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廚房準備早餐的時候,我一邊切著酪梨,一邊靈機一動:「咦?吃了酪梨這麼久,好像都是吃冷食,怎麼沒看過什麼酪梨熱食的相關料理?」
查了一下常見的作法,有墨西哥的酪梨醬,歐美的酪梨吐司,日本的鮭魚酪梨壽司,以及台灣常見的酪梨牛奶。
所以,酪梨究竟為什麼「只冷不熱」?上網科普了一下,主因是酪梨的體質注定不適合下鍋,酪梨不像辣椒、花椰菜那種耐操型蔬果,有70% 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師會推薦的那種油),果肉結構細緻如奶油,加熱過久很容易產生苦味,顏色會快速氧化,營養也容易流失,外型會看起來很像一坨爛泥,只適合稍微加熱,難怪市面上沒看到熟食的作法。酪梨其實很懂自己的市場定位。
它不需要炒、炸、煮、滷,它只要優雅靜靜的躺在切片土司或是早午餐的擺盤上,立刻就是米其林級別的存在。
它只屬於那份冷靜、滑順,和一點點讓你覺得「今天吃得比較健康」的自我催眠感。
下次當你看著桌上的酪梨發愁該怎麼吃時,請記住:
它的熱場不是廚房,是社群平台的高級早午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