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帝:吳三桂真是亙古以來罕見的忠臣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吳三桂評價兩極,並不若後世一面倒地批評他引清兵入關,賣主求榮。

相反地,南明中有一些人認為,滅亡大明半壁江山的首先還是「闖賊李自成」,而在動亂之際,情報真偽不明,吳三桂帶著清軍入關的目的也就不是很明朗。「為明復仇」因而也成為南明詮釋吳三桂的方法之一。

於是,當南明弘光帝(福王)朝廷聽說吳三桂帶著清軍打下了北京,大喜之下,下詔說,吳三桂「倡義討賊、雪恥除凶,功在社稷。」封為薊國公,獎賞其忠勇之意。

連南明中的反滿先鋒史可法,聽到這些消息後,都半信半疑,還是說道,如果吳三桂真是引清軍為崇禎復仇,那麼「先國讎之大,而特釋前嫌;借兵力之強,而盡殲丑類,亦今日不得不然之著數也。」引清兵也算是種權宜之計,可以原諒。

一直到清兵已經確定會盤據華北了,南明還是有人同情吳三桂,後來殉明而死的夏允彝,就說吳三桂「勇冠三軍 ,邊帥莫之及。」是個難得的人才。引清兵滅闖軍,可與古時申包胥恢復楚國相比擬。至於清兵居然反客為主,「豈三桂罪哉 ?所遭之不幸耳。」運氣不好而已,非戰之罪。

甚至福王朝廷都滅亡了,談遷還在《國榷》中替吳三桂說情,說他的作為與唐中業引外族軍隊平安史之亂沒什麼不同,只是「三桂孤旅,又無一人佐其謀,前門驅虎,後戶進狼 ,至不暇顧,惜哉 。」能力有限罷了。

同時代當然還存在著許多譏刺吳三桂的評論,滿清朝廷最初則對他評價甚高,但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就不提。有意思的是,正反兩極的評論,按照葉高樹教授的研究,反而是在三藩之亂爆發以後,才急轉直下,變成全然負評。

換言之,兩三百年來以負評為主的吳三桂形象,居然有很大一部份是滿清的官方歷史工程,而不是引清兵入關、招致明遺民仇恨帶來的自然結果。

事實上,在滿清政權的範圍之外,朝鮮人對吳三桂的記載就始終沒有那麼強烈的負面色彩。即使討厭他引清兵、或是自立為帝,十八世紀仍有朝鮮文人寫道:

「然起兵數年之間,復六省而兵至刑州,天下響應,北京震動,有破竹之勢,若使三桂不死 ,數年間可掃胡塵,豈不壯哉。」竟然在惋惜吳三桂沒有成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歷史評價,經常是一代又一代官方主導下的產物,帶著各自的政治利益。盡力求得中性的思考方式在東亞是很必要的。慎之慎之。

圖片:吳三桂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Wu Sangui.jpg"

資料來源:

葉高樹,〈清代文獻對吳三桂的記述與評價〉,《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8期。

李本天根,《爝火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98會員
904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6/30
朝鮮文人朴趾源在自己訪問滿清之後的《熱河日記》裡寫道,很多朝鮮人來訪滿清,多半都沒辦法好好跟清的讀書人交友,因為他們動不動就: 「要嘛是急於向他們問煩難的問題,逕自討論當世事務。要嘛就是跟他們炫耀自己穿的衣冠,好看他們羞愧的樣子。或者直接問他們思不思念漢人政權,讓他們胸中鬱結。這不但是他們忌諱
Thumbnail
2025/06/30
朝鮮文人朴趾源在自己訪問滿清之後的《熱河日記》裡寫道,很多朝鮮人來訪滿清,多半都沒辦法好好跟清的讀書人交友,因為他們動不動就: 「要嘛是急於向他們問煩難的問題,逕自討論當世事務。要嘛就是跟他們炫耀自己穿的衣冠,好看他們羞愧的樣子。或者直接問他們思不思念漢人政權,讓他們胸中鬱結。這不但是他們忌諱
Thumbnail
2025/06/29
乾隆時代的清即使國力昌盛、文化也頗有可觀處,但言論管制相當嚴格,社會氣氛頗為肅殺。而這點完整地暴露在來訪的朝鮮文人,朴趾源的觀察中。 例如,在乾隆四十五年,藏傳佛教活佛「班禪六世」來熱河與北京為乾隆祝壽。這當然是一時盛事,但朴趾源到處問人,卻無人願意回答: 「等我從熱河回到北京,與兪黃圃、陳
Thumbnail
2025/06/29
乾隆時代的清即使國力昌盛、文化也頗有可觀處,但言論管制相當嚴格,社會氣氛頗為肅殺。而這點完整地暴露在來訪的朝鮮文人,朴趾源的觀察中。 例如,在乾隆四十五年,藏傳佛教活佛「班禪六世」來熱河與北京為乾隆祝壽。這當然是一時盛事,但朴趾源到處問人,卻無人願意回答: 「等我從熱河回到北京,與兪黃圃、陳
Thumbnail
2025/06/20
日本在德川的江戶幕府時期,實施鎖國政策。但鎖國並不意味著無知。相反地,日本相當重視收集外界情報。其中一個管道,就是要求荷蘭在長崎的商館定期提供外界報告。這些報告收集起來,就稱之為「阿蘭陀風説書」。 例如,十九世紀初,美國商船馬禮遜號撿到七名日本的漂流難民,要趁著護送難民的名義,拜訪鎖國的日本。
Thumbnail
2025/06/20
日本在德川的江戶幕府時期,實施鎖國政策。但鎖國並不意味著無知。相反地,日本相當重視收集外界情報。其中一個管道,就是要求荷蘭在長崎的商館定期提供外界報告。這些報告收集起來,就稱之為「阿蘭陀風説書」。 例如,十九世紀初,美國商船馬禮遜號撿到七名日本的漂流難民,要趁著護送難民的名義,拜訪鎖國的日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康熙道:「方才我給兩位和碩親王密旨,月內會再明發——吳丹升任薩哈連烏喇將軍,他的齊齊哈爾梅勒章京由你接任。」成德大吃一驚,忙道:「主子,阿哈並無軍功,怎當得邊防重鎮梅勒章京?」康熙一笑問道:「你老在乾清宮杵著,何年何月能有軍功?」
Thumbnail
康熙道:「方才我給兩位和碩親王密旨,月內會再明發——吳丹升任薩哈連烏喇將軍,他的齊齊哈爾梅勒章京由你接任。」成德大吃一驚,忙道:「主子,阿哈並無軍功,怎當得邊防重鎮梅勒章京?」康熙一笑問道:「你老在乾清宮杵著,何年何月能有軍功?」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戲裡出現的第一位反派人物是安天祥,官職是九門提督,代表劇情是以清朝作為背景⋯⋯
Thumbnail
戲裡出現的第一位反派人物是安天祥,官職是九門提督,代表劇情是以清朝作為背景⋯⋯
Thumbnail
自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後,後世一些意志不堅、尋求苟安的人都開始效法起來,紛紛改名叫「三跪」,只不過不是「桂」花的「桂」,而是「跪」下的「跪」。 讓人想不到的是---吳三桂的事蹟竟引起了這麼大的風波,連名字也成了熱門模仿對象,這或許也是吳三桂始料未及的地方  有些人惦量生意的未來,不自覺就跪了下去
Thumbnail
自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後,後世一些意志不堅、尋求苟安的人都開始效法起來,紛紛改名叫「三跪」,只不過不是「桂」花的「桂」,而是「跪」下的「跪」。 讓人想不到的是---吳三桂的事蹟竟引起了這麼大的風波,連名字也成了熱門模仿對象,這或許也是吳三桂始料未及的地方  有些人惦量生意的未來,不自覺就跪了下去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