中心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Elvis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