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資料擁有權與治理成為創新與競爭的核心議題。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i2)推出 FlexOlmo 模型,突破過去資料一旦訓練即無法撤回的限制,讓資料擁有者可在保有控制權的情況下貢獻資料。透過複製錨點模型並私下訓練,再與原模型結合,FlexOlmo 提供更彈性且模組化的訓練機制,不僅提升模型效能,也為資料安全與合法使用開創新路。這種設計挑戰了傳統黑箱式語言模型架構,為 AI 模型治理與資料共享帶來新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https://www.wired.com/story/flexolmo-ai-model-lets-data-owners-take-control/
🧠 過去的做法:資料一旦被用來訓練模型,擁有者就失去控制
舉例來說,如果一本書被拿去訓練 GPT 模型,這本書的內容就「變成了模型的一部分」,書的作者或出版社之後不能要求「把書內容拿出來」,也不能阻止模型使用這些內容。這會造成資料擁有者權益受損,甚至法律風險(很多出版社正在提告 OpenAI 就是因為這樣)。
🔄 FlexOlmo 提出什麼新機制?
Ai2 提出一種叫 FlexOlmo 的訓練方式,讓資料擁有者可以:✅ 貢獻資料讓模型變強
✅ 同時保有資料的控制權(甚至未來可以「退出模型」)
這是怎麼做到的?簡化來說,有三步:
1. 有一個共享的「錨點模型」
這是一個公開的基礎模型(大家都可以拿來用的),稱為 anchor model。
2. 資料擁有者在本地私下訓練自己的模型
他們不需要把資料交出去,而是自己把 anchor model 複製一份,用自己的資料進行訓練。這部分是 私有的、獨立的,不需要和開發者協調或聯網。
👉 所以資料不會直接被共享或公開。
3. 只把「學到的知識」跟錨點模型結合,變成最終模型
透過一種叫做「Mixture-of-Experts(MoE)」的技術,把大家分別訓練出來的小模型合併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強的總模型。這個過程不用看到原始資料。
🛡️ 那資料怎麼「保有控制權」?
- 如果資料擁有者 不想再參與模型,可以選擇退出,不再把自己的子模型提供出來。
- 開發者也不能反向推出原始資料(雖然理論上有風險,還是建議搭配差分隱私等技術)。
📌 重點總結:

💡比喻來說:
你可以想像 FlexOlmo 像是蓋房子時,把每個人的房間分開造好(自己的小模型),然後再拼成一棟大樓(最終模型),如果你不想住了,把你的房間搬走,大樓也不會倒塌,但會少一個功能區。
🧩 結論!FlexOlmo:讓 AI 訓練從「不可逆」變為「可控」的關鍵轉捩點
FlexOlmo 不僅是一種技術突破,更是一種思維革新。它讓資料不再淪為模型的「一次性燃料」,而是成為可以動態參與、隨時退出的「模組化貢獻」。透過錨點模型、本地訓練與專家混合(MoE)架構,資料擁有者得以保有自主權,參與模型發展卻不需交出資料。這種機制像是搭建一座開放式拼裝大樓,人人都能蓋出自己的空間,自由合併也能自由拆除,不僅保障了資料主權,也為 AI 治理帶來更公平透明的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