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篇【回顧】加打一年最喜歡做什麼?我的散步日常 其實我在加拿大打工度假這一年,學會最多的是煮飯。(英文反而沒有進步太多哈哈)
一開始只是為了省錢
加拿大不像台灣有密集的便利商店、餐廳、小吃店,外食的價位也比較高,對於像我這樣領基本時薪的貧窮打工仔來說,煮飯成了生存必備技能。
不過到了國外也發現,國外的物價並沒有想像中高不可攀。由於加拿大有廣大的農田和牧場,許多生鮮食品,例如青菜、水果、肉類、牛奶的價格,甚至還比台灣便宜。再加上我居住的城市卡加利的稅率是5%,相較於溫哥華、多倫多等大城市是15%~18%,本來就比較低,很多民生物品甚至不用課稅。
從當地基本收入平均是台灣兩倍的情況來看,在加拿大雖然不能常常上館子,但是願意花點心思的話,要吃得健康又美味一點也不難喔~這也是我認為加拿大生活品質優於台灣的地方。
想不到愛上了煮飯
因為除了自己煮之外別無選擇,再加上日子也確實比較閒,原本在台灣幾乎不開伙的我,到加拿大居然愛上了煮飯。每天下班路上最大的樂趣就是琢磨等會去超市買什麼菜。不像在廚房工作必須追求效率,下班後的煮飯對我來說是一種放鬆。回到家,打開音樂,一邊哼著歌,一邊洗菜、切菜、剁肉、煮菜,因為在煮飯的時候必須心神專注,否則容易切到手或被燙傷,所以煮飯對我來說有動態冥想的療癒功效。
雖然烹飪技巧肯定比不上專業廚師,但若煮菜的時候願意多下幾道功夫,也能煮出可口的家常菜。像是在燉煮之前先將食材炒過,就能讓食材更入味,再用小火慢熬,聽著鍋裡的食物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再慢慢飄散出食物的鮮甜,打開鍋蓋,拿起湯勺細細攪拌,舀一口湯嚐嚐味道,評估是否要再放點調味。這些都不需要太多技術,需要的只是耐心。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等待。
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我發現自己煮的一大好處,是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吃」可以說是人生頭等大事,很大程度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狀況。
只有自己煮,才能決定我今天要吃多少份量,口味上偏好清淡、酸甜還是香辣,人生不可掌控的事情已經太多,所以能夠掌握自己吃了什麼,而不是交給店家做決定,對我來說更為安心。
每次煮完飯,我都會用心擺盤,再幫食物們拍照,存放在手機相簿裡,等待日後細細觀賞。在平凡瑣碎的日常中,尋找一些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