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製造業的臨場服務(註一),協助一位因病休養後的同仁進行復工評估(註二)。
這位大哥因感染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歷經插管、裝葉克膜,住進加護病房,而後又氣切住到慢性照護病房。經過2個多月終於逐漸移除身上所有管路,回家休養,持續地復健。在病後9個月幾乎完全回復了生活自理功能,希望能回歸職場。
一開始聽完他的病史,不禁讓我讚嘆現代醫療的進步。幾乎是鬼門關前走一回的病況,在各種先進器材技術治療下,讓一個瀕危的病人重新能夠自由地活動、行走,漸漸回復騎車、開車外出的樂趣,與家人談天,分享他這幾天因為嘴饞偷吃了鹹酥雞,還有期待回到他熟悉的崗位上工作。
台灣先進的醫療,健保補助鉅額的費用,以及職業安全和勞工保護相關法規所保障的工作權益,都是讓一個人在遭遇疾病衝擊後,回歸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同仁自己的努力不懈和家人陪伴支持。
安排復工的會議,除了同仁、臨場顧問醫師、職護,還有公司職安窗口,小主管及高階主管出席,大家共同討論出盡可能安全且符合同仁期待,以及公司人力規劃的職位。
我們也進到工廠裡,實際查看可能提供的工作站點,作業方式是否能符合需求,例如同仁可能不方便久站、長距離走動、搬重,就要避免這類型的工作。
大哥遇到昔日的同事,無不以驚嘆的眼神,歡迎他的回歸。對於他的復原狀況又驚又喜,也都十分樂意提供協助,讓他安心上班。
經過他原先工作的單位時,機台上還貼著他的名字,他指給我們看,語氣中帶著喜悅和驕傲。
雖然無法直接回到他原本的站點,但「復配工」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同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漸進式回到職場,適應新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帶來的身心負荷。
我們最後決議讓大哥回到原本的單位,先進行輔助性質的輕量工作,較無時間及產能的壓力,待一個月後,再行追蹤評估。
工作對一個人的意義絕對不只是以勞力和時間換錢,擁有一份工作對於生活規律、經濟上的安全感、社交活動、自我使命感,都有非凡的價值。
即便每個人只是一家公司或工廠裡小小的螺絲釘,這份工作對他及家人仍是別具意義。曾經從職場上中斷再度回歸的人,應該更能體會這種感覺。
員工能夠遇到好的公司和主管,願意不厭其煩地陪伴、給予支持,配合醫護執行復工流程,實屬難得。期待台灣的職場能有更多對員工友善的公司和制度。
---------------------------------------------------------------------------------------------------
- 註一:「臨場服務」是指醫護人員親赴事業單位及勞工工作場所,進行健康評估、風險辨識與衛教諮詢等,協助提升職場健康與安全。相關法源為「職業安全衛生法」、「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等。
- 註二:「復工評估」是指醫師依據勞工的健康狀況與工作特性,評估其是否適合返回原職務,以確保安全與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