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的工學院博士班入學採用資料審查與面試的綜合成績,我所報考的系所是各佔50%,在資料審查的部分,我以製作自我介紹的書面報告的方式呈現,第一頁放的是我的簡單履歷,第二部分是書寫我的在學術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是提出研究計畫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第四部份才是個人的學經歷佐證資料,以及推薦信。
- 履歷撰寫:
高中、大學申請研究所的時期,在撰寫履歷的時候,會從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寫起,甚麼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啦!求學歷程啦!工作歷程啦!洋洋灑灑,長篇大論。這次我改掉了這些很制式的自我介紹,很精準地以分項條列自己的基本資料,現職工作以及與申請科系相關經歷以及過往在學術上的貢獻,我期望的是讓審查的老師一眼就知道我是適合進入這個學系做研究的料,並且有足夠的資源協助我參與後續的研究工作。 - 學術成就:
當然就是有參加過什麼樣的研討會,投過什麼樣的期刊以及心得概述,這些都是扎扎實實的硬資料,可以鞏固審查教授對我研究能力的疑慮,在此次申請入學的之前,我的碩士論文以及前一段學習經歷,讓我在3場研討會中發表過論文,且有一篇SCI B級期刊的文章,這能讓老師們知道收了我不會沒有產出,這樣的資料一出手,基本上沒有被扣分的理由。 - 研究計畫:
論文計畫其實是我早期就有在做的研究,只是把之前努力的累積做一個統整的描述,並點出先前研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作為入學後的研究目標,當然,相關的文獻探討,之前的成果也是有展現在書面資料中。 - 學經歷佐證資料:
前面寫的這些東西,最終就是要把結果陳列於附件當中,讓老師們在看資料的時候件件都對得上,表示前述所陳並不是灌水來的,資料的擺放當然就是要依照前面敘述的邏輯順序擺放。 - 推薦信:
在完成報名後,就要思考樣請誰幫我寫推薦信,平時我跟大學、研究所還有工作場域的長官都維持不錯的關係,這時候就是一一登門拜訪,不要臉的時候了,通常幫你寫推薦信的人,都會希望你幫他擬好一份稿,表面上是說請他改,但事實上就是幫你簽個名而已,所以在個別幫你的推薦人擬稿時,就要考慮它對你認識的程度來書寫,以及你與推薦人真實的互動為書寫方向,千萬不能一封信分寄給多人,到時候回來的信內容都依樣,就會整個哭出來了。
最後把這些文件合併成一個PDF檔,在期限內上傳到招生系統就靜待佳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