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對抗薩拉丁的第三次十字軍三大君主中,最有名的人,應該就是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
在Pro 獅心王理查的記載努力之下,理查往往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騎士形象,為後代所銘記。不過,在1187年左右,理查非常受到老爸亨利二世的厭惡,估計他腦袋裡想的,都是「我那愚蠢的逆子」吧。
會有這樣的評價,與理查當時身處錯綜複雜的封建局勢有關。
理查其實在那個時候,尚不是英格蘭國王。他的真正頭銜,是「亞奎丹公爵」以及「普瓦圖伯爵」,這二者都是法國榜上有名的超級大貴族領地。
一個英格蘭王子,之所以正式身分反而是握有大片法蘭西領地的公爵,是因為英格蘭在政治婚姻之下,形成了統御一大堆法國領地的超級「封建集合體」。
這個超級政權後世稱之為「金雀花帝國/安茹帝國」。理查則是第一代金雀花國王,亨利二世的次子。
理查從小養尊處優,接受歐洲王室第一流的教育。雖然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年紀輕輕,就被安插到亞奎丹和普瓦圖當大貴族,可說少年得意……
然後這位少年就叛變了。
理查跟老哥亨利聯手起來,想要掙脫老王亨利二世的控制,自己稱孤道寡一方。
亨利王子之所以叛變,是因為他雖然是繼承人,且已經被立為共治君主,卻幾乎沒有單獨統治的空間,其自由度反不如送往領地當公爵的兄弟理查。
在兩兄弟之外,他們的母親,亞奎丹的真正持有者「亞奎丹的伊莉諾」也挺這起叛變。並且打算逃往巴黎,跟小亨利會合。
老王亨利一怒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攔截伊莉諾以後,乾脆把伊莉諾給軟禁起來。
傳說伊莉諾最偏愛的兒子就是理查,老王亨利這一招,就更逼得理查矢志擊敗倒行逆施的老爸了。
從這起「1173-74年大叛變」開始,整個金雀花帝國陷入了漫長的內戰時期。在亨利、理查之後,兩人的小弟們也陸續加碼,形成了史詩級的家族內鬥。
而隔壁棚的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看在眼裡,馬上「拔刀相助」——畢竟卡佩的路易七世是名義上所有法國領地的宗主,幫附庸打英國國王,合情合理嘛~
然而,理查反叛老爸,可不是為了來替法國國王當小弟的。在長達十餘年打打停停的混戰中,理查不斷「昨日之敵乃是今日之友」,施展非常,嗯,彈性的外交精神。
理查在反覆橫跳的過程下,確實成為了南法的一霸。但這也有代價,到了1183年,老哥不幸早逝時,理查對英格蘭國王的繼承權忽然躍升了一級,老王亨利卻根本不想讓理查繼位,想要乾脆跳過這個逆子。
直到1189年,理查和法國國王菲力(路易七世的繼承人)又再次聯手起來,痛宰了老王亨利的軍隊,這才逼得老王不得不承認,理查是貨真價實的英國第一順位繼承人。
老王亨利當時身體已經很不健康了,但心中對這個次子的怨毒,可半點沒有因為年紀衰減。
傳說他在被迫簽和約、禮貌性地親吻自己的兒子,象徵和平建立時,忿忿地對理查低語道:
「但願上帝在我死前,可以讓我有對你報仇雪恨的時候。」
親口對兒子講這樣的話,可以感覺到他怨氣之深。
但上帝看來是不太同情他——幾天後,亨利駕崩。他恨不得千刀萬剮的理查成為英國的理查一世。
在這起十多年的家庭破事告一段落後,理查和法王菲力,才終於有機會坐下來達成協議,看什麼時候要一起出軍近東。
而這已經距離理查立下十字軍誓言快兩年了。等到英、法真的出兵十字軍,已經是哈丁之戰整整三年後的事。這些時間本來可以讓戰局有相當大的不同,全部浪費在英法的封建爭執之中。
然而,理查這傢伙領兵打仗的本事貨真價實。在第三次十字軍中,他確實將成為薩拉丁最強大的十字軍宿敵……
&
圖片:獅心王理查帶隊前往耶路撒冷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Richard-Coeur-de-Lion-on-his-way-to-Jerusalem.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