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銷活動中,贈品 是提升銷售轉換率、增加品牌黏著度的關鍵策略之一。無論是 滿額贈、買一送一、會員禮、註冊贈禮,這些促銷手法都能有效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但當行銷團隊在規劃活動時,往往會遇到 贈品的成本應該如何計算 的問題。例如: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影響 財務報表的準確性,更直接影響 行銷策略的成效評估。本文將從 行銷、財務與實務應用 三個角度,深入解析贈品成本計算的邏輯,讓行銷人員一次搞懂!
贈品成本怎麼算?
在討論贈品的成本計算前,首先要理解:
👉 贈品的本質是「行銷成本」,而非銷售商品。
舉個例子:假設你經營一間電商,推出「滿千送咖啡杯」的活動,這個咖啡杯可能原價 499 元,但你的進貨成本其實只有 120 元。
這時候你應該用 499 元(售價) 還是 120 元(成本) 來計算這次活動的費用呢?
✅ 正確的做法是:用成本(120 元)計算,而非售價(499 元)。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贈品並沒有真的「賣出」,而是作為 行銷活動的一部分,它的成本應該計入「促銷成本」或「銷售成本」,而不是當成一筆正常的銷售收入。
這樣的做法有幾個優勢:
從財務與會計角度來看,贈品的成本計算方式取決於 會計準則與財務報表的邏輯。
如果企業將贈品的 售價 而非 成本 計入費用,會出現幾個嚴重的問題:
❌ 高估成本,影響毛利計算
❌ 財務數據失真,影響管理決策
❌ 錯誤計算 ROI,導致行銷效益評估不準確
在會計上,贈品的成本可以分為兩種方式處理:
💡 舉例說明:
✅ 結論:應該使用 贈品的成本,而非售價,這樣才能準確反映公司的實際行銷支出,確保財務報表不失真。
雖然財務上應該用成本計算,但行銷策略上,贈品的「售價」仍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升 消費者的感知價值 方面。
舉個例子:
📌 滿額贈:「消費滿 1,000 元,贈送 499 元咖啡杯!」
📌 買一送一:「買 1 送 1,等於 50% 折扣!」
在這些行銷活動中,雖然 贈品的成本可能只有 120 元,但它的「感知價值」卻可以放大到 499 元,提升消費者對優惠的滿意度,進一步刺激購買。這就是行銷策略中的 價值塑造,讓消費者感受到「超值」,進而促成交易。
✅ 關鍵點:
如果你是行銷人員,在規劃活動時,請務必 用贈品的成本計算 ROI,確保活動能帶來合理的投資報酬率。
若贈品的 實際成本過低,但標榜的「市價」過高,可能會讓消費者覺得虛假,導致品牌信任下降。例如,某些電商標榜「市價 1,500 元的贈品」,但實際上成本可能不到 100 元,這種做法長期來看可能會損害品牌信譽。
✅ 行銷上,贈品的售價可以用來塑造「感知價值」,提升吸引力
✅ 財務上,贈品的成本才是計算 ROI 與行銷費用的正確方式
✅ 會計處理上,應該用「成本」來計算,以確保財務報表準確
最重要的原則:成本計算用「成本」,行銷宣傳用「價值」!
這樣的做法,才能讓行銷活動更有效,讓公司財務數據更準確,確保品牌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