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殘酷,但同時,卻又如此的美好。」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新鮮指數:★★★★★
作者:伊藤賀一
出版社:白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5/4/7
前言
說句實話,我其實沒有看過《進擊的巨人》(但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重度巨人粉),這就讓我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動漫可以受到這麼大的關注?
其實在看書之前,我多少也了解了這故事的脈絡,了解其世界觀、人物關係等等。
但過去總是以故事脈絡進行分析,而這次收到開根好的邀讀,讓我從這本《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新書中,學會用不同視角分析巨人的世界。
這才發現,原來動漫也可以這樣解讀,要是以前有老師這樣結合動漫和世界史、歷史,那我肯定會進步不少XDD

圖片來源:木棉花國際
日本超強講師全盤解讀
其實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他的作者,也就是日本社會學高人氣講師伊藤賀一。
他被稱作「學生數日本第一的社會學講師」。擅長的科目包含了高中日本史、倫理、政治經濟、現代社會、中學地理、歷史、公民等。

所以他所解讀的《進擊的巨人》是可以擴及多種學科角度。
當他分析故事中角色們在得知「巨人」存在這一事實時的反應時,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感到極度恐懼。
這種情緒,其實也能對照現實世界的情況來理解。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人類對「未知」總是懷抱恐懼。就像近年來新冠肺炎的爆發,讓全球社會經歷了劇烈的變動與不安。
作者指出,回顧歷史,每當可怕的傳染病襲來時,人類往往會做出許多看似奇怪、甚至荒謬的政策反應。
像是西元八世紀,日本在天花大流行時建造了大佛;而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政府則下令鎮壓猶太人。
這些反覆出現、未經理性思考的政策,往往導致更大的傷害與死亡。
因此,作者提醒我們,對於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的事物,要保持警覺與理性,不應讓錯誤的決策本身,反而成為另一個「巨人」。
金句對照現實人生
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將故事中的台詞與現實,也就是和當前世界做對照。
這是極為難得的部分,因為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認為動漫的世界就是動漫的世界,那是虛構的,和現實不相關。
但經過作者的解讀後,你會發現,這裡面的道理其實可以運用到現實世界中。
像是我很喜歡書中引用到當其中的角色正在追捕巨人時,當時的帶隊者說:
「如果有人能夠改變某些事物,那個人肯定是⋯⋯能夠捨棄重要事物的人。假如他們不得不超越怪物,那麼他們便連人性也能夠捨棄。」
雖然我不太贊同他在書中舉例史達林以及希特勒發動戰爭的行為,不過倒是可以連結我們現實生活裡的各種抉擇行為。
像是,如果你無法捨棄放空、耍廢的時間,那勢必就無法獲得一個持續進步的自己。
同樣道理,你不可能凡事「既要又要還要」,總得有所取捨。
還有那句:「這世界是如此的殘酷,但同時,卻又如此的美好。」
作者引用這句台詞,帶出哲學思考,像是尼采的思想在日本就非常受到矚目。
他指出「超人」的概念,指的是能夠主動創造意義與價值,忠實活出自己意志與潛能的人。不是超能力的意思,而是面對荒謬與空虛時,能夠自我肯定、獨立思考的存在。
他不是樂觀主義,把世界形容得極其美好,相反地他了解世界的殘酷性,但同時也肯定了人類可以超越自我的本事。
這就是重點,世界雖殘酷,但也美好。我們誰都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去創造美好。

總結
這本書我看得很快,因為有一些講述故事細節的部分我沒有特別詳細觀看(畢竟還是想看看原版動漫呈現的)
但對於作者如何將動漫中的世界觀對應回現實世界這部分,我有格外留意。
比如:書中有談及許多戰爭,如果照以往讀歷史課本的方式去解讀戰爭,那麼我們頂多只會留意誰是「好人」或是「壞人」。
然而,當你開始以故事的視角去分析戰爭時,你往往能得出不同以往的角度。
對於一件事的發生,它不會只有全然的好或壞,有些事情在當下看上去是壞的,但事後卻證明了其實有其運行的道理,說不定從長遠來看就是好的。
就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好像很殘酷,卻又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法則。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原理,大家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得以知道,推薦熱愛巨人的朋友們,不要錯過這本寓教於樂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