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一趟關於自我探索與靈性覺悟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好,我是桃樂君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這本書是

【流浪者之歌】作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

是一部充滿東方哲學與靈性追尋的經典作品

初始原型源自於佛陀求道的故事

並融入赫塞自身對古印度與中國道家哲學的理解

以優美詩般的文字

成就了這本精彩的人生之書

讀起來像一首詩、一場修行、一段靈魂的旅程

《流浪者之歌》的主角是悉達多

一個出生在婆羅門家庭的年輕人

出身高貴,備受敬仰他有著敏銳的靈性

從小聰明、有天賦,學會了一切該學的經文與儀式

但卻始終感覺不到真正的滿足

他內心深處總有疑惑

有一種「這不是全部」的聲音

一種召喚及對道的渴求

他有著更深層探索開悟的衝動

最後,他告別了家人,執意選擇一條修行之路

一路上,學會了苦行、冥想、放空自我

但是,這依舊沒有讓他覺得圓滿

他又找到了一位已然開悟的覺者

親自面見那位覺悟的佛陀

他聽見佛陀的教義深受啟發,

然而,即使佛陀的智慧深不可測

言行舉止都是開悟的姿態

悉達多卻說:他的教導很美

但覺悟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

別人的覺悟無法取代自己的體悟

知識可以言傳,但智慧無法

於是,悉達多走向另一個極端

他不再修行,而是離開森林

投入紅塵俗世,與商人合作學會做生意、賺錢

與名利追逐,愛上全城最美的女子伽瑪拉、

沉溺於情愛與奢華的生活,他曾以為這是對人生的體驗

但最終卻發現自己迷失其中,像是沉入一潭污濁的水

久而久之,他的靈魂感到疲憊

錢再多、愛再美

依舊無法填補那股內在的

空虛迷茫

他又開始想念起那個為了修行

覺醒的初始之心

於是他再度離開了一切

萬念俱灰的來到了一條河邊

這條河,成為整部作品的靈魂象徵

他遇見了一位船夫,然而就是這條河

這位船夫,成為了他真正的老師

船夫不多言,長年載送著各式各樣的人往返於河岸之間

但他卻是一位最好的聆聽者

他傾聽悉達多的過去,他的喜怒哀樂

悉達多全然坦誠,把內心沈痛

的告白通通毫無保留的泣訴給船夫聽

船夫只是專注的聆聽,從不批判,也不插話

只是安靜地接住對方的情緒與故事

悉達多曾經埋怨

為何自己無法像佛陀一樣開悟?

後來他明白:因為他的路

與佛陀不同

他必須經歷欲望、墮落、痛苦

他必須經歷「全然的人生」

才能走向那真正的圓滿

這個階段的覺醒

是靈魂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墮落並非失敗

而是讓靈魂的厚度更深的過程

真正的智慧

來自於走過黑暗後的清明

就這樣,河水靜靜的來往流動著

一個看似平凡卻蘊含大智慧的擺渡人

深深的治癒點醒了悉達多

兩人一起在河邊生活,擺渡來往的旅人

對悉達多而言,這樣的日子看似平淡

卻蘊藏著無窮的生命之道

帶領悉達多到達最後的境界

河水不停地流動,卻始終是同一條河

它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悉達多開始觀察河流

開始傾聽它的聲音

只活在當下

終於明白船夫所說的:

這條河教會我所有一切

不只是聽還用心感受

他明白了:

世界不過是我們內心的映照

一切事物皆在變動中

但變動本身是不變的

看到這裡,我突然明白

悉達多所說的聆聽

不是用耳朵,而是用整個存在去感受

聽旅人的故事、聽自己的內心、聽河流如何不言不語卻說出一切

這一段令人聯想到現代心理學中提到的「存在療癒」

當人能夠不急著解釋、不執著語言

而是讓心自然對應經驗

那便是療癒與覺察的開始

在這個話說太多、聽得太少的世界裡

會「聽」反而是一種稀缺的智慧

我們都想被理解、被接納

但很少有人願意真正地

「靜下來」聽你

不評價、不急著回應

只是單純地陪伴

這種「聆聽」本身就是一種療癒

悉達多也學會了這種聆聽

不只是用耳朵,更是用心,用他的整個生命

他學會看見萬事萬物背後的脈絡與因果關係

他看見時間其實是幻相

生命就像河流

所有階段,並非直線排列

而是同時存在

悉達多將他的生平做了一番回顧

發現他的人生也是一條河

少年求道的悉達多、中年墮落的悉達多、老年覺悟的悉達多

都是同一人

也都存在於同一個現在

悉達多的內在終於安靜下來

他不再問「為什麼」

也不再尋求任何「解答」

他只是聽,看,與萬物合一

這是一種圓滿的存在狀態

悉達多最終開悟於這條河當中

化為一個通透深遠的微笑

他的微笑深處已是大圓滿的智慧

一切的答案都不是來自語言或邏輯

而是來自某種狀態

那種與萬物共鳴的寧靜

而這也讓我想到: 我們每個人

其實都是一名流浪者

我們都在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們的內心也有一條河在流動

有時湍急、有時平靜

但最終總是流向真理

這本書它不告訴你「正確答案」

它鼓勵你去經歷、去迷失、去質疑、去找尋

最後去找回

真正的智慧,不來自於他人的教條

而是來自你內在真實的聲音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

其實都在寫著自己的流浪者之歌

如果你也對今天的書籍感興趣

並且有所獲得歡迎關注並訂閱我的頻道

並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一起來探索更多的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桃樂君說書
0會員
8內容數
您好我是桃樂君 這裡有我的文字創作.讀書心得.內在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詩為浪漫詩人雪萊的代表作,也是英詩必讀名篇,寫於1818年,拿破崙見逐於聖海倫娜島之後,或許意有所指。
Thumbnail
本詩為浪漫詩人雪萊的代表作,也是英詩必讀名篇,寫於1818年,拿破崙見逐於聖海倫娜島之後,或許意有所指。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Thumbnail
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Thumbnail
《悉達多.流浪者之歌》,距今近一百年前的小說,讀起來仍然歷久彌新。原因於我們在主角悉達多身上,可以看見各個時期的自己,如同看向河水看見過往自我種種悔恨,最終體悟到了人生的哲學。所以,不妨來一起看看這本書的短評吧。
Thumbnail
《悉達多.流浪者之歌》,距今近一百年前的小說,讀起來仍然歷久彌新。原因於我們在主角悉達多身上,可以看見各個時期的自己,如同看向河水看見過往自我種種悔恨,最終體悟到了人生的哲學。所以,不妨來一起看看這本書的短評吧。
Thumbnail
作者謝哲青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藝術史雙碩士,曾任大英博物館與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WTO姐妹會》、《閱讀青旅行》及《青春愛讀書》(獲第五十一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節目主持人,也是作家、藝術史學者、登山家,行遍五大洲,旅行過一百零三個國家。著有《王者之爭》、《歐遊情書》
Thumbnail
作者謝哲青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藝術史雙碩士,曾任大英博物館與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WTO姐妹會》、《閱讀青旅行》及《青春愛讀書》(獲第五十一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節目主持人,也是作家、藝術史學者、登山家,行遍五大洲,旅行過一百零三個國家。著有《王者之爭》、《歐遊情書》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