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代、無論具名或不具名,總有人評論其他輩分是「XX的一代」,而「XX」可以代換各種負面的形容詞、新名詞,也挑起不少對立與矛盾。但就我個人而言,一切都可以統整為「價值觀崩壞的一代」,因為從個人 (或同溫層) 出發,價值觀不同於自己的,都是異類。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對錯,中世紀與古希臘有著近乎截然不同地價值觀,當然這種日積月累 (或統治者一聲令下) 形成的「對錯」也將左右我們對他人、他群的不同看法。大抵來說,除了觸及根本利益需要大力反抗之外,評價他人為「價值觀崩壞的一代」其實正代表了時代巨輪剛剛輾過你的腳掌,主流「對錯」正在悄悄動搖。
小至無關痛癢地金錢觀、職涯選擇,大至性別平權、倫理道德,成年人多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妥協會出現在從眾、情愛、尊重、溝通等外部影響之下,當然有在執行的法律強制力也是種外部影響,但在內心最深處,大部分成年人是無法動搖的。許多人會列出年輕人金錢觀的十種劣勢、Z世代職涯不思進取的十個原因、嬰兒潮老人令人反感的十個特徵、同婚合法化的十種壞處,但在最根本的地方,是「他們」與「我們」的中心思想、價值觀迥異,「我們」在恐懼。
這些看似獨立的議題被要求獨立地探討,就事論事嘛!但其實一切攻伐地根源都是恐懼,或是說「打從心裡的不舒服」。這不罕見,無非就是對於「異人」、「傾奇者」的反感,也是許多歧視行為的溫床。這與人數無關,少數可以歧視多數、少數當然也可以霸凌多數,「價值觀崩壞的一代」翻成白話就是「價值觀與我們有所不同的一代」,黨同伐異也就順理成章。
所以說這麼多,這些「評價」、「攻伐」是對是錯?要怎麼面對?對我個人來說,這是自然現象,會隨著時間推移、潮起潮落而日新月異,垂死抵抗者終究被淘汰、勝利者也不存在千秋萬代。有人評價你本人、你的族群、你的世代、你的價值觀如何如何時,別急著用力生氣,因為你正觀察著降雨、雷鳴、落葉、春風一般自然的規律,只要人類存續就必然存在的現象。
真的想做點什麼,就加減溝通一下,讓對方稍微多了解己方一點,接著就交給能呼風喚雨的人們自行鬥法。別急著加入其中一方,為理想獻身很浪漫、為利益鬥爭很現實,但在美好世界觀察人類的荒謬,卻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