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在美國煮飯壓力比臺灣小?三個原因讓你輕鬆下廚

〔隨筆〕在美國煮飯壓力比臺灣小?三個原因讓你輕鬆下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看到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全家人每週至少一起吃 3 ~ 4 次晚餐對兒童發育有正面影響,不管是兒童心理、親子關係甚至是飲食偏好等層面,都能更深入地建立良好的互動與習慣,文章連結在這裡給大家參考,我就不贅述了,接下來我想談談煮飯這件事。

在美國,因為小費文化、物價和地理環境等原因,外食始終不像台灣一樣是個很吸引人或方便的選項,除非週末出門在外,否則一日三餐都是得自行打點的,對於我這種對烹飪沒什麼熱情、廚藝也一般般的人來說真是壓力山大。

可是來到美國這兩年,我突然發現煮飯帶給我的壓力居然沒有在台灣時那麼大,心態上反而輕鬆很多,這是我在來之前始料未及的,接著細細的思考一番,我覺得可以歸因於以下這幾個因素。

因素一:飲食文化不同

在台灣的時候很受餐餐五蔬果、六大類食物的制約,尤其家裡又有小孩,總覺得都要至少煮個三菜一湯、菜色上有葷有素有山有海才算達標,若是只吃個水餃加蛋花湯都會令人感到隨便與有罪惡感。

而美國的輕食卻是截然不同的,在我以往傳統的觀念上很難將之視為一份正餐,可是其實一個潛艇堡也有做到六大類啊,這個窒礙打通之後,對於該準備什麼食物作為一餐的選擇性廣泛很多,我也不再覺得只吃水餃很隨便。

於是平日晚餐只要有主食、有肉、有青菜,甭管是一道還是五道,心態上我都可以很安然。

raw-image

因素二:方便食品多元又好吃

以往在台灣可是看不起那些便利商店的微波炒飯、義大利麵的,覺得難吃又貴,甚至廚藝普普也能做出更好吃的,可是美國的即食料理真真打破我的刻板印象,口感不輸現做料理欸,至少這滋味我是做不出來 XD。

像是 Trader Joe's 就有很多冷凍即食料理非常優秀-韓式牛肉炒飯、西班牙蒜蝦、鮮蝦煎餃、白醬蕈菇義大利麵、日式三角飯糰等,有夠好吃!只需要微波加熱或是用平底鍋回溫即可。

因素三:廚藝不夠,調料工具來湊

美國住家的空間大多了,就有地方可以擺較大型且多元的廚房家電,例如高配版十三合一的電子壓力鍋、食物調理機、破壁機、真空封裝機等,對比以往在台灣的廚房,放個大同電鍋跟象印電子鍋就有點擠的情況來說,在美國的我有種廚具暴富的感覺~

此外,這裡也能輕易買到各式各樣的調味料,家裡也有足夠的空間放,這些調味料讓簡單的燙青菜變得不簡單且多變化,調味料和廚具綜合起來的功效讓煮飯變得比以前容易許多,也美味許多。

結語

但是我也沒有因此更喜歡下廚啦哈哈~雖然煮飯過程較輕鬆,可是煮飯頻率也增加不少,想菜色依然是一件令人煩躁的事,不過,至少心理上的負擔減輕一些,例如以往覺得泡麵不太好會盡量避開,現在煮豪華泡麵很熟練很常煮也心安理得了。

avatar-img
Chun 王君的沙龍
24會員
107內容數
從全職媽媽的角色出發,閱覽世界的生活觀察。舉凡教育、社會、文化和個人體悟都是美好的寫作題材。目前暫居在美國聖地牙哥,感受台美之間的生活與教養差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un 王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秋季造訪優勝美地,因氣候乾燥景色略顯荒蕪;今年春假再度前往,卻因春雨及融雪讓旅程充滿驚奇與挑戰。從綠意盎然的沿途風景、水量充沛的瀑布,到仙境般的Mirror Lake,以及突如其來的斷電與冰雪奇遇,都讓這次旅程刻骨銘心。
5/5Yosemite
在加州聖地牙哥申請個人獨資企業 Sole Proprietorship 的步驟分享,包含申請虛擬商業名稱 Fictitious Business Name、營業稅證明 Business Tax Certificate、僱主身份識別碼 EIN,以及額外開立商業銀行帳戶和商業保險等事項。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
去年秋季造訪優勝美地,因氣候乾燥景色略顯荒蕪;今年春假再度前往,卻因春雨及融雪讓旅程充滿驚奇與挑戰。從綠意盎然的沿途風景、水量充沛的瀑布,到仙境般的Mirror Lake,以及突如其來的斷電與冰雪奇遇,都讓這次旅程刻骨銘心。
5/5Yosemite
在加州聖地牙哥申請個人獨資企業 Sole Proprietorship 的步驟分享,包含申請虛擬商業名稱 Fictitious Business Name、營業稅證明 Business Tax Certificate、僱主身份識別碼 EIN,以及額外開立商業銀行帳戶和商業保險等事項。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