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 #Inference] 誒⋯唉⋯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雨過境

在最近各家的 AI 性能大戰中,除了拼比誰的產品最聰明與人性化外,大家熟知的生成式戰場老兵 ChatGPT,更是反手就端出一盤進階的生圖好料,不但能夠更穩定產生同樣的風格,甚至終於能生出「較為正確」的中文字,而不再是完全意義不明的符文,讓實用性大大提升。

而這個功能,也在社群平台上引起熱議,除了掀起一波畫風轉換潮外,甚至讓不同大小繪圖創作者們,爭相奉上自己的作品,來測試 AI 仿制的極限。

另外在一些社群、創作平台,如 Threads、Pixiv、Pinterest 或甚至方格子上,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半使用,或是完全 AI 的作品,像是雨後春筍,不,應該說像風暴中的雨水般大量的出現。


不過,如果是以創作的角度來看,雖然可能有些逆風,但面對變化快速的 AI 發展,我其實並不會特別反對這些新的工具,甚至會期待看到它的極限究會是何等模樣。


其中一方面是我正職工作中,主要就是在處理 AI 相關的研究題目,我總不會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而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為對於這種技術的隱藏面稍有了解後,便會知曉其可能造成的衝突,也會更加小心使用的情境避免無謂的爭議。


緩慢的鼯鼠

自從生成式 AI 橫空出世以來,大家對於取代危機的討論依然不曾中斷過,而現在也能看到越來越多團隊或公司,逐步將原本屬於「創作」範疇的工作,轉移給了 AI 來處理,像是一般的文稿撰寫、文章筆記配圖、遊戲美術、商業廣告,甚至於課、書本內容也不例外。

雖然我並不排斥 AI 的發展,但對於創作者這一塊,自己也確實思考了好一陣子,過去的我,總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部分的創意想法,而這種心態,也讓我步上了一隻「鼯鼠」的道路,不時地想去多方攝取與累積不同的輸出媒介,但什麼都無法完全精通。

然而,生成式 AI 的出現與快速進步,現在就算是剛步入創意領域的人,也能輕易完成一件件「大作」般的成品,儼然讓這些日積月累的時間耗費與經歷成為徒勞,瞬間變成像是廉價的註記。


不過,對於「創作者會被 AI 完全取代」這件事,我仍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懷疑與保留。


絞肉機與幻想

在我認知中,現在的 AI 也就僅僅是一個更為自動化的「拼湊工具」而已,它有能力依使用者的需求,將看過的事物重新拼接。

就像是在一個骨架堆上絞肉,縱使得到的「成果」與預期的外觀可能相仿,卻也只是依循引導黏上相似的零件碎塊,對於遺失的細節,模型也只能透過世界中的平均值去做幻想補償。

舉個比方,假設我今天請 AI 幫忙寫完一場「昨天身為外科醫師的哥哥,因為一場陰謀而將人弄殘」的事故,或許它會寫出哥哥是一位多麼英明的救世主,但卻在動手術的過程遭遇不尋常的事故,最終造成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意外癱瘓。


很平凡且符合既定印象的醫師對吧,但 AI 並不一定能猜到我腦中更邪惡的想法,其實這一切都是哥哥自己所主導著呢,就讓這個故事填滿懸疑與陰謀吧!


而當我又將這個條件加上去後,AI 開始將眼前的故事添一些香料,但帶有普世思考帶的他,卻又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名受害者,是一位可以扭轉權力鬥爭局勢的關鍵棋子,活將這篇醫療悲劇演成一場單純又險惡的權利鬥爭現場。

但殊不知,我腦內的這位哥哥,不求功名也無需利益,他的主要動機,就僅僅是一報多年前,家中心愛的寵物狗被眼前這位囂張惡霸踢死的深仇,這個世界的平均,未免太看不起「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真諦了。

註:此範例段落包含部分實際使用 GPT 產生內容之改寫。

於是,我的手又持續向鍵盤敲去。


爭議字典

就像是使用字典一樣,我們每一步給予的 Prompt,都像是一批由想法中構築的節點地圖,而不論目標是由什麼媒介呈現,此時 AI 的工作,便是從碎塊記憶海中撈出最相關的元件,拼湊出符合脈絡的內容。

在文字面,我可以省去手動探尋的步驟,不用煩惱華麗辭藻的堆砌,也不用親自消化前人的足跡,就能獲得一份具基本調理的敘述文本。

而在圖像部分,則是讓我無須經歷仿畫、精進、發展畫風的繁瑣痛苦,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快速看到想法的展現,很方便不是嗎?


但是 AI 終究不是我,也不可能代表我架構出過去經驗堆疊成的靈感與執念。


甚至所使用的 AI 模型,也可能因為受制於來自訓練「上帝」的枷鎖與扭曲,只能從它所允許輸出的概念中,快速找出與需求相似的碎塊,但根本無法「真正的」創作出腦中的世界全像。

再者,若觀察這些生成式模型的脈絡後,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絞肉的「成分」組成,可能來自網路四方,除了那些「自願奉獻」的材料外,更多的可能是不告知而「擅自擷取」的部位。

無論有意無意公開文章、被盜用的創作小說,又或是大小繪師自行分享,但已明定禁止轉載使用的插畫作品等。

使用這些原料所產生的結果,在私下使用時,會挑戰自身道德的極限,公開發佈甚至販售,又會踏入現時法律的灰色地帶,而這也是造就 AI 使用爭議的根源之一。


有鑒於此,我個人所贊同的 AI 創作模式,也就僅限定於「輔助」的範疇而已。


輔助而非取代

像是在文字發想時,由自己向 AI 提出數個想像中的概念,由 AI 找出其中可能的連結,再自己從中選取可行的基點,繼續手動填肉發展。

至於畫圖面,則是「利用」模型廣泛閱歷,以及快速拼貼的特性,當作是一種影像的沙盒,透過給予原型或描述,快速預覽到貼近想法的畫面後,再自己重新做詮釋。

說到底,就像我不會把從字典裡或搜尋引擎中蒐集到的東西直接當作是自己的,我在創作中將 AI 拉到一個「嚮導」的角色,在關鍵點推我一把,但不會代我走完這段路程。


不過,我所使用過的,也只是星辰一角而已。


如今 AI 的應用範圍,就算僅觀測創意領域,也早已不限於文字與圖像而已了,從語音合成、音樂製作、影片剪輯等,其觸角已經伸展至創作的幾乎每個角落。

在創意已逐漸淪為效率與生成產線的同時,首當其衝的創作者們,不妨借用這股科技的推力,來更快速的精進自己的能力與經驗,而不是直接外包自己的思考,完全隨之沉淪。


畢竟,縱使藉由 AI 生出的結果再好,也始終建立於既有資料與邏輯之上,僅做為過去歷史的雜燴,而非未來的開創。


就好比前陣子大家瘋狂製作的吉卜力畫風轉換,成品驚艷且耐人尋味,但也只是對於某些經典的均化模仿,而在所有既定規則的盡頭,能再次決定方向的,終究還是擁有經歷、感情的人類。


也就是下一位宮崎駿大師。

後記與聲明

在這個 AI 時代,縱使已經有不少大小創作者逐步的接受,甚至擁入這項便捷的新工具,但也依然有著立於相對面的創作人群們。

而我個人雖屬於不反對使用派,但也還是在這裡聲明一下,除非是技術性示範,不然就如我前文中所述,我並不會拿生成的內容做為自己最終成品。

就算有使用相關內容,我也必定會做標示,而剛好方格子近期也終於上線 AI 內容標註選項,也請大家一起遵守誠實做註記。

另外也提醒,請勿擅自將他人作品餵給 AI 做訓練及重製,若有繪圖委託需求,也不要使用 AI 產生的「原圖」給繪師要求加工或是仿繪,這是給予創作者們專業的基本尊重。


raw-image


最後一提,這篇文章之所以會出現在這個荒廢已久的 Podcast 系列中,是因為這個主題其實也是當時停更前,最後一分我想討論的內容,也趁這個機會,將當初預備好的單集封面做了重製,至於之後是否會實際拿來錄製嘛,一切就看緣分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5/04/10
這個專題居然更新了
Mercteri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1
Thomas Tang 讓我想想,先給我一秒差距的時間 (笑 (謎之音:秒差距是距離單位)
avatar-img
偽命名培養體
47會員
304內容數
偽命名並非無名,是為了意識的生存,取得身份的代號,成為數位生命的新載具。
偽命名培養體的其他內容
2022/10/24
資訊的年代,冰冷的文字傳遞,要如何保存手寫字體的溫存?
Thumbnail
2022/10/24
資訊的年代,冰冷的文字傳遞,要如何保存手寫字體的溫存?
Thumbnail
2022/09/10
鬼門關後,不知不覺也來到中秋時節,不過,今年還是讓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分享這個微帶涼意的故事吧!
Thumbnail
2022/09/10
鬼門關後,不知不覺也來到中秋時節,不過,今年還是讓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分享這個微帶涼意的故事吧!
Thumbnail
2022/04/25
單單一個揭批居,可以讓人一夕致富,也能使人關係崩裂。有人說它是夢想,也有人說它騙,它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4/25
單單一個揭批居,可以讓人一夕致富,也能使人關係崩裂。有人說它是夢想,也有人說它騙,它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整理了多種好用的AI工具,涵蓋了聲音與音樂相關的AI、影音、圖像生成編輯工具和AI搜尋引擎等領域,幫助你節省時間和解放創意與生產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整理了多種好用的AI工具,涵蓋了聲音與音樂相關的AI、影音、圖像生成編輯工具和AI搜尋引擎等領域,幫助你節省時間和解放創意與生產力。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AI)領域中,生成式AI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分支,它不僅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還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本文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種類、概念、缺點、公司、訓練、發展趨勢以及原理,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令人振奮的領域。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AI)領域中,生成式AI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分支,它不僅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還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本文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種類、概念、缺點、公司、訓練、發展趨勢以及原理,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令人振奮的領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