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有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文蕙便跟著投入學校愛心媽媽的行列,前後做了十二年。文蕙很喜歡做志工,可以看見不同的人生,好的學起來,不好的當警惕。離開學校,文蕙轉到養老院、安養院服務,她更喜歡了,在那裡,她看盡人生百態,病與痛,孤與寡,因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二○一○年,文蕙檢查出罹患乳癌第三期,經醫生建議全部切除,連淋巴也拿掉了大部份,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治療之後,文蕙開始喝水藥,一天一帖,病痛沒有讓文蕙失去勇氣和智慧,她很少閒賦在家裡,每天依然在外面做公益趴趴走,常常忘了自己有病在身。二○一五年,癌細胞轉移肺部,醫生建議做化療,做到頭髮掉了一大把,乾脆把頭髮剃光,就像一位出家比丘尼,相好莊嚴。療程結束後,文蕙的頭髮漸漸長回來,一直到二○二○年,文蕙還在做公益,沒有一絲病容,連喝了多年的水藥,也在這幾年減少至四天喝一帖。


文蕙說,她常常忙到忘了自己的病,因為心思都在別人身上。有一年,文蕙接到一件個案,兩歲的小婷因為哭鬧不休,被不耐煩的爸爸一手抓起來往牆壁摔,這一摔,讓原本正常活潑的小婷從此變成中度智能障礙。多年來,文蕙始終關懷這對母女,除了給予生活補助津貼和協助小婷就醫就學外,也把小婷母女帶出來做公益。當文蕙探訪弱勢家庭,小婷母女也會跟著見苦知福,這對母女從手心向上的人,一步一步扭轉成手心向下的人,逐漸走出生命的困境。


文蕙說,每當看見陷在幽谷的人奮力爬起來,那一刻是她人生最快樂最感動的時刻。十年來,文蕙始終與病和平相處,把病痛當老師,在病痛面前學會自省與謙卑,無常是恆常,人生的功課是每分每秒。如同老智者所說,順境的時候要有無常觀,逆境的時候要有因緣(果)觀,保持信心,也要隨時戒慎恐懼才能分秒不空過,才懂得存好心、做好事、走好路。


#存好心做好事

#珍惜福緣

#分秒不空過

avatar-img
53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遇到困境,見苦知福,有了自覺之後才知道行善積德、廣結善緣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人,與生俱來悲天憫人的胸懷,不管自己當下的情況是好是壞,只要有人需要,他們皆能付出無所求。 有一對夫妻,生了八個孩子,不富裕的務農人家,上有二老、下有八小,加上夫妻兩人,十二口之家,要溫飽一餐都不
淨空老法師曾說,與孩子的因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個人與子女的緣份不脫以上四類。讓我們操煩、讓我們憂慮、讓我們食不下嚥、夜不成眠的孩子比比皆是,與其說討債,不如說是來尋求一份和解與重修的機會。 電視媒體不時披露哪家的媽媽或爸爸死於孩子之手,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精神渙散,不知道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瑞霞的小兒子在軍中當兵演練出意外,當裝甲車駛至橋中段,因鍊條斷裂而衝落橋下,瑞霞的兒子當場離苦得樂。瑞霞說,兒子原本不是要搭那輛裝甲車,臨時與同袍交換才發生意外。瑞霞的先生說,不能恨別人,要恨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有欠缺、有虧欠,才會發生這樣的遺憾。 自從小兒子離開後,瑞霞開始親近佛法
有一個老阿嬤,煮飯煮了六十多年,從年輕煮到老,一點都不厭倦。她說,能煮是福氣,尤其能煮給別人吃,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她就覺得很值得很歡喜。 阿嬤已經七十六歲了,平時除了滿足家人的味蕾和做社區志工,她更用心照顧獨居老人、生病的人,以及行動不便的人。阿嬤每天都會幫兒子、媳婦、孫子準備便當,打完家人
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遇到困境,見苦知福,有了自覺之後才知道行善積德、廣結善緣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人,與生俱來悲天憫人的胸懷,不管自己當下的情況是好是壞,只要有人需要,他們皆能付出無所求。 有一對夫妻,生了八個孩子,不富裕的務農人家,上有二老、下有八小,加上夫妻兩人,十二口之家,要溫飽一餐都不
淨空老法師曾說,與孩子的因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個人與子女的緣份不脫以上四類。讓我們操煩、讓我們憂慮、讓我們食不下嚥、夜不成眠的孩子比比皆是,與其說討債,不如說是來尋求一份和解與重修的機會。 電視媒體不時披露哪家的媽媽或爸爸死於孩子之手,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精神渙散,不知道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瑞霞的小兒子在軍中當兵演練出意外,當裝甲車駛至橋中段,因鍊條斷裂而衝落橋下,瑞霞的兒子當場離苦得樂。瑞霞說,兒子原本不是要搭那輛裝甲車,臨時與同袍交換才發生意外。瑞霞的先生說,不能恨別人,要恨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有欠缺、有虧欠,才會發生這樣的遺憾。 自從小兒子離開後,瑞霞開始親近佛法
有一個老阿嬤,煮飯煮了六十多年,從年輕煮到老,一點都不厭倦。她說,能煮是福氣,尤其能煮給別人吃,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她就覺得很值得很歡喜。 阿嬤已經七十六歲了,平時除了滿足家人的味蕾和做社區志工,她更用心照顧獨居老人、生病的人,以及行動不便的人。阿嬤每天都會幫兒子、媳婦、孫子準備便當,打完家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確診後的第一天,我開始忙著了解我的保險的內容,以及思索要去找哪位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猶記那年 107/5/4的清晨,妹妹一早打line 電話給我 妹:媽媽得乳癌了 ………………………….………… 我,愣了幾秒 告訴妹妹:好,我知道了 妹:爸媽現在人在醫院。 我:我先請假,別擔心,我去醫院暸解所有狀態,以及後續處理的所有流程。 妹:嗯,後續在麻煩妳告訴我。 電話掛了,我在心裡告訴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工作形態的改變,讓我有比較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 人的記憶很奇妙,想記得記不住,想忘的忘不掉 有些記憶莫名很清晰,也說不上原由 國中時期的我,有一天發燒了 全身軟綿無力,連求助的力氣都沒有 媽媽下班回家,發現生病的我,連忙帶我去看醫生 到了診所,那是小鄉鎮唯一的診所,一進去就充斥著濃濃的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8 #好友來訪 化療後,在家中靜養,讓身體復原,三個月後繼續接受三次化療。這段時間在家休養,減少外出、活動。感謝仍有很多關心的好友前來探望。昨天四十多年前同事,林澄杉校長來寒舍,帶來關懷和祝福,十分感動。因為他自己也正與病魔奮鬥中,每星期洗腎三次,年紀還大我十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確診後的第一天,我開始忙著了解我的保險的內容,以及思索要去找哪位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猶記那年 107/5/4的清晨,妹妹一早打line 電話給我 妹:媽媽得乳癌了 ………………………….………… 我,愣了幾秒 告訴妹妹:好,我知道了 妹:爸媽現在人在醫院。 我:我先請假,別擔心,我去醫院暸解所有狀態,以及後續處理的所有流程。 妹:嗯,後續在麻煩妳告訴我。 電話掛了,我在心裡告訴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工作形態的改變,讓我有比較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 人的記憶很奇妙,想記得記不住,想忘的忘不掉 有些記憶莫名很清晰,也說不上原由 國中時期的我,有一天發燒了 全身軟綿無力,連求助的力氣都沒有 媽媽下班回家,發現生病的我,連忙帶我去看醫生 到了診所,那是小鄉鎮唯一的診所,一進去就充斥著濃濃的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8 #好友來訪 化療後,在家中靜養,讓身體復原,三個月後繼續接受三次化療。這段時間在家休養,減少外出、活動。感謝仍有很多關心的好友前來探望。昨天四十多年前同事,林澄杉校長來寒舍,帶來關懷和祝福,十分感動。因為他自己也正與病魔奮鬥中,每星期洗腎三次,年紀還大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