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本田與日產宣布展開經營統合協商。然而,這場統合計畫從一開始就不是對等的,而是以本田主導的方式進行。根據計畫,控股公司的社長將由本田指派,董事會的多數席次也由本田掌握。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強調,統合的前提是「日產必須先完成業務重整」。另一方面,日產社長內田誠則強調「對等關係」,但本田回應:「我們從未說過這是對等的」,顯示雙方的認知存在落差。 統合比例與盡職調查的對立 在統合比例的計算基準上,本田根據過去的平均股價主張 5:1 的比例,然而日產反對,認為這是「對本田有利的標準」。此外,日產的裁員計畫在不同地區引發不同的反彈,使得計畫遲遲無法確定。本田多次要求日產提供具體數據,但連基本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都難以推進。 此外,根據顧問公司的試算,日產的業務重整需要裁減約 4 萬名員工。本田試圖基於此試算尋找協同效應,但日產卻認為「本田是在要求大規模裁員」,導致雙方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 本田提出子公司化方案 2025年1月23日,本田社長三部敏宏提出:「本田可以直接將日產變為子公司」,認為這樣可以解決統合比例的爭議,並由本田主導裁員計畫。然而,日產社長內田誠對此感到困惑,表示「完全無法理解」。日產內部也普遍認為「日產將被本田吞併」,警戒感進一步上升。 到了2月初,本田正式提出子公司化方案,並已做好統合破局的心理準備。日產方面則強烈反對,認為雙方的「信任關係已破裂」。最終,在2月5日的董事會上,12 名董事中有 10 人投票支持撤回統合計畫,這場統合案實質上正式破局。 破局的背景與影響 本田希望透過統合來對抗美國特斯拉與中國車廠的競爭,但本田高層表示:「我們對日產缺乏決斷力感到不安」。另一方面,日產社長內田誠也面臨業績不振的責任問題。儘管日產宣布裁員 9,000 人,但內部反對聲浪高漲,經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本田之所以急於推動統合,部分原因與台灣的鴻海精密工業有關。鴻海當時正加強其由前日產高層關潤領導的電動車業務,並與法國雷諾(Renault)展開接觸。本田擔憂「日產可能被鴻海收編」,因此加快推進統合計畫。 經濟產業省的觀點與日本汽車產業的課題 日本經濟產業省(經產省)原本支持本田、日產及三菱汽車的統合,並期待這能提升日本汽車產業的競爭力。然而,統合破局後,經產省內部出現批評聲浪,認為「企業領導層缺乏危機意識」,有官員表示:「如果能提前幾年做出決策,結果或許會有所不同。」 目前,中國的比亞迪(BYD)在電動車市場快速崛起,韓國現代(Hyundai)與起亞(Kia)也持續提升競爭力。一名熟悉汽車產業的金融機構高層指出:「日本的車廠數量過多,若想提升競爭力,減少一半的車廠或許才是理想選擇。」 統合破局後的展望 統合破局後,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表示:「我們將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另一方面,日產社長內田誠因無法推動統合,面臨外界對其進退問題的關注。本田與日產最終選擇各自尋求提升競爭力的道路,未來的發展仍充滿變數。
1.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C112NB0R10C25A2000000/
新社名から消えた日産 ホンダ「対等などありえない」 連載 ホンダ・日産破談への道程① ホンダ・日産統合破談 2025年2月14日 5:00 (2025年2月14日 13:19更新)
2.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C123F90S5A210C2000000/
ホンダ・日産、急ぎすぎた合意 「本来はもっと先だった」 連載 ホンダ・日産破談への道程② ホンダ・日産統合破談 2025年2月14日 12:00
3.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030UM0T00C25A2000000/
ホンダ・日産統合「もう数年早ければ」 構想、再び幻に 連載 ホンダ・日産破談への道程③ ホンダ・日産統合破談 2025年2月14日 15:00 (2025年2月15日 5:08更新)
4.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C0124X0R00C25A2000000/
本命は「スリーダイヤ」 ホンダが日産より欲した秘石 連載 ホンダ・日産破談への道程④ ホンダ・日産統合破談 2025年2月15日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