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文人來清代的北京出使,耶穌會的「天主堂」以及耶穌會士往往是他們熱衷的拜訪對象。這是因為西歐的天文技術此時已頗得東亞國家的讚譽,而天文曆法在東亞政治上有極高的重要性。
朝鮮士人中的實學人士之一洪大容,就在其燕行紀錄《湛軒燕記》中,讚譽道:「其測候如神,妙於曆象,漢唐以來所未有也。」
不過,洪大容筆鋒一轉,卻說道,跑來逛大街的「朝鮮觀光團」舉止不佳,漸受耶穌會的厭惡:
「康熙年間以來,朝鮮使者到北京,有些人會來天主堂求見,西方人通常都歡迎得緊,讓他們參觀天主堂內的神像、畫作和各式珍奇器物,還送西洋土產當伴手禮。」
(康熙以來。東使赴燕。或至堂求見。則西人輒歡然引接。使遍觀堂內異畫神像及奇器。仍以洋產珍異饋之。)
「使者當然喜歡拿這些免錢又特別的玩意。年復一年,逐漸覺得理所當然。」
(為使者利其賄,喜其異觀,歲以為常。)
「但我朝鮮風俗,驕傲又喜歡誇耀詐術。經常不對西方人以禮相待。有時收禮物卻不回禮。還有些沒有知識的隨從,就在天主堂內吸菸吐痰,亂摸東西,讓喜好乾淨的西方人很不開心。所以這幾年來,西方人越來越討厭我們朝鮮人。」
(惟東俗驕傲尚夸詐,待之多不以禮。或受其饋而無以爲報。又從行無識者,往往吸煙唾涕於堂中,摩弄器物,以拂其潔性,近年以來,洋人益厭之。)
洪大容來北京,還是設法拜訪了兩個耶穌會士。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劉松齡(本名:Augustin Ferdinand Haller von Hallerstein),以及本名出身不詳的鮑友官。
來之前洪大容還惴惴不安,很有自知之明的跟同行商議:
「余與德星謀曰,東人之失歡於兩人,已有年矣,苟不先之以誠禮,不可以動其心。」……總之先送點禮物,用後學請教的態度試探試探吧!
劉松齡等人並不想跟他們講話,參觀參觀也就罷了,來問東問西大可不必。不過挨不住洪大容百般請託,最後還是勉強來跟這幫朝鮮人筆談。
筆談的方式很有趣。因為洪大容能寫漢書、不會講官話,這兩個耶穌會士剛好相反:他們會說官話,但漢書寫不好。於是朝鮮人帶了一個翻譯官,耶穌會士則找了人幫他們代筆。
這場對話內容蠻雜的,上至天主道理有什麼不同,下至「欸你們耶穌會士結不結婚啊?」「水晶能不能做成眼鏡啊?」都問了。在洪大容等人來看,當然是求學好機會,劉松齡大概是被問得很煩,於是結尾就成了:
「以其意終落落,不復往。」……好像人家不太歡迎啊,還是不要再去了吧。
……國民外交和旅遊素養真的不是現代才重要的東西呢。
&
圖片來源:Chat GPT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