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曾說過:
- 「我每天下班只想耍廢,哪有力氣做副業?」
- 「白天上班、晚上顧小孩,連洗澡都是奢侈…」
- 「副業好像只能靠熬夜,但我真的撐不住了。」
那你不是沒有自律,你是太累了,根本沒剩餘容量做選擇。
我們今天不談時間管理術,而是重新定義一件事—副業,是「累積型行動」,不是壓力型任務。
一、副業不能靠拼命,而是靠「日常設計」
很多人以為副業要「一次爆量」,做出網站、寫10篇文、錄完一門課。
但真實情況是:能持續1年的副業,都是從每週1小時開始的。
因為你現在不是沒有時間,而是:
- 時間沒有被保留給「你自己」;
- 能量全部被交給別人的專案與日程;
- 缺乏一個讓你「只做一點,但有成就感」的副業模型。
二、給上班族的「副業時間設計三法則」
法則1:固定一個專屬時段,設立「創作保留區」
例如:每週日晚上 9:00-10:30,是只做你自己事的時間(不處理雜務、不回訊息、不跟人討論)。
法則2:採用「碎片累積法」設計一週微任務
把大任務拆成超小動作,每天只做一件。 舉例來說:
- 週一:記錄今天想到的一個題目
- 週二:用手機錄1分鐘語音草稿
- 週三:轉成 IG 貼文初稿
- 週四:發出限動請益
- 週五:整理回饋、歸檔主題
法則3:將副業任務轉為「可見產出」累積儀式
不是做得多,而是看得到。 用 Notion/筆記本/Line 個人聊天室,把所有完成的「痕跡」記下來,累積感才能幫你建立內在動力。
三、副業進展不是靠時間長,而是靠「動能穩」
以下是我設計的「副業能量量表」,請你自我評估:
🔴 過載期
- 當下狀態說明:下班很累、沒空獨處
- 適合任務類型:每日10分鐘:錄語音、筆記靈感
🟡 測試期
- 當下狀態說明:有點餘裕、可試試水溫
- 適合任務類型:每週1任務:寫文、發貼文、設計工具
🟢 穩定期
- 當下狀態說明:有固定時間與資源
- 適合任務類型:小型企劃:線上產品、收費服務、定期發布內容
請不要拿你「最累的時候」來懷疑「副業這件事可不可行」。
請用「可持續」的標準,去找屬於你的節奏。
本週練習|創業練習 NO.07:設計你的副業週行動版圖
請完成以下練習:
- 選出一個你最容易投入的時段(哪一天、哪個時段是你的低干擾時光?)
- 列出你副業想做的三件小任務(寫貼文、設計問題單、整理想法)
- 設計一週行動板塊表格(將三件任務,分配在週一到週日哪一天、用幾分鐘完成)
若你完成表格,我可以幫你優化任務配置與能量匹配,幫你找出真正「做得起來的副業節奏」。
預告|EP.08:我不知道該收費嗎?還是先免費做?
下一篇,我們要進入副業的下一個關鍵問題——變現起手式:
「我做這件事該收費嗎?還是先累積作品/人脈?」
我們會解析三種副業的變現時機,並幫助你判斷自己的「價值交換策略」,讓你不再為「免費還是收費」猶豫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