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本由川原卓巳先生所著的《人生是,捨。自由生活的47個秘密》,這本書或許能為正在思考未來、思考「接下來要怎麼活?」的你們,提供一些重要的啟示!這本書想傳達的訊息,雖然簡單卻充滿力量。
那就是:「透過放手那些不需要的東西,你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實現真正想做的事情!」
1. 為什麼「捨棄」很重要呢?突然聽到「捨棄」這個詞,大家可能會想:「為什麼啊?」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幾乎98%的人,在人生結束時都沒能實現他們真正想做的事。」 而這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捨棄的覺悟」。
大家想想看,你現在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嗎? 有沒有曾經想過「等我哪天有時間…」「等我哪天經濟寬裕了…」? 很遺憾地說,那個「哪天」很可能永遠不會到來。這是因為我們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太多了,導致真正想做的事情被一直往後推延。
這裡說的「捨棄」,不僅僅是整理物品這麼簡單。例如…
- 你不喜歡卻因為習慣而持續的工作或兼職。
- 讓你感到壓力的社交關係。
- 堆滿了不需要物品的房間。
果斷放手這些東西,你就能獲得時間和心靈上的餘裕,然後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這樣一來,那些你曾經以為「哪天再做」的事情,就能變成「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了。
作者川原卓巳先生就是一個例子,他的妻子近藤麻理惠小姐透過整理工作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時,他毅然放下了自己的工作、事業,甚至連住了很久的日本也捨棄了,陪同妻子移居美國。即使他當時幾乎不會說英語,但他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妻子的工作和家庭),最終讓近藤麻理惠小姐的整理方法普及全球,甚至Netflix的節目還獲得艾美獎提名。這是不是很厲害呢!
2. 為什麼「捨棄」很困難?
不過,「捨棄」並不容易,對吧?我們常常會想「好可惜」或「說不定哪天會用到」。這本書解釋了我們猶豫不決的原因,將物品分為「四種特殊價值(附加價值)」來闡述。
- 功能價值(還能用!):例如,還能穿的衣服。
- 資訊價值(好像有用!):例如,堆積如山卻沒讀的書。
- 情感價值(有感情!):例如,回憶的物品或收到的禮物。
- 稀有價值(很難取得!):例如,稀有的東西。
其中,「回憶的物品」因為情感價值和稀有價值最高,所以最難捨棄。因此,這本書強調了「捨棄的順序」很重要。
此外,很多人認為「人生有不滿是很正常的」,但這本書卻反問:「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很多不滿是因為我們被不需要的東西所束縛而產生的。
如果你一直找藉口說「現在不行」、「沒錢」、「沒自信」,時間就會無情地流逝。不知不覺中,你會開始接受「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了」,甚至連改變的動力都會消失。所以,現在就下定決心並採取行動非常重要。
3. 那麼,具體要怎麼「捨棄」呢?
這本書教導了具體整理物品的方法,有兩個重點!
- 運用「怦然心動感應器」!
- 整理並不是「要丟掉什麼」,而是「要留下什麼」的選擇過程。
- 重要的是,要問自己的心:「這個東西會不會讓我感到幸福?」
- 光靠大腦思考是不夠的。實際將物品拿在手上,感受它是否讓你的心「喜歡!」、「興奮!」 那才是你真實的感受。
- 這個過程是需要重複一萬次甚至兩萬次的選擇,是一種「決斷的修行」。透過這項修行,你就能逐漸清楚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 「鮮明地想像」理想的生活!
- 整理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減少物品。重要的是,要具體想像整理之後,你想過上什麼樣的理想生活。
- 光是「想要舒適的生活」是不夠的。試著想像,會有什麼樣的家具、早上會喝什麼、聽什麼音樂、穿什麼衣服度過…就像電影中的一幕一樣,盡可能詳細地描繪出來。
- 這樣一來,整理的「目的」就會變得清晰,你的動力也會源源不絕。
此外,整理物品有正確的順序。依照這個順序進行,整理過程會非常順利。
- 第一步:衣物(服裝)
- 為什麼從衣服開始?那是因為衣物捨棄的門檻相對較低。你一眼就能認出自己喜歡的衣服,而穿舊的衣服也比較容易說「可以丟了」。衣物與身體貼近,所以很容易透過觸摸來判斷「是否怦然心動」。
- 把家中所有的衣服都收集起來,從換季的衣服開始著手,一件一件拿在手上判斷「是否怦然心動?」。
- 第二步:書籍
- 書本雖然看似容易捨棄,但實際上卻是意外地難以放手。把所有的書都從書架上取下堆在地上,然後在不重新閱讀內容的情況下,憑直覺判斷「是否怦然心動?」。
- 即使是覺得「以後可能會再讀」的書,如果已經好幾年沒翻開過,那它通常就已經完成使命了。
- 第三步:文件
- 文件是資訊,一旦役期結束,基本上就應該抱著全部捨棄的決心去處理! 例外只有「現在正在使用」、「需要暫時保留在手邊」或「需要永久保存」的文件。
- 第四步:雜物
- 散落在房間各處的小物品,看似小巧可愛,卻是不知不覺間會越積越多的麻煩存在。「說不定哪天會用到」而留著,但那個「哪天」幾乎不會到來。這裡也要以「是否怦然心動?」為基準來判斷。
- 第五步:回憶物品(最終魔王!)
- 日記、情書、紀念品、照片…這些東西雖然沒有實用價值,但情感價值和稀有價值都非常高,所以最難捨棄。
- 但別擔心!到了這一步,你的「怦然心動感應器」應該已經鍛鍊得很敏銳了,你應該能更冷靜地選擇。
- 如果真的難以丟棄,拍照後再丟棄也是一種方法。只要有照片,回憶就能好好地留在心裡。
4. 透過「捨棄」拓展更廣闊的世界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是,「捨棄」的對象不只是物品。
- 不必要的社交關係。
- 金錢上的不安。
- 資訊(社群媒體或電視的噪音)。
- 固有觀念、先入為主的想法、世俗眼光。
- 對成功的執著。
- 作者意識到,當妻子因過勞說「我受不了了」時,他才發現自己過於追求成功,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如果沒有幸福,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內心也會是空虛的。
-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甚至連「過去的自己」也要放手!
這本書說,如果徹底捨棄這些不必要的東西,人生就會變得驚人地清晰。要獲得真正想要的人生,首先必須學會放手。
5. 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你的生命」!
這本書最想傳達的,是「珍惜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而作者認為「最寶貴的東西」,竟然是「你的生命」!
對於你有限的生命,你是不是該更認真地思考要把它用在哪裡呢?
- 什麼讓你「怦然心動」?
-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認真面對這些問題,並全力以赴地去活,這才是最棒的人生。
因為這本書提到,當AI和機器人接管大部分工作時,留給人類的就只有「活得怦然心動」這件事了。所以,現在就開始恢復你的「怦然心動感應器」,培養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吧!
為此,這本書建議大家製作一份「遺願清單(死前想做的事清單)」。
- 無論是高空跳傘、攀登珠穆朗瑪峰、還是去吃螃蟹吃到飽,什麼都可以。
- 不要被周圍的期望所影響,誠實地寫下你真心「想做!」的事情。
這樣一來,你真正渴望的人生就會清晰地浮現。筆直地朝著那個目標前進。
捨棄所有其他不需要的東西。那才是自由而幸福的人生。
大家也一起參考這本書中「捨棄」的觀念,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自由、更充滿怦然心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