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就是我腦中反反覆覆的自我質疑,儘管讓人煩躁,但我很珍惜。

這些就是我腦中反反覆覆的自我質疑,儘管讓人煩躁,但我很珍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媽媽咪呀

媽媽咪呀


這些是我經常在腦海中,回放生活中自己、與他人的相處時刻點點滴滴,然後找看看有沒有可以批判與改善的地方。這是個令人煩躁的過程,但我還是很珍惜這樣的自己。如果你不懂,那麼你可以來體會看看那種感覺想很多的人,他們腦袋到底都在想什麼?如果你也有過,那我們可以看看彼此的煩惱是不是相似 XD


在T 社那邊,

  • 是在自己熟悉的網頁工程領域
  • 基本上算是 fully remote 的彈性,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且可當數位遊牧
  • 精準的工時計算,認真工作的情況下,有不少假可以放

而我之所以想轉換跑道,原因有下:

  • 不知道是 WFH 的關係,還是公司的文化,但總之有一種我獨自升級的感覺,鮮少有同事的交流,像是流水產線上的工人。
    • 跟 J 開始合作後感覺好很多,但工人感還是很重。
  • 職涯長期目標不是只想當個技術人才
  • 雖然大主管有提能給我 Manager 的機會,開始帶人、帶團隊。但比起這些,我目前更想做的還是精進自己的能力。

總的來說,儘管有這麼跟我很宅的性格相符合的條件,但「工作僅僅是工作,是在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賺錢生存的管道」這樣的感覺,讓我很迷惘,不斷讓我有種「I am busy dying」的感受。我可以一個人過得很好,也大概就會是一直一個人過得很好而已。

我想,要再有像是 OS團 時期的新創團隊感,是很難的。但至少,在工作上,還是會希望有是個團隊的感覺。當然,工作的本質還是賺錢,且我也能接受工作與生活是分開的。但與同事僅止於工作上的交流,且非不得已不用交流,這樣的團隊文化氣氛,雖然讓我自在,同時也讓我的不安一直不斷累積。尤其每月的慶生會,那種突然大家很歡樂的感覺,反而令我十分尷尬。我好幾次自問「到底是我沒融入大家,還是大家真的那麼社會化?」

我想我必須承認,這是離開T 社的主因。也是即便T 社的待遇我覺得算是非常不錯的情況下,我最後仍然決定想要離開的主要理由。說真的,如果整體的公司文化,人與人間的交流再多一點,在這樣非常技術體質的公司,慢慢從技術端的 Manager 開始,漸漸往商務走,我想其實這會是一個很理想的方式。而且公司也願意給這個機會。當初會猶豫再三,真的就是因為非常感謝大主管很老闆的賞識,以及非常願意放開手讓員工嘗試的這種帶人方式。說到底,我想往商業走、增強軟實力,主要還是我一直期許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二把手,我自知自己對內溝通遠比對外強,我也更喜歡內部管理與跨團隊溝通。

我想我其實真的很希望在這樣的公司慢慢在職涯上摸索與成長的。只是公司的文化與氣氛,真的讓我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這大概是唯一的缺點,卻也是我的硬傷。

非常誠實地說,V 社 這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當然也不及當初在 OS團 小團隊,大家一起為了公司存活、理想實踐,一起往一個目標衝,那樣地團結與熱烈討論。但 V 社 這裡還是有最基本的團隊文化與相處,至少我能感受到我與團隊是一起在努力,而不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事,各守各的城池,各自只是產線上的一個工人。所以儘管 V 社 這裡壓力比較大、工時比較長、幾乎每天進辦、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我現階段仍然想到這邊來衝刺。

在這個 Technical Consultant 的職位上,過往熟悉的工程開發幾乎沒太大幫助,我為了簡報、email、跟客戶溝通,拿出了 I 人 120% 的社交能量,去完成交辦給我的任務。這大概是僅次於考大學那時候的全力以赴,每天下班其實都像是要虛脫一樣,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都要在心裡對自己加油打氣好幾次,才有勇氣面對當日的任務與挑戰。我每天幾乎都有種想要崩潰大哭的感覺,只能不斷在工作上找一些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地方,盡力用一些些成就感,支撐自己下去。

說是這樣說,但 V 社 這邊不是什麼糟糕的地方,我覺得這是個很適合快速成長的工作環境,因為現在的公司政策與領導方式,生死存亡的那條線隨時壓在身後,敦促我們不停向前。我的壓力主要來自這份工作跟我的核心個姓有很大的違背,我可能也無法在這樣的工作上待個十年或更久,像是工程師一樣。

但我很清楚我想在 V 社 這邊做些什麼、學些什麼,我認為專案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商業策略的考量與判斷,在這個位置上絕對會快速累積實務經驗與啟發。進來不到一個月,我參與的技術文件溝通,以及旁聽現場的商務談判,就已經有很大的收穫,也是我想點出的技能樹。或許這個位置的職責不是我長期職涯發展的方向,但這個位置的職能絕對是我想發展的實力,我也蠻清楚會對我長遠目標會有所助益。現階段我必須與我的不適抗衡,好好利用這個環境與機會,快速吸收養分與成長,完善我自己想要成長的方向與樣子。

或許哪天,等我的實力夠堅強,再回到像是T 社這樣的環境,我就比較有信心以及有能力,去主動帶來一些改變,幫這個我認為已經非常優秀的公司文化,再多完善一些我希望它能有的模樣。

寫到這邊,突然意識到,我其實一直潛意識在譴責自己,只因為一點小不滿,就放棄大好機會,感覺像是做錯了什麼決定。但其實同樣地,我也非常直覺地知道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不能夠為我喜歡的環境、團體,帶來我期許的改變,所以我才選擇先暫時性的離開,到一個我能補足能力的環境,去快速累積實力。儘管在這個新環境、在這個我陌生又不熟悉的他鄉,我活的滿目瘡痍又衣衫襤褸,但為了長遠的目標,為了哪天我真的有幸能夠參與團隊的建置以及文化的建立,為了那時候我能有足夠的勇氣、信心與能力去達成目標,我現在必須先在這個異鄉把我渴望獲得的、吸收的,像個海綿一樣全部加入我的技能樹,成為我以後可以活用的武器。未來歸鄉,我除了能當個有用的人,也能當個帶來改變的人。

將來或許回歸T 社,或許又遇到相似的環境時,我就能用我學到的經驗與能力,去一起把一個好的團隊與文化,打造的更圓滿。




剛做完一個結論,馬上又有另一個質疑舉手朝自己嚴厲質疑:「真的有必要出去才能學到、做到這些事情嗎?T 社的工作模式與福利大多符合我的需求,沒辦法從內部稍微做些改變,然後慢慢嘗試嗎?真的有必要直接換個環境?我是不是只是在合理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勇敢地面對挑戰?我究竟是不是只是在逃避去做改變的挑戰,只想照個現成的、已經打造好的地方?」

最放不過自己、最不想讓自己休息的,終究還是我自己。大概從國中開始,我就有意識到自己內心有大量的自我批判,不論合不合理。這就是那並山一角。

《別做熱愛的事,做真實的自己》一書,也曾提到很多人對於工作的不滿,常常導致他們以為現在的工作與他們所需有極大的不符。但其實 ,那些我們能夠待上一段時間的產業,只是近期漸漸愈來愈不喜歡,往往不是自己與工作不合,而是其實自己很適合,只是不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核心技能。這種時候,稍一調整往往能帶來巨大的改變。大多數的公司與主管,也會願意給表現積極的員工,去發揮的機會。

那麼,我是不是就是書中說的這個狀態呢?其實我需要的不是換個跑道,而是做點小改變?

這是多麽一個令人害怕的提問,我幾乎要不敢去面對自己內心的答案。尤其我才剛到 V 社不到一個月,就拿這樣的問題砸自己。我害怕成為那種真正三心二意的人。

然而更深地去探究,之所以現在會如此不適,甚或說在 T 社也有所不適,不就是因為我自己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到底在追求什麼,不了解嗎?如果我此時逃避了這個問題,那麼未來做決定,我仍舊會再次遇上相同的處境,甚至因為不想當個三心二意的人,而真正成為了三心二意的人。甚至,我最後會為了面子,欺騙自己。

為了自己好,也為了不要再造成現在、未來其他合作夥伴的困擾,我必須得好好面對這個問題。

而要回答這題,我必須要回到更深層的內在自我,以及我目前一路走來,到底讓我快樂、有趣,讓我覺得舒服的時候;讓我對生命有所期待的時候;推著我向前,或者說我處的自在且會眺望遠方的時候;究竟這些時機是什麼?

檢視了一下我的熱愛:遊戲、電影、小說、漫畫、張雨生、創作、吉他、有人在用的程式⋯⋯

我自己的總結是:故事。如果要為我的核心本質做一個歸納,那我目前會給自己這個標籤。

而我的核心技能,是去把故事實現的能力。所以當初比起醫生,我後來選擇了念資訊相關科系。不是因為我多想寫程式,甚至選科系時,我是個完全沒碰過程式的人。是我的直覺、我的身體在告訴我:我想學會能把想像化為現實的能力。而當時我對於最有機會實現各種腦內想像的能力的模樣,就是寫程式。這大概是因為電腦遊戲的關係。

我後來沒有往遊戲產業走,而是成為了網頁工程師。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我有發揮核心技能,但還沒跟核心本質那麼貼近。所以我對於「把想法真的實作出來」這件事,總是感到有所成就。但卻始終覺得我的工作上差了點什麼。因為更本質的我,想要做的不是「服務」,而是「創造故事」。所以做應用服務令人愉快,但卻沒辦法讓我長久。

或許這也說明了為什麼 OS 社是我待最久的公司。因為當時,公司能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創作者,從歌手、繪師,到夜市老闆。是這些使用者帶來的故事,不管是他們的創作、還是他們的人生,讓我覺得在這間公司工作十分有趣。「故事」作為我的核心本質,這裡讓我感到滿足。

回想國高中時期,這段慘綠少年時期,我最懷念的,就是我自己創作小說的時候。「文字」就是我第一個找到,可以實現「故事」的工具。所以我一直以來熱愛文字。也所以比起網頁工程師,我更喜歡用「文字工作者」來稱呼自己。一方面是開玩笑,一方面是這比較符合我的自我認同。

文字、程式,是我目前兩個我學會的,讓我創造故事的工具。然而我的工作上始終與「創作故事」有所差異,所以我一直沒有定下來的感覺,總覺得有所缺。

思及至此,總算可以回答最初的問題。

在定位好自己的核心本質是「故事」後,馬上拋下現在的一切,一個大轉彎,從此往這條路上走!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一來我的創作技能與習慣荒廢已久,二來興趣與謀生還是有一大段 gap,這樣唐突轉換,我可以想像我最終會被現實嚇得不成人樣。比較合理的,是邊累積更多技能,邊探索怎麼結合我的這些專業項目與我的目標。這世界上的工作百百種,不要太侷限於自己平常看到的職缺與行業。甚至可以自己想辦法創造出自己獨特的一片天。

因此我的選擇,是在 V 社累積「講給別人聽」的技能,另一種創作工具的經驗累積。儘管不那麼與「故事創作」相關,但會比繼續當產線工程師,讓我能累積更多我想累積的技能。此外,與人的相處和連結,也是我想在這段時間去積累的。我已經很擅長作為第三者,參與這個世界。但故事來自生活,除了觀察,主動探索與發現,甚或參與其中,也是作為一個好的故事創作者,應該去學習嘗試的事物。所以我自覺在目前的階段與機遇,現在最好的決定還是到 V 社。

但我也必須謹記,我要追求的、與我自己的長遠目標。要把這些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才不會又輕易迷失了自己想要前去的方向。

作家或許是我內心最嚮往的職業。但在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之前,有一個讓我不用為「生存」煩惱的職業與收入,同時慢慢摸索我自己的創造之途,我覺得是對於我自己心理狀態的穩定,一個好的選擇。

直覺真是個可怕的東西,上述這麼多需要慢慢梳理的東西,直覺與本能早就在我混亂茫然之時,就已經嗡嗡作響。對於「相信直覺」這件事,我是認同的。但我同時也覺得這句話需要個但書,那就是當有空、有時間的時候,一定要去挖掘、梳理當初直覺所做的決定,究竟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就如同我現在在做的事。

直覺,是我們這個物種,為了生存與生活,發展出來的能力,我覺得可以相信。而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有空時去深究直覺背後的脈絡,是我們一大利器。這樣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也能在下次面臨選擇時,更有勇氣去相信自己的直覺。生命中很多決定,是不會有足夠的時間給我們去好好思考與判斷,才做決定的。經常,給予我們下判斷的時間,總是遠短於通盤考量所必需的時間。這時有足夠的底氣去相信直覺,甚至了解自己直覺的弱項,在容易出錯的地方避免用直覺判斷,一定會對我們在生命中面對各種難題時,有所助益。



以上,這些大概是我一個半天的腦內活動,分享給大家。文字上可能有前後邏輯,但現實在思索的當下,往往是好多個想法同時蹦出,好多種感受同時在線爭吵。我習慣把各種想法像 brainstorming 一樣,抄寫下來或記在筆記軟體上,然後再慢慢花時間去梳理。

這種自我深挖與探索的過程其實都蠻煩躁的,一不小心常常會變成無止盡的自我質疑。但,我仍舊十分珍惜我自己的這個特質。說是特質,其實到了這個歲數,也早就發現大家幾乎都有這個能力,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用「特質」來稱呼它。不過,理解這件事的好處,就是知道這樣的煩惱,人人都有,大家面對的課題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活動。所以不必討厭想太多的自己,也不用害怕在你有困擾時分享給身邊的人聽。不理解的人,或許不是真的不理解,只是他知道這個過程的痛苦,光是處理自己的問題就已經來不及,真的沒心力幫你。而願意傾聽你的人,請好好珍惜、好好麻煩他。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時刻,或許下次,就是換他需要你的傾聽。

感謝你的閱聽。如果有機會,我也很想聆聽你的想法與煩惱,然後一起感嘆生命真難,但仍然值得我們努力生活。

avatar-img
魚言、愚言
4會員
13內容數
但願我寫下的這些文字,能讓你在困頓的人生長路上,找到一絲慰藉,知道我也和你一樣,有閃耀的時刻,也有不堪入目、想要藏起的黑暗想法。生活不好過,但生命還是有些令人珍惜的美好時刻,所以我仍然努力的活著,希望你也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魚言、愚言 的其他內容
近日讀了《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一書,裡頭有幾句話在腦海裡一直反覆提問。不是書中前三分之二篇幅一直在討論的「我為什麼在這裡?」這句,而是之後對白中提及的:「為什麼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等待未來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現在就做?」
新工作過完一個月,即將進入第二個月。我只能說我身心俱疲,我已經在思考我到底還能撐多久? 這聽起來有夠像爛草莓,是企業最討厭的沒幹勁的年輕人、跳跳虎,還沒上手就想打退堂鼓。我想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一定也會覺得我很瞎、很誇張。但,這就是我現在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所以我是後悔換工作了嗎?不,我想不是
相比宮崎駿明顯的反戰思想,這部作品相對就是好好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專注在動畫的呈現與故事的敘事上。劇情平易近人,相比霍爾的移動城堡,沒有太多隱晦與描述不清楚的部分。唯一可惜的就是男女主角的情感描寫,不知道是不是時長的限制,總覺得沒太能體會到兩人深厚友情是如何建立。
3/5借物少女艾莉緹
近日讀了《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一書,裡頭有幾句話在腦海裡一直反覆提問。不是書中前三分之二篇幅一直在討論的「我為什麼在這裡?」這句,而是之後對白中提及的:「為什麼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等待未來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現在就做?」
新工作過完一個月,即將進入第二個月。我只能說我身心俱疲,我已經在思考我到底還能撐多久? 這聽起來有夠像爛草莓,是企業最討厭的沒幹勁的年輕人、跳跳虎,還沒上手就想打退堂鼓。我想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一定也會覺得我很瞎、很誇張。但,這就是我現在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所以我是後悔換工作了嗎?不,我想不是
相比宮崎駿明顯的反戰思想,這部作品相對就是好好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專注在動畫的呈現與故事的敘事上。劇情平易近人,相比霍爾的移動城堡,沒有太多隱晦與描述不清楚的部分。唯一可惜的就是男女主角的情感描寫,不知道是不是時長的限制,總覺得沒太能體會到兩人深厚友情是如何建立。
3/5借物少女艾莉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