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王者天下》的最後,薩拉丁放過耶路撒冷滿城百姓一條生路。真實的歷史中,薩拉丁的條件則沒有那麼Nice。
薩拉丁定下的約定是,任何在四十天之內,能付出相應買路錢的基督徒,都有權帶著財產,離開耶路撒冷,前往基督徒的地盤。價碼如下:成年男子——十枚第納爾
成年女子——五枚第納爾
小孩——一枚第納爾
四十天之後,付不出錢的人,就會直接當作奴隸賣掉。這樣的基督徒大概有一萬五千人。
現代人或許會覺得,把沒錢的人送到奴隸市場,真是太沒人性了。但相比同時代的作風,這已是相當寬大的條件。
雖然在守城將領貝里昂毀壞穆斯林聖地的威脅下,薩拉丁不得不做出上述的讓步。但他其實沒必要守約。
在那個年代,激烈抵抗後還被攻破的城池本就任人宰割。無論十字軍還是穆斯林將領,反悔屠城的貨色所在多有。
相反地,薩拉丁在拿下耶路撒冷後,還真的說話算話,不只約束將士搶奪,還派遣親信軍官,四處監督投降條件的實施情況,避免有人濫用戰勝者的優勢。
例如,當耶路撒冷牧首希拉克略帶著滿箱滿車的私人財產離開時,薩拉丁的部將曾心起貪念,建議薩拉丁劫奪這些鉅款,「供作聖戰花用」。
薩拉丁一口回絕,讓人收了規定的十第納爾後,放牧首先生安全離去。
就短期利益來說,薩拉丁遵守約定是有傷害的。他不得不撒下大筆行政成本,防止戰勝軍隊貪污舞弊。本來期待開城劫掠的軍人,恐怕也會有所不滿。
此外,他也不得不向整個受害於十字軍的伊斯蘭世界解釋,為什麼他沒能把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殺盡,一報八十多年前十字軍血洗聖城內的穆斯林的仇恨。
即使如此,薩拉丁仍守住了這個沒必要守的約定。可以說,在「守信」這點上,薩拉丁的確展現出了非凡的風度。
&
圖片:王者天下劇照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
Geoffrey Hindley, "Saladin : hero of Isl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