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靜,醫院的燈光投射在潔白的牆壁上,映照出一片冷靜與秩序。這已是第四次送母親來醫院了,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如今的平靜接受,心境早已悄然轉變。生老病死,原來是人生無法迴避的常態。
記得第一次母親暈倒時,我的心如同被無形的手緊緊攥住,恐懼與不安交織,世界彷彿在那一刻變得支離破碎。可經歷了幾次奔波、等待,見證她在病床上時而清醒、時而沉睡,我才逐漸明白,一個人的生命並不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是一段漸進的旅程,就像夏日午後的雨,起初來得猛烈,但終究會歸於寂靜。
這一次,我坐在病房旁,靜靜看著母親的臉龐。她的氣息平穩,眼角的皺紋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明顯。這些皺紋記錄著她的一生,記錄著她年輕時的奮鬥,記錄著她為家庭奔波的日子,也記錄著她在歲月面前的無可奈何。就像有人曾說,當我們回顧過往,真正重要的並非片段的長短,而是我們在這段旅程中的感受與經歷。
母親的衰老,讓我開始思考人的極限。我們總以為自己能掌握一切,能規劃未來,能抵抗衰老與病痛,但當生命走到某個階段,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是接受現實,並在有限的時間裡,讓自己活得更加坦然。這讓我想起一位SARS 女醫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堅守崗位,照顧病人,因為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握剩餘的意識與時間,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母親或許沒有這樣的使命,但她的一生,同樣充滿了愛與責任,她用自己的一切,為這個家庭築起了溫暖的牆。
死亡並不可怕,它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人們往往害怕談論死亡,因為它帶來無法預測的未知,帶來對失去的恐懼。但當我們仔細感受,生命本身其實一直在提醒我們它的有限性,就像夜晚入睡前的那一刻,那種意識逐漸模糊的感覺,與生命的終點或許並無太大區別。若我們能夠接受這種變化,把它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那麼死亡也許就不再讓人畏懼。
回想過去幾次送母親來醫院的經歷,我終於明白,真正的愛並不在於恐懼失去,而在於珍惜當下。我握住母親的手,感受她手心的溫度,這一刻,我不再害怕,不再逃避,而是用心去體會,去陪伴。
窗外的雨剛剛停歇,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濕潤氣息。或許,生命就像這場雨,有開始,也有結束,但無論如何,它都曾滋潤過這片土地,留下過它應有的痕跡。我想,這便是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