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名1歲半的男童,1月發燒送醫診斷為「哮吼」住院,整晚狀況沒改善,隔天早上8時發現休克轉加護2個月後病逝!院方文字聲明急診經資深兒科主治醫師評估,診斷為急性細支氣管發炎併哮吼,住院後給予適當藥物與蒸氣治療,持續觀察評估,病童血氧與呼吸情況相對穩定。隔日早上8時因突發性肺出血病情惡化,全力救治不幸辭世,深感遺憾。家長查閱相關文獻,質疑院方當下沒給類固醇及裝血氧機,協調不成,打算提告;院方回應當下由資深兒科醫師評估病情,並依醫療常規治療,對孩子病逝表達遺憾,尊重家屬配合司法調查!
想到五年前那次花蓮之旅,原本是為了慶祝哥哥生日,卻差點變成一場噩夢。
翻開2020年9月14日的日記,我寫著:
寶貝一整晚劇烈咳嗽,清晨五點多就醒了,怎麼哄都不肯再睡,想來是真的難受極了。
那天我們計劃出發去花蓮。出門時,寶貝看起來一切如常,我們也就沒多想。但踏出家門的那一刻,發現他的呼吸有些異樣,胸口起伏劇烈,呼吸時竟明顯凹陷,好像喘不過氣來。可時間緊迫,為了趕火車,我們還是匆匆踏上旅程。
上車後,寶貝情緒明顯不安,鬧脾氣、哭鬧,連活動力也一點一點消退。到了台北站,爸媽與哥哥也上了車,媽媽一看到寶貝,便察覺情況不對,要姊姊一到花蓮先帶寶貝去看醫生。
寶貝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最後只能伏在我背上,才稍稍安靜下來,昏昏睡去。姊姊和媽媽去上廁所時,我暫時把他放回座位上,原以為他要咳出痰來,卻沒想到竟噴出了整口的豆漿。他吐了一身,連小熊玩偶也遭了殃,我急忙掏出手帕接著,但還是來不及了。
到了花蓮,我們請弟弟開車,先帶寶貝去看醫生。我和哥哥在租來的車上焦急等待。診間出來後,姊姊說她被醫生狠狠罵了一頓,說寶貝的情況若再耽擱,很可能惡化為氣喘,一旦呼吸困難,可是危及生命的。
那時才驚覺,禮拜六的小小流鼻水、禮拜天的輕微咳嗽,我們以為的季節性過敏,沒想到到了禮拜一,已是千鈞一髮。孩子的事,再小都不能輕忽,這句話從那天深深刻在我們心裡。
吃了藥後,在前往赤科山的車上,寶貝終於睡著了,情況似乎稍有改善。但下車時,想讓他與金針花合照,他卻依舊虛弱,整個人軟軟的,全程只能抱在懷裡,讓人看了好心疼。
晚上入住民宿時,媽發現寶貝在發燒,吃了第二包藥後,雖然還是咳嗽不止,但活動力明顯回升,有力氣當起小小搬運工,將床上的枕頭跟棉被拉到沙發床上,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我們以為戰勝病魔了,沒想到兩週後,小寶貝又因為感冒引發氣喘,在中秋節前夕住進了醫院……
洋蔥水、香蕉湯,全試了,還是趕不走這場病,偏方終究不是萬靈丹。就算醫生會打人,該看的還是要看,再怎麼難餵的藥,該吃的還是要吃!
守在病床前,才真正明白,孩子的健康不是靠運氣撐過的,也不是靠「撐一撐就好」;大人的每一次猶豫,可能都在跟命運賭一場沉重的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