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 Success in 2025: Empowered by 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6 #EMI #教師增能講座 #臺科大 #雙語教育 #AI

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趨勢,然而,教師在轉換課程時仍面臨諸多挑戰。2025 年的 EMI 教學不再僅依賴傳統方法,而是透過 AI 技術來提升課程互動性與效率。在今天的講座中,李健群博士(Chien Lee)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 AI 來為課程增添巧思,讓教師能夠更有效地準備課程、優化教學活動並提升學生學習體驗,也透過實際的案例讓大家看見各種 AI 工具可以如何運用在不同的層面。

raw-image


🔶 背景

以往瀏覽器的使用,不外乎就是透過搜尋關鍵字,簡單的瀏覽過第一、第二頁,接著還要自己找答案。ChatGPT的出現,讓大家的使用習慣大幅的轉移,不用再經過那樣的路徑來找到需要資訊。除了課程自動化、教學活動優化與個人化支援,AI 也能在 EMI 教學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 運用的層面

1. 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技術門檻

在 EMI 教學環境中,教師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進行教材準備、翻譯、評量設計與課堂互動的規劃。然而,ChatGPT 及其他生成式 AI 工具的出現,讓這些工作變得更有效率。例如:

• 語言轉換的編輯修改:AI 可根據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學術翻譯與改寫,使教材更適合 EMI 環境。

• 自動化評量與回饋:AI 可根據學習目標生成測驗題目,甚至協助教師進行初步評分,確保評量的一致性。

• 個人化學習資源推薦:透過 AI 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興趣,推薦適合的閱讀材料與學習活動,減少教材篩選的時間成本。

這些應用可以稍微降低教師對特定領域的專業需求,也讓 EMI 教學變得更具彈性,讓教師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堂互動與學生指導上。

2. 促進學習者中心的互動與參與

傳統 EMI 教學模式往往側重於知識傳遞,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與參與度相對有限。然而,ChatGPT 可以幫助教師設計更具互動性的課程,使學習不再僅是單向知識輸入,而是更多元的角色扮演與情境學習。例如:

• 模擬對話與情境學習:AI 可生成不同文化背景或專業領域的案例對話,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來應用語言與專業知識。

• 即時學習夥伴:學生可透過 ChatGPT 獲得即時語言修正與概念解釋,使學習過程更加個人化。

這樣的轉變使 EMI 課程不僅僅是內容的重新設計,更是針對多元背景的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強化。教師的角色不只是知識傳遞者,而能專注於引導學生探索、合作與創新。
raw-image


🔶 從 SEO 到 GEO:搜尋優化的轉變(From SEO to GEO)

傳統的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 主要針對關鍵字與排名機制進行內容優化,使網站在搜尋引擎上獲得更高的可見度。然而,隨著 AI 技術發展,這一模式正轉向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搜尋引擎優化) 。

SEO vs. GEO 的關鍵差異來自於:

1. 搜尋方式的變化:SEO 依賴使用者輸入關鍵字,搜尋引擎根據演算法提供最佳匹配結果;GEO 則是由 AI 生成完整答案,減少用戶自行篩選資訊的需求。

2. 內容策略的轉變:SEO 需要針對搜尋引擎排名最佳化內容,如:標題、標籤與內部連結;而 GEO 則更注重語意理解與內容生成,確保 AI 能夠直接提供有效回應。

3. 用戶體驗的不同:SEO 仍然是以網頁為核心,而 GEO 則傾向於對話式搜尋,例如 ChatGPT 這類 AI 可以直接回應問題,使資訊獲取更加直觀與即時。

簡而言之,SEO 到 GEO 的轉變代表著內容優化從「對搜尋引擎友善」轉向「對 AI 生成機制友善」,這將深刻影響 EMI 教學中的資訊搜尋與知識建構方式。

raw-image

(圖片說明:GEO 如何顛覆傳統搜尋方式,使 AI 直接提供答案,減少傳統搜尋的步驟。例如,ChatGPT 不僅能檢索資訊,還能根據上下文生成內容,這讓企業與教育界需要重新思考內容優化策略,以適應 AI 時代。)


🔶 如何透過 AI 工具降低 EMI 的入門門檻:三大策略

Let GenAI Help You Work Smarter (for EMI educators)!

1. AUTOMATE: transforming current courses into EMI-ready
從 CMI 到 EMI 課程的主要挑戰多在於教材的語言轉換。AI 透過專業領域的語言模型,可以自動將非英語教材轉換為 EMI 版本,這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還能確保 EMI 教材的品質,使多元背景的學生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包括:

• 課程大綱(Course syllabus)

• 課堂簡報(Class presentations)

• 學習活動的引導語(Activity exercise instructions)

• 作業與考試(Homework assignments & Examinations)

< 相關工具分享 >
(1) https://www.deckflow.com
(2) https://mockingbird-prod.firebaseapp.com/login

2. ENHANCE: updating class activities to enhance learning

AI 不僅能轉換語言,更能根據 Bloom’s Taxonomy(布魯姆分類法)與 Depth of Knowledge(DOK)調整課堂活動的認知層次,透過 AI 生成的互動內容,教師能夠更靈活地設計 EMI 課程,使學生更投入參與。在設定課程目標後,將課程目標與最後的檢核評量扣合。並且讓評量尺規和標準更清楚(如:學習表現的設定),也有助於課程的的評分(grading)。

• 低階認知活動:AI 可生成基礎題,幫助學生熟悉學科的基本術語與概念。

• 高階認知活動:AI 可協助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的練習。

< 相關工具分享 >
(1) https://www.deckflow.com閱讀文本後可自動整理出討論的問題點
(2) https://www.hmhco.com/blog/free-graphic-organizer-templates(圖像整理)

raw-image
raw-image


3. SUPPORT: building EMI class support (customized GPT)

EMI 課程的一大挑戰不可避免地會有學生的語言能力差異,而 AI 可以在多個方面提供即時支援:

• 口語表達分析的回饋:透過 AI 評估學生的發音、語法與語速,提供客製化回饋。

• 虛擬教學助理(Virtual Teaching Assistant, MyGPT):類似 ChatGPT 的虛擬助理可為學生提供學習建議、管理行政事務,甚至協助課堂活動。


🔶 總結一下:AI 將如何塑造 EMI 教學的未來

透過 AI 工具來提高課程品質、提升學生學習體驗,並減少教師的行政負擔。AI 不僅是 EMI 教學的輔助工具,更將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關鍵力量。正如 OpenAI CEO Sam Altman 所言:「AI 將是一場技術與社會革命,它能夠為個人賦能,讓我們做得更多、創造得更多。」

在 EMI 教學領域,AI 的應用正是朝著這一方向發展,幫助教師更有餘力專注於教學的品質,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Perfect answers are no longer important, how to justify the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下一場 2025/3/14 的 EMI 系列講座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楊珮芸助理教授【Respons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tegrating Just-in-Time Teaching and Peer Instruction】,期待見到大家。讓我們在實踐雙語教育的道路上共同學習與成長。


陳玠妤 博士後研究員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 (Offi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配合國家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教育部自110學年度起推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簡稱BEST計畫)。臺科大於第二階段(112-114學年度)起獲重點培育學校,配合本計畫之規定成立校級專責單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科雙語酷酷集團 的其他內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劉美慧教授分享了該校在「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EMI)」課程發展與設計上的具體作法及實踐經驗。透過制度設計、資源整合教師增能與學生學習系統等多層面的整合,建立了系統化且具前瞻性的 EMI 發展方針。
如何不斷精進 EMI(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課程的課程設計?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並提升學習成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籌辦了多場與 EMI 相關的主題講座,期許在 EMI 課程裡透過經驗分享及共思,積極研究如何將雙語教育確實在校園內落地扎根。
評量設計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還是教師檢視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特別邀請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的 Keith M. Graham 助理教授,分享如何在 EMI 課堂中即時進行學生評量,並透過分階段檢核學生的學習進展來調整教學策略。
#2 EMI系列講座 #雙語教育 邀請到國立中山大學積體電路設計研究所的所長,分享在跨出英語授課上的點滴心路歷程,透過認知負荷理論、簡化教材及多模態教學法等策略,交流成功的教學經驗與互動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的障礙。
0/5講座
在臺灣的大專院校中設計 EMI 課程是一大挑戰。本文分享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EMI 教學資源中心副執行長的經驗。透過認知分類法重新排序課程目標,讓教師能夠漸進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並與專業學科知識理解相結合,更透過有效教學策略降低學生的焦慮感。期望透過這次分享,鼓勵更多教師在雙語教學中創新與探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劉美慧教授分享了該校在「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EMI)」課程發展與設計上的具體作法及實踐經驗。透過制度設計、資源整合教師增能與學生學習系統等多層面的整合,建立了系統化且具前瞻性的 EMI 發展方針。
如何不斷精進 EMI(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課程的課程設計?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並提升學習成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籌辦了多場與 EMI 相關的主題講座,期許在 EMI 課程裡透過經驗分享及共思,積極研究如何將雙語教育確實在校園內落地扎根。
評量設計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還是教師檢視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特別邀請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的 Keith M. Graham 助理教授,分享如何在 EMI 課堂中即時進行學生評量,並透過分階段檢核學生的學習進展來調整教學策略。
#2 EMI系列講座 #雙語教育 邀請到國立中山大學積體電路設計研究所的所長,分享在跨出英語授課上的點滴心路歷程,透過認知負荷理論、簡化教材及多模態教學法等策略,交流成功的教學經驗與互動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的障礙。
0/5講座
在臺灣的大專院校中設計 EMI 課程是一大挑戰。本文分享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EMI 教學資源中心副執行長的經驗。透過認知分類法重新排序課程目標,讓教師能夠漸進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並與專業學科知識理解相結合,更透過有效教學策略降低學生的焦慮感。期望透過這次分享,鼓勵更多教師在雙語教學中創新與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TAAA攜手Meta舉辦AI Camp系列課程,透過從平台的基礎行銷最佳方案到結合進階的AI自動化產品,乃至於在迎來Cookieless時代後,作為廣告主以及行銷顧問該如何掌握第一方資料再運用,成為行銷成效再進化的關鍵,課程中將一一剖析。
AI 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和開發創意,從而提升你的經營自媒體的績效,使學習AI變得更加重要。這篇文章討論了學習AI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成果。
Thumbnail
這是一次在苗栗國中分享AI教學應用的經驗。在分享中包含了實作體驗、與ChatGPT共創教材、應用於教學等多方面內容。此外,還探討了AI教育的未來發展並分享了一個圖景。希望能夠為 AI 教育帶來更多創新與活力。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從研討會到正式課程 今天和朋友聊到母校(法律系)找我回去開AI課程,對我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雖然過去受邀過許多AI研討會,也被許多上市櫃公司導入AI時的參謀軍師,自己也到許多機關進行演講,但還沒有一個學期開設一門稱之為AI的正式課程。 這位朋友也有兼一些課程,但是機會比較少,於是詢問
Thumbnail
AI 在教育上應用的討論日漸活躍,但教育工作者對於其應用方式與影響仍有疑慮,也關注 AI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與教育系統。鼓勵學生適應 AI,在負責任的情況下使用,以培養批判性思考。此外,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開始掌握 AI 相關技能,政府與學校也應提供相關培訓。需注意 AI 應用中的道德層面和相關問題
Thumbnail
‌‌‌🔥🔥🔥🔥🔥🔥‌‌【AI智能媒體品牌行銷-免費入門實戰班3.0】 🈵🈵🈵🈵🈵🔥免費課程!場場爆滿!緊急再加開六場!開始報名囉! 📌你知道!你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是人嗎? 📌你知道!你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嗎?未來是一個人人都必需-與AI攜手的新世代!無論你身處哪一種產業-都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TAAA攜手Meta舉辦AI Camp系列課程,透過從平台的基礎行銷最佳方案到結合進階的AI自動化產品,乃至於在迎來Cookieless時代後,作為廣告主以及行銷顧問該如何掌握第一方資料再運用,成為行銷成效再進化的關鍵,課程中將一一剖析。
AI 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和開發創意,從而提升你的經營自媒體的績效,使學習AI變得更加重要。這篇文章討論了學習AI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成果。
Thumbnail
這是一次在苗栗國中分享AI教學應用的經驗。在分享中包含了實作體驗、與ChatGPT共創教材、應用於教學等多方面內容。此外,還探討了AI教育的未來發展並分享了一個圖景。希望能夠為 AI 教育帶來更多創新與活力。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從研討會到正式課程 今天和朋友聊到母校(法律系)找我回去開AI課程,對我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雖然過去受邀過許多AI研討會,也被許多上市櫃公司導入AI時的參謀軍師,自己也到許多機關進行演講,但還沒有一個學期開設一門稱之為AI的正式課程。 這位朋友也有兼一些課程,但是機會比較少,於是詢問
Thumbnail
AI 在教育上應用的討論日漸活躍,但教育工作者對於其應用方式與影響仍有疑慮,也關注 AI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與教育系統。鼓勵學生適應 AI,在負責任的情況下使用,以培養批判性思考。此外,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開始掌握 AI 相關技能,政府與學校也應提供相關培訓。需注意 AI 應用中的道德層面和相關問題
Thumbnail
‌‌‌🔥🔥🔥🔥🔥🔥‌‌【AI智能媒體品牌行銷-免費入門實戰班3.0】 🈵🈵🈵🈵🈵🔥免費課程!場場爆滿!緊急再加開六場!開始報名囉! 📌你知道!你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是人嗎? 📌你知道!你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嗎?未來是一個人人都必需-與AI攜手的新世代!無論你身處哪一種產業-都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