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關於這本《徹底改變人生的「下班後例行公事」》是吧。本書是韓國獸醫師、同時也是 YouTuber 和時間管理顧問柳漢彬先生的著作,旨在教導讀者如何在平日也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如果您覺得「下班回家後累得什麼都做不了」、「週末再一起做就行了」,那麼本書將告訴您,即使不換工作,也能戲劇性地改變人生 的關鍵,就藏在下班後的幾個小時中。
許多人可能下班回家後,吃完飯、洗完澡,就開始看 YouTube 或 Netflix 虛度光陰,然後在「今天又什麼都沒做」的自我厭惡中入睡。然而,本書指出,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像忘了放進冰箱而融化的冰淇淋一樣,非常可惜」。作者在幾年前,也是一名全職獸醫師,每天回家就累得倒頭就睡,早上被鬧鐘吵醒後才不情願地去上班,過著平凡的日子。然而,透過導入本書介紹的「機制」,他下班後的那幾個小時徹底改變。令人驚訝的是,他現在能以YouTuber、講師、演員、企劃、製作人等多重身份活躍,並表示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也確保了多種收入來源。
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接下來,我們將重新編輯並介紹其吸引人的內容。
徹底改變人生的「下班後例行公事」核心
1. 改變「一天」的概念:將下班後視為「第二人生」
許多人明確區分平日與假日,認為平日是「工作日」,而假日則是「做自己想做之事」的日子。然而,本書指出,重要的是要養成將平日分成「下班前(工作)」與「下班後」兩部分的意識。
一天 24 小時中,即使扣除 7 到 8 小時的睡眠、9 到 10 小時的工作與通勤時間、以及 2 到 3 小時的用餐、洗澡、家務時間,至少還有 2 到 3 小時的自由時間,多則有 3 到 6 小時。這絕非短暫的時間。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可以讓您賺取副業收入、進行健身、或是學習新技能。
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工作結束就覺得「一天結束了」,而是要認為「從此刻起,第二個『一天』正要開始」。這種思維方式將使您下班後的幾個小時,轉變為改變您未來的時間。
2. 正因為是受薪階級,才能「自由挑戰」
也許有人會覺得:「下班後開始做新事情?太累了,不可能!」。然而,本書強調,正是受薪階級的穩定地位 才使得大膽的挑戰成為可能。
由於每月公司都會支付薪水,因此生活穩定,心境上會產生餘裕。這使得您在嘗試副業或新興趣時,無需擔心收入不穩定,能夠不畏懼失敗地 嘗試各種事物。這與完全獨立的專業 YouTuber 或小說家必須持續產出成果所面臨的精神壓力形成對比。
對於容易將公司評價視為自身價值的受薪階級而言,在下班後擁有自己的熱忱或副業,能讓他們感到「即使在公司不被重視,自己仍有價值」,從而提升自我肯定感。一旦副業能賺錢,您將處於隨時可以辭職的狀態,也能堅決拒絕加班。
3. 重複「嘗試,不適合就放棄」
在下班後找到讓您覺得「就是這個!」的事物並不容易。即使嘗試了看似有趣的事物,也常常會覺得「好像不太對勁」。重要的是,不要一開始就想找到「對的答案」,而是要重複「將所有感興趣的事物都嘗試一遍,不適合就放棄」的過程。
作者表示,他曾嘗試過許多事情,例如成為 Instagram 網紅、學習舞蹈、嘗試成為音樂劇演員、創作網路漫畫、經營部落格、甚至嘗試製作書評 YouTube 頻道等,其中許多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他找到了現在的 YouTube 資訊傳播和影片剪輯。
在此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找到「即使狀態不佳也能做的事情」、「不是消耗自己能量,而是能補充能量的事物」。即使疲憊,但仍想玩遊戲、想把玩昆蟲、想做飯、想運動、想花時間在美容上等等這些「喜歡」,將會讓您充滿活力,並成為持續下去的動力。
4. 制定內心深處真正「想實現的目標」,並將計畫視覺化
如果是為了內心深處真正想實現的目標,即使遇到再大的阻礙,人們也能夠堅持努力。例如,如果您的目標是「讓 YouTube 頻道訂閱人數突破 100 萬」,那麼即使再辛苦,您也能努力進行影片剪輯,會主動思考如何提升頻道表現,下班後也會自動地去使用電腦,並且會設法改進。
設定目標時,重要的是要以「自我為中心」,優先考慮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他人為中心」,例如想被他人覺得「很酷」、或想報復某人。因為他人無法被控制,以他人為中心的目標可能導致動機無法持續。
一旦目標確定,建議您使用連大谷翔平選手也曾利用的「曼陀羅圖」來制定短期計畫。這是一種將想實現的大目標寫在中心,周圍寫下達成目標所需的八個要素,再將獲取這些要素所需的具體行動目標寫下的思維整理工具。這樣一來,目標以及為此應做什麼、為何而做,將一目了然,有助於避免迷失目標,並能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
5. 深入探究「沒有時間」的理由
也許有人會覺得「平日根本沒有一小時能用來做自己的事」。然而,本書指出,這類人多半無意識地浪費了許多時間。例如,花費一小時做飯、兩小時通勤、三十分鐘洗衣服、一小時瀏覽 Twitter、一天檢查五次郵件等,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與目標無關的事情上。
解決方案是建議您像記帳一樣,記錄每小時的行為,以掌握時間的去向。透過「視覺化」自己的時間使用方式,才能發現可以改進的地方。然後,改變時間的使用方式,例如用現成的熟食代替烹飪、搬到公司附近、使用附有烘乾機的洗衣機、每天只檢查一次郵件等等,做出改變時間使用方式的努力至關重要。
6. 比起品質,更重要的是「每天堅持」
下班後的活動,即使是您喜歡的事情,由於疲憊或時間有限,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即使在這種日子裡,也要不勉強自己,甚至降低目標,也要每天堅持下去。
例如,即使您的目標是「每天剪輯影片 2 小時」,但如果真的非常累,即使只做「5 分鐘」也可以。如果完全不做,往往會中斷堅持;而只要稍微做一點,就有可能順勢堅持 1 小時,也能獲得微小的成就感,進而更容易堅持下去。這種「微小但確切的成功經驗」 將會帶給您自信,讓您不可思議地湧現動力。
7. 加入有夥伴的「社群」
獨自一人在下班後默默努力是非常孤獨且容易讓人氣餒的。就像與努力健身的朋友交流信息,或由私人教練指導會更容易堅持一樣,加入擁有相同目標的社群會更有效。
人很容易違背對自己的承諾,但卻很難違背與他人的約定。透過加入社群,您可以遇到在比自己更嚴苛的環境中努力的人、意外的好消息、以及競爭對手。這將使您比單打獨鬥時,更能堅持不懈地持續挑戰。
本書將教導您具體如何建立「下班後例行公事」以及成功的秘訣,讓您的人生變得更加豐盛與充實。何不從今天開始,善用這些知識,啟動您的「第二人生」呢?
補充說明
正如作者本人也承認的,如果從事的是體力勞動等下班後體力或精力難以保留的工作,那麼進行這些生產性活動可能會很困難。如果您目前的工作非常辛苦,且對該工作並無特別執著,那麼考慮轉職到一個較「輕鬆的職場」 也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這僅為個人建議,最終的選擇仍需由您自行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