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經營的第一步:說明課綱與學習目標
對許多老師來說,開學第一週最常見的安排就是介紹「課綱」,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最常「講過就算」的一件事。
有些學生也許不太在意,甚至認為老師就是照課本章節教就好了,不需要花時間說明課綱,亦有些老師可能會以最快的速度「帶過」,認為介紹課綱只是形式、是例行公事。
但其實清楚且有結構的課綱撰寫與說明是班級經營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步。
為什麼「說明課綱與學習目標」這麼重要?
1. 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學生需要知道自己將學什麼及為什麼學。
學生不是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有權利也必須知道
- 這門課要學什麼?
- 老師期望他們完成哪些能力?
- 成績如何計算?怎麼才算表現好?
- 課程的進度與安排是否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相符?
如果一開始就能讓學生理解這些,便能有效減少學期中出現的「為什麼要學這個?」、「很無聊」、「這怎麼算分?」等疑問,提升課堂的透明度與成績的可預測性。
透明,能建立信任;信任,才能穩定教室。
2. 課綱是教學設計的地圖,也是一種「契約」
課綱不只是行政資料,也不只是交給學校或系辦的文件。對我來說,它是師生之間的教學契約。
它說明了以下幾項資訊:
- 本學期的課程結構與邏輯順序。
- 教學活動如何安排(講授、討論、實作、報告等)。
- 學習評量如何進行(作業、報告、測驗、小組任務等)。
當學生看到的是一份有邏輯、有目標的課綱,他們會更清楚這門課的學習「不是憑著老師的感覺在走」,而是授課教師有明確設計與整體架構的。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參與度。
3. 說明學習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策略
一門好的課綱,不只告訴學生「要做什麼」,也要說明「為什麼做」。
例如:
- 為什麼這堂課需要做期中報告?你希望學生從中練習什麼能力?
- 為什麼這門課要進行分組討論?你的目的是培養合作、表達,還是批判思考?
當學生清楚每個任務的目標後,他們就更能理解每份課程要求不只是「作業」,而是為了某個重要能力的養成,清楚地說明會幫助他們在進行任務時所需投入之心力更有方向也更有效率。
我在課堂上的實踐方式
在每一堂課開學第一週,無論是專業科目、通識課或者是語文技能課,我都會使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課綱與學習目標的詳細說明。具體做法,如
- 搭配範例或過往經驗說明作業期待。
- 舉出實際應用的場景讓學生理解這門課的學習價值。
- 開放時間讓學生針對課綱提問與討論,形成共識。
- 邀請學生進行意見回饋,說明「對這門課的疑問」,然後在下一次上課回應。
別小看這樣的開場
有些老師會問:「這樣會不會花太多時間?我內容都來不及教了!」
但我的經驗是—前面如果講得清楚,後面真的省力許多。
學生在一開始就知道「老師在幹嘛」,也比較不容易發生學生在期中或期末產生誤解與疑問。當課綱與目標清楚,老師也更容易根據設計的邏輯前進,而不是在週週「補破網」。
結語:課綱說明,不是形式,是班級經營的關鍵一環
一門課從哪裡開始?不是從準時上課點名開始,也不是從翻開課本才開始。
對我而言,一門課是從「清楚地說明這門課是什麼」的課綱開始,這就是班級經營的第一步。這份開場,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在建立關係。老師在講的是對這門課的承諾;學生在聽的是自己是否願意跟著老師一起走過這學期的學習旅程。
📌 教學經營,不在於你講得多吸引人,而在於你是否讓學生看得見方向、感受到信任。
如果你也想讓開學第一週更扎實,從課綱開始重新設計與說明或許就能看見整個學期有不一樣的班級氛圍。
#班級經營從第一週開始
#課綱是學習契約 #學習目標要說清楚 #教學起手式 #教師備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