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生活和責任堆積如山,感覺怎麼做都做不完時,焦慮往往會悄悄地佔據我們的心。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每天醒來,腦中第一個念頭就是未完成的事項清單,彷彿整個世界壓在肩上,喘不過氣?這種感覺看似與外在的壓力有關,但其實更深層的是我們內在的一個信念在作祟。
《奇蹟課程》指出,焦慮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情況,而是內心對自我價值的誤解。小我喜歡告訴我們:「你必須靠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否則就會失敗或被拋棄。
」這個聲音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孤單的,無法倚靠其他力量,只能一個人撐住所有的責任。
但真的是這樣嗎?小我的視角其實是錯誤的。課程教導我們:「焦慮是對幻象的反應,而非對事實的認識。
」這意味著,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往往是在看重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危機。我們誤以為外在的事情未完成會威脅到內心的平安,卻忽略了真正的平安其實無關外在條件。
如果仔細觀察,每一次焦慮的出現,幾乎都伴隨著「我還沒完成某件事」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的任務、家庭的責任,還是社交上的承諾,小我會不斷提醒你這些「未完成」有多麼重要,甚至誇大它們的影響力。它讓我們相信,只有完成所有事情,我們才能得到滿足、認同和安全感。
但《奇蹟課程》幫助我們看穿這一點:完成與否其實無法真正影響我們的內在價值。真相是,我們早已完整,焦慮只是小我試圖削弱這份真實的感受。課程說得好:「你並非因未完成而受困,而是因你選擇看見困難而感到受限。
」這提醒我們,問題不在於外在的進度,而在於我們如何選擇看待它。
壓力並非敵人,而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已經與內心的平安脫節。不要逃避或批判自己的焦慮,而是溫柔地觀察它:「我感覺到壓力,這是一種需要被理解的感覺。」這份坦然的接納,能帶來最初的解脫。
當事情太多時,我們常會忘記自己其實不需要單打獨鬥。試著把這些壓力交給內心更大的力量,也就是《奇蹟課程》中提到的聖靈。你可以默念一句話:「我願意交託,請幫助我看見真正的次序和價值。
」這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選擇與內在的智慧合作。
焦慮的本質是對未來的擔憂,而專注於當下則是它的解藥。當你感覺到壓力時,試著深呼吸,告訴自己:「此刻的行動最重要,其他的我可以交給未來處理。
」你會發現,當焦點從結果轉向當下,內心的壓迫感會自然減輕。
讓我們用一個真實的情景來體會這些概念的應用。阿華是一名廣告公司的專案經理,最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他必須同時完成三個重要的提案,而客戶的高標準要求更讓他感到窒息。他每天加班到深夜,卻還是覺得進度永遠趕不上,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有一天,阿華的朋友介紹他讀《奇蹟課程》。雖然一開始他有點懷疑,但他嘗試了一個簡單的練習:坐下來深呼吸,對自己說:「我願意相信,我不需要孤軍奮戰。
」他開始學習把最急迫的事情交託給內心的智慧,而不再試圖同時處理所有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阿華發現自己的效率提高了,甚至有時間靜下心來。他說:「當我不再認為一切都靠自己的時候,整個心態都放鬆了。我完成的事情反而更多,還更有創意。」
《奇蹟課程》提醒我們,焦慮並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通往內心平安的一條途徑。它告訴我們,當我們願意看穿小我的錯誤聲音,並重新選擇相信更大的智慧時,焦慮會自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深刻的平靜。
記得,無論外在的事情如何變化,你的內在平安始終可得。它不需要任何條件,也不會因未完成的事項而受影響。這是你真正的力量來源,也是真正的自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