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跟親朋好友口語間,很常聽到「我們都是被父母打罵下的方式教育出來的,現在不是也活的好好的既內心沒創傷,表現還更好,愛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在外界沒有抗壓性」,這是部分家長對民主教育的認知跟想法。
但往往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的孩子,但另一部分的孩子卻是在等待長大後,逃離這個原生家庭的教育環境,內心傷痕遲遲無法獲得理解。
在體罰的背後,孩子的認知是父母因為我做錯事,而處罰我,所以未來會導致成我怕被父母處罰而不敢做這件事情,在工作時遇到的孩子,只要父母會體罰小孩的,通常都非常滿意他們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真的會變的非常乖,但問孩子是否知道為何不能做的原因往往都只會得到,爸媽會處罰我,而不是為何不能做。
我們家有一個三歲半的姐姐跟一個兩歲半的妹妹,手足之間常常有吵架爭執,我不會有體罰及罰站的方式處理,罰站只會讓孩子表面上冷靜但卻不知道當下究竟為何做錯事及該如何處理面對,加上每個人都有表達情緒的權利不能剝奪。
我的方式
1.分開
2.同理兩姊妹的情緒給予擁抱,後開放表達事發狀況,可好好的哭,好好的敘述為何剛剛會爭執
3.彼此冷靜後,做錯事那方道對不起
4.一起將剛剛的災難現場收拾完畢
禁止孩子做當下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替代體罰最好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當下的行程,「在一開始實行的時候,常常要出門前都換好衣服帶好出門的東西,爭吵後,選擇負責任為剛剛事情負責,直接換下衣服,不出門」。
父母的教育
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家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不將體罰代代相傳,對孩子會有更正向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