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在靈性修行上走了一段路,開始有點心得,心裡就會悄悄浮現一種感覺:「啊,我現在比以前清明多了,比較不容易執著了,也比較懂『不二』的道理了。」這時候,小我可能正在偷笑,因為它成功換了一個新面具——「靈性上的特殊性」。
《奇蹟課程》說得很直白:小我不是真的想放下自己,而是換個方式來強化存在感。如果它不能用物質、地位、知識來讓我們感到優越,那麼它就會用「靈性」來做這件事。於是,我們開始用「不二」來判斷別人還在「二元對立」,用「空性」來認定別人「還沒看破」,甚至內心會生出一種:「我已經到了,但他們還沒」的感覺。
可是,這裡有個問題——如果你真的體會到『空』,那麼誰在比較?
如果「不二」是真的,那麼哪裡還有「誰比誰更開悟」這回事?
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誠實面對的問題。因為真正的放下,從來不是「我比別人不執著」,而是根本沒有比較這回事。就像水不會想著自己比別的水更水,風也不會覺得自己比另一陣風更風。當我們還在內心劃分「我懂了」和「他們還沒懂」,那麼,我們其實還站在小我的立場上。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看透了某些東西」,然後開始有點不耐煩,覺得「為什麼他們還執著這些?」這種心態很微妙,因為它其實藏著一個沒說出口的訊息:「如果是我,就不會那麼愚蠢地執著。」可是,這不還是比較嗎?還是覺得自己比較高明嗎?這種比較,哪怕是基於「靈性」,依然是小我的遊戲。
但真正的靈性覺醒,不會讓我們產生距離感,反而會讓我們變得更溫柔。當我們真的體驗到愛與合一,就會發現,每個人的步伐都是剛剛好,每個人在當下的位置,都是最適合他們的。而我們不需要去「證明」自己比較通透,也不需要去「改變」別人——因為當我們真的平靜下來,就會知道,沒有人需要改變,每個人都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只是速度不同而已。
有些人會說:「既然一切都是『不二』,那麼說『我開悟了』又有什麼不對?」確實,理論上沒錯,但問題是——當我們說出這句話時,心裡是平靜的,還是帶著一點點得意?如果內心有哪怕一絲絲「比別人更清醒」的感覺,那麼這就不是「不二」,而是小我在玩靈性的遊戲。
《奇蹟課程》說,小我會用分裂來解讀世界,而聖靈則會用愛來看待一切。如果我們用靈性知識來讓自己感覺「比別人更進步」,那麼這只是另一種分裂,並沒有真正帶來平安。而真正的體悟,應該是讓我們變得更溫柔、更寬容、更能接受一切正在發生的事,而不是變得更愛論斷誰懂、誰不懂。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內心又開始有「我已經超越某些執著」的感覺時,不需要責怪自己,這只是個提醒——也許,我們還停留在概念上,還沒真的讓自己沉入那份純粹的愛與平安裡。
你有沒有看過太陽試圖證明自己比別的星星更亮?沒有吧?因為光,就是光。當你真的活在愛裡,你不需要強調自己有多「懂」,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會散發那種溫暖和平靜。
所以,如果哪一天你發現自己開始覺得「我比別人更不執著」,那麼不妨笑笑,拍拍自己的肩,然後對內心說:「好啦,又被小我耍了。」然後,就放鬆下來,回到愛與平安,繼續走在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