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森林療癒師與藝術創作者的身份,去到芬蘭的Arteles創意中心駐村。那是個位於鄉村、充滿能量的空間,匯集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房子旁邊就是森林、走路十分鐘就到湖邊。
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到這麼遙遠的國家,每天都很希望自己把時間利用到淋漓盡致,絕對不可以浪費時間。因此每日我除了安排創作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進到森林裡。
芬蘭的森林裡有很多種類的菇,以意想不到的姿態,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些菇長在倒下的樹幹上,像一座座小屋;有些則躲藏在苔蘚間,只有蹲下來才會發現它們的蹤影。每當我走進森林,彷彿進入一座靜謐而神秘的國度,樹葉沙沙作響,空氣裡帶著濕潤的泥土氣息,而那些悄悄冒出的菇,就像森林的秘密低語,等待被細心的人發現。
有時候,我只是站在樹下,看光線如何灑落在樹皮上,聽風輕輕地穿過葉間,像是森林在低聲呢喃。有時候,我會盯著地上一片泛黃的落葉,想像它從樹梢脫落的那一瞬間,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旅程。有時候,我會在原地待上很久,什麼也不做,只是讓時間在這片寂靜裡流動,像溪水輕輕掠過石頭,彷彿自己也成了森林的一部分。我開始明白,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對話。森林沒有要給我任何答案,但它允許我存在,允許我的疑惑、迷茫,甚至允許我的毫無進展。而這或許,已經足夠。
芬蘭森林一景
回到台灣後,在一次森林療癒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母樹」的體驗,邀請參與者在樹林裡尋找那棵與自己產生連結的樹,並以自己的方式與它相處。大約十分鐘後,隨隊實習生輕聲問我:「這樣的時間會不會太長?參與者會不會覺得無聊?」我微笑著回答:「無聊也是必要的。」當時,我不想打破這片寧靜,因此簡單回應了他的疑問。活動結束後,我進一步向他解釋了我的想法——
在芬蘭駐村時,我曾經一天花上數小時待在森林裡,什麼也不做,沒有生產力,甚至看起來毫無目的。但這段看似「浪費時間」的經歷,卻帶給我極大的影響。當我們感到無聊時,能不能嘗試先不急著填補,而是選擇再多待一會兒?當我們超越無聊,會不會發現一些從未注意過的細節?感知會不會變得更加敏銳?又或者,沒有在「工作」的時刻,真的等於浪費時間嗎?時間,又是如何被「浪費」的?當我們允許自己停下來,專注於與自然的互動,讓身心真正休息時,這樣的時光,真的會讓人感到無聊嗎?
我們總習慣將時間填得滿滿的,彷彿唯有「做了什麼」才能證明它沒有被浪費。然而,在森林裡,當我們選擇停下腳步,放下對生產力的執著,會發現時間並未消逝,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展開——變得寬廣、深沉,足以讓我們真正聆聽內心的聲音。「無聊」或許是一道門,當我們願意穿越它,也許會發現,那片等待我們的風景,遠比想像中更遼闊。
謝謝實習生提出這個問題,讓我們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究竟,什麼是無聊,什麼又是浪費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