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廣播紀錄】AI在學生、家長、教師間的應用|教育行動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啊啊啊~還有好多想說的話,廣播的時間,原來是這麼快的。

就看著主持人(慧心)帥氣的開場、播音樂,聊一聊,45分鐘就沒了😅



本來一題想講三個點,講完第一點,主持人就順勢開車往下一題直奔,深怕只有空氣的聲音,都還沒把景色看清楚啊!


不過還是開心能有機會上電台,分享一些有關 AI 在教育上常見的好奇,希望有幫助呢!


這邊附上原始訪綱問答,不管有聊到或沒聊到的,我都先簡潔扼要的用文字紀錄下來了,幫助未來的自己思辨,也供大家參考囉。


Q1. 國小老師最想知道AI怎麼幫忙改作文,國、高中老師希望了解如何教學生用AI自主學習。您觀察教育現場的教師、學生、學生父母三種角色對於AI,大多抱持哪些想像或希望AI協助他們達成哪些學習目標?

  • 剛開始,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惰性),當你聽到有一個很聰明的AI 聊天機器人,第一個想的是如何幫助我省下時間、少做點事囉!
    • 學生:能幫我生成作業內容(300字心得報告、作文)、看影片寫教學心得
    • 老師:幫我產出行政與計畫相關的文件、批改作業。
    • 家長:安全嗎?
  • 接下來就會有進一步的想法
    • 學生:可以教我數學嗎?可以教我追女朋友嗎?別人不喜歡怎麼辦?
    • 教師:可以協助我備課、出題、製作學習單嗎?
    • 家長:能教我做菜嗎?能幫我安排旅遊行程嗎?最近要買小孩的玩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 其他:能不能幫我推測股票哪一支會長😆?

Q2. 您覺得在AI時代之下,要想與AI共舞、透過使用AI而有所收穫、增進自我,最重要需具備的技能為何?

    1. 其實在生成式 AI出現前,我們就很看重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 6C,即便是現在,更是如此。你可以想像很多重複性、高效率的技能很容易被 AI 取代,從車牌辨識、文字紀錄員、計程車司機,就算不取代,也會直接影響許多創意產業的薪資行情,因為 AI 讓技術門檻的下降,首先影響的就是社群小編、圖文設計工作者。但是如果是需要良好的情商(情緒素養)、與人溝通協作,以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難題,這是人類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2. 自主學習與快速適應的能力:要持續關注 AI 並做出改變。就像開車,我們無法預計十年後,但可以適時轉向,改變車子的功能。
    3. 註解:6C
      1. 明辨思維 Critical thinking
      2.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3. 團隊協作 Collaboration
      4. 創造創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5. 品格 Character
      6. 公民素養 Citizenship

Q3. 您覺得學習應用AI的這件事在校園中,應是默默地融入各科課程當中,還是應獨立出來教,像是電腦課或資訊應用課?

我覺得兩者都要。就像你可以在電腦科教 PPT 怎麼製作,但重點是還是在其他學科或真實的場景應用這個技能,你才會知道做 PPT 不是只是做得漂亮,更重要的是「溝通、互動與表達」,所以如何有效呈現資訊、教別人知識,甚至影響別人的行爲與決策,才是重要的

因此,只在資訊課教是不足的,數位科技應該是被用來促進生活與工作的所有面向,就應該至少出現在學科中,甚至是日常的場景中。以 AI 為例,例如:用「Gamma」做簡報、如何用 AI 自學「數學」、撰寫報告,就可以在學科場景刻意練習與應用。

Q4. AI之於教育現場,對教育工作者或學生父母而言,可能是喜憂參半。教師或父母可能憂心這導致學生們停止思考,只使用AI來完成報告、寫作業。您認為呢?

這樣很好,一個新科技的到來,本來就要客觀的分析,瞭解可能性與潛在風險,並負責的使用與分享。有「擔憂」就代表有「還未解決」的問題,值得一起解決。

如果有認真用過,擔憂可能會少一點。鑑往知來,可以先想以前,網際網路剛出的時候,老師是不是都很擔心寫報告,都上網拿別人的資料就複製貼上了。現在有 AI 也是如此,好擔心就用 AI 寫出一份報告來。

但是,實際去用過就不一樣。要產出一份優質的報告內容,至少目前可不是一句咒語就可以搞定的事,它需要與 AI 大量的來回對話,調整與共創,最終的成果品質才會好。

而本來老師就是希望學生練習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就在這個來回對話過程培養了嗎?如果無法有效理解 AI 生成的內容,你又要如何提出好的問題或下一個咒語呢?

所以我非常鼓勵適齡的學生,最晚,特別是高中以上,務必在負責任的情況下使用 AI 來協助作業與報告完成,沒用的人我可能還會扣分咧~哈哈(公開透明這的列入評量),要不然你在未來就會被「能夠與 AI 協作」的人取代。

Q5. 可能部分教師認為AI是他能與之共舞、願意嘗試接觸的科技,但對部分教師來說,AI也可能是洪水猛獸,他無從理解,也不曉得怎麼學習。您認為在教師們對AI的掌握面向上,又該如何提升教師應用或教學AI的能力,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品質?

    1. 從自己的生活開始著手,接著教學備課,最後才是導入教室。
    2. 政府與學校自己也要有意識的安排相關系列研習來回應教學專業精進。很多現場的老師都開始啟動了,例如:我就收到各方教育夥伴的邀約:學生AI 寒假營隊、台中聽障巡迴老師、嘉義高中的自然科備課、泰雅族民族教育課綱發展、1111人力銀行、兒童美語教學,甚至還有宗教服務組織(世界宗教博物館)。
    3. 除了參加這些研習之外,也可以到臉書社群潛水學習喔!

Q6. 您是否有觀察或研究國外的教育產業如何應對AI的浪潮?能否舉例和我們說明?

我自己主要在意的:

    1. 學生面向,特別著重在個人化學習的發展,例如:可汗學院的 Khanmigo、Microsoft 的 reading coach、國外大學也有課程有導入 AI 課程助理。
    2. 更方便的教師備課工具。如:Eduaide Ai、Magicschool Ai、Diffit等,讓自己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也附上 ChatGTP 幫我們查訊與統整的資料(不過主要都是2023年8月前的資料),供參考

在應對Generative AI浪潮方面,教育產業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根據UNESCO、哈佛大學的伯克曼·克萊因中心,以及史丹福大學的研究,教育部門正在探索如何最好地利用這項技術來提升學習效果,同時也在關注其可能帶來的風險。

  1. UNESCO強調了對學校在教育中使用AI工具進行監管的準備不足,僅有不到10%的學校和大學開發了相關政策或正式指南。教育系統需要建立自己的規則,並且重點應放在保護教師地位和必要性上,防止AI技術潛在地削弱教師的權威和學校的必要性​​。來源
  2. 哈佛大學的討論指出,Generative AI工具如ChatGPT可以作為教育者的助手,輔助現有的教學方法並創造新的教學方法。這些工具可能會帶來教育平等的機會,但也可能加劇現有的不平等問題,尤其是在學生對這些工具的訪問上存在社會經濟差異的情況下​​。來源
  3. 史丹福大學的AI+教育峰會探討了AI技術如何最好地用於促進人類學習的問題。該峰會強調了AI在提供個性化支持、促進學習無畏的環境以及提高學習和評估質量方面的潛力。同時,也指出了模型輸出不反映真實文化多樣性、不為學生學習優化以及錯誤回答包裝精美等風險​​。來源

綜上所述,教育產業正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Generative AI技術改進教學和學習過程,但也意識到需要謹慎處理相關的風險和挑戰。這需要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技術開發者之間的密切合作,以確保AI技術的有效且負責任的使用。


Q7. 我們目前談得、看得比較多的仍停留在掌握AI、應用AI等技能的層面,但當AI進入教育現場時,是否可能會衍生道德層面或其他面向上的問題?

  1. 有責任帶孩子「負責」地善用AI 幫助自己學習、成長,也回饋社會,解決世界在意的議題。例如: 回應 SDGs
  • 誠實使用:不能過度依賴,放棄思考。
  • 隱私:不要隨意放入自己的個資、照片。
  • 公平/公正(equity):注意 bias「偏見」。
  • 非人類的限制:AI 還是缺乏「同理心」,人類的參與與協作還是必須的。
  • 自許為「終生學習者」,跟著 AI 一起演進,關注它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Sora 模型的產生,會直接影響「影視產業」,也會有影響 AI 與真實世界得互動,因為它將會逐漸理解真實世界的物理運作機制,再配合VR 虛擬世界,未來可能真的「真假」難辨了
  1. 教師使用原則:
  • 公開透明使用合適的AI 工具
  • 公平與包容,符合每個孩子的需求、經濟不利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應用。
  • 保護隱私
  • 確保人類間的互動,不要都被AI取代。



後記

初次來到教育廣播電台,在建國中學對面,座落在植物園與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中間,很有文化氣息,路途中還看到民眾愜意地在練功。

進入後還有一個小庭院,超想坐在那喝杯茶,聽鳥叫聲!

可惜我我要上廣播。

主持人的錄音間有面牆是透明的,所以路過可以輕易看到努力播音與專業設備的畫面。由於我比較早到,進入第一層的等待室,還能悠哉地聽主持人錄前一場的內容呢。





【用數位與玩味,共創玩心學習體驗】 哈囉!我是樂尼,一位熱愛學習策略與圖像思考的教育工作者。 【學習玩家教育創作室】專注於運用數位工具和玩心設計,創造既有深度又充滿樂趣的學習體驗,激發教育者與學習者共同探索,讓學習成為一場玩心十足的冒險! 要 playone 嗎?成為學習玩家,創造屬於你的玩心學習體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均一年底有一個很不一樣的活動,叫做成長回顧,這不是績效評估,因為我們沒有設定個人績效目標,也就沒有績效獎金,要決定個人表現如何,在許多組織裡,可能就變成你死我活、互相廝殺的場合,因爲只有部分人可以拿到比較好的考績,反觀均一,我們是共享烤雞😆。所以這就凸顯出成長回顧兩個很重要的目的...
故事中小旭(兒子)向爸爸分享:「他想開一間『適合』自己的學校。」 故事的開始,小旭說學校引進了一個稱為 Aria 的小鳥型 AI 學習助理。小旭很開心分享與 Aria 一日共學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多元的 AI 應用學習場景,還能看到只有爸爸(教育工作者) 才能給予的「有溫度地」陪伴💕。一起來看看
這週工作七天好精彩啊!!覺得新學期的開始,就像打開一盒全新的顏色筆🖍️,想畫的圖案太多,而時間總是不夠用?分享我的「開學影分身之術」,如何在繁忙中保持笑容,並過著充實的教育工作人生!
「那天我坐在學校辦公室裡,等待著教務主任來面試,我看著窗外的搖曳的樹與藍天,心裡非常後悔為什麼自己會在這?為什麼要來申請成為老師(我明明是一個不敢上台的人)? 想到待會還要試教,胃痛毛病又開始了....」 這是當年我成為老師前的心情...,但同時我也面試了一個生技公司,不是因為我很喜歡,而是我就像
To 我的第一位一年期實習生 姿昀 送禮物是門藝術,送畢業+生日禮物又更難了,更不用說我要送的是「書」,為什麼選擇書呢?記得我們 1-on-1 時,時常聊到許多好書,妳聽到我的介紹後,就說要去圖書館借!我想說這麼好的書,怎麼不用買的咧 😆,沒關係,相信妳有一些苦衷,就在實習生畢業典禮,送你這些好書
迎新 本週迎來一年期實習生夥伴的報到,也意味著下週開始我要當 1+3 個小夥伴的 mentor了,為什麼是四位呢? 我來分享這趟實習生招募有趣的歷程吧! 四位中的其中一位是新任的實習生 渝筠,是一個愛桌遊的社恐女孩啊,迎新時的她,和我在面試時好不同喔,可以感受到,她在太多陌生人的環境中,蠻緊張的,時
在均一年底有一個很不一樣的活動,叫做成長回顧,這不是績效評估,因為我們沒有設定個人績效目標,也就沒有績效獎金,要決定個人表現如何,在許多組織裡,可能就變成你死我活、互相廝殺的場合,因爲只有部分人可以拿到比較好的考績,反觀均一,我們是共享烤雞😆。所以這就凸顯出成長回顧兩個很重要的目的...
故事中小旭(兒子)向爸爸分享:「他想開一間『適合』自己的學校。」 故事的開始,小旭說學校引進了一個稱為 Aria 的小鳥型 AI 學習助理。小旭很開心分享與 Aria 一日共學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多元的 AI 應用學習場景,還能看到只有爸爸(教育工作者) 才能給予的「有溫度地」陪伴💕。一起來看看
這週工作七天好精彩啊!!覺得新學期的開始,就像打開一盒全新的顏色筆🖍️,想畫的圖案太多,而時間總是不夠用?分享我的「開學影分身之術」,如何在繁忙中保持笑容,並過著充實的教育工作人生!
「那天我坐在學校辦公室裡,等待著教務主任來面試,我看著窗外的搖曳的樹與藍天,心裡非常後悔為什麼自己會在這?為什麼要來申請成為老師(我明明是一個不敢上台的人)? 想到待會還要試教,胃痛毛病又開始了....」 這是當年我成為老師前的心情...,但同時我也面試了一個生技公司,不是因為我很喜歡,而是我就像
To 我的第一位一年期實習生 姿昀 送禮物是門藝術,送畢業+生日禮物又更難了,更不用說我要送的是「書」,為什麼選擇書呢?記得我們 1-on-1 時,時常聊到許多好書,妳聽到我的介紹後,就說要去圖書館借!我想說這麼好的書,怎麼不用買的咧 😆,沒關係,相信妳有一些苦衷,就在實習生畢業典禮,送你這些好書
迎新 本週迎來一年期實習生夥伴的報到,也意味著下週開始我要當 1+3 個小夥伴的 mentor了,為什麼是四位呢? 我來分享這趟實習生招募有趣的歷程吧! 四位中的其中一位是新任的實習生 渝筠,是一個愛桌遊的社恐女孩啊,迎新時的她,和我在面試時好不同喔,可以感受到,她在太多陌生人的環境中,蠻緊張的,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研究以人權概念與國際人權公約為知識主軸,試圖連結與呈現社會工作專業裡的人權知識,並採用對話教學(dialogic teaching)與對話學習(dialogic learning)方式,於北區國稅局辦理讀書會及人權教育訓練課程,並成立工作小組展示人權教育成果,並獲得金展獎政府典範組肯定
Thumbnail
佛陀紀念館將於2024年9月6日至2025年3月16日展出「《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不僅是一場甚難可得的視覺盛宴,更帶您從琳瑯滿目的展件中,感受到《法華經》蘊藏的無盡智慧。 此次特別邀請4位研究《法華經》的翹楚,從多元面向,為你揭開《法華經》的文化與藝術之美。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你有關注過你的情緒主角是誰嗎?正向活力的樂樂、追求完美的阿焦、或是敏感細膩的憂憂呢? 《腦筋急轉彎 2》近來討論熱度高漲,觀眾看完電影後,除了被角色的可愛畫風療癒,也會回頭檢視自身的「主控台」,引發大眾對於自我覺察及情緒感知的重視。然而在此之前,早有一群教師深知兒童情緒與行為的緊密關係,並有感於華
Thumbnail
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 教導學生如何辨識AI生成的資訊,培養批判性思維。 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作業 : 要求學生提供思考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結果。 結合AI與傳統教學 : 善用AI優勢,同時保留人際互動和深度討論。 定期檢視AI工具 : 了解其局限性,並向學生說明可能的錯誤。 .....
Thumbnail
🔘這一陣子開會或參加活動,大官或致詞來賓開口必稱:「現在是大AI的時代,我們的X X X也要與時俱進,跟AI做結合⋯⋯」 🔘媒體報導人文社會類的科系招生狀況,下標不外乎:「#AI夯文組招生陷危機、#AI浪潮影響人文領域科系招生慘澹⋯⋯」 🔘媒體報導高中 #語文資優班 要轉型人文社會
AI 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和開發創意,從而提升你的經營自媒體的績效,使學習AI變得更加重要。這篇文章討論了學習AI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成果。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AI 在教育上應用的討論日漸活躍,但教育工作者對於其應用方式與影響仍有疑慮,也關注 AI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與教育系統。鼓勵學生適應 AI,在負責任的情況下使用,以培養批判性思考。此外,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開始掌握 AI 相關技能,政府與學校也應提供相關培訓。需注意 AI 應用中的道德層面和相關問題
Thumbnail
本研究以人權概念與國際人權公約為知識主軸,試圖連結與呈現社會工作專業裡的人權知識,並採用對話教學(dialogic teaching)與對話學習(dialogic learning)方式,於北區國稅局辦理讀書會及人權教育訓練課程,並成立工作小組展示人權教育成果,並獲得金展獎政府典範組肯定
Thumbnail
佛陀紀念館將於2024年9月6日至2025年3月16日展出「《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不僅是一場甚難可得的視覺盛宴,更帶您從琳瑯滿目的展件中,感受到《法華經》蘊藏的無盡智慧。 此次特別邀請4位研究《法華經》的翹楚,從多元面向,為你揭開《法華經》的文化與藝術之美。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你有關注過你的情緒主角是誰嗎?正向活力的樂樂、追求完美的阿焦、或是敏感細膩的憂憂呢? 《腦筋急轉彎 2》近來討論熱度高漲,觀眾看完電影後,除了被角色的可愛畫風療癒,也會回頭檢視自身的「主控台」,引發大眾對於自我覺察及情緒感知的重視。然而在此之前,早有一群教師深知兒童情緒與行為的緊密關係,並有感於華
Thumbnail
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 教導學生如何辨識AI生成的資訊,培養批判性思維。 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作業 : 要求學生提供思考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結果。 結合AI與傳統教學 : 善用AI優勢,同時保留人際互動和深度討論。 定期檢視AI工具 : 了解其局限性,並向學生說明可能的錯誤。 .....
Thumbnail
🔘這一陣子開會或參加活動,大官或致詞來賓開口必稱:「現在是大AI的時代,我們的X X X也要與時俱進,跟AI做結合⋯⋯」 🔘媒體報導人文社會類的科系招生狀況,下標不外乎:「#AI夯文組招生陷危機、#AI浪潮影響人文領域科系招生慘澹⋯⋯」 🔘媒體報導高中 #語文資優班 要轉型人文社會
AI 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和開發創意,從而提升你的經營自媒體的績效,使學習AI變得更加重要。這篇文章討論了學習AI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成果。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AI 在教育上應用的討論日漸活躍,但教育工作者對於其應用方式與影響仍有疑慮,也關注 AI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與教育系統。鼓勵學生適應 AI,在負責任的情況下使用,以培養批判性思考。此外,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開始掌握 AI 相關技能,政府與學校也應提供相關培訓。需注意 AI 應用中的道德層面和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