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摘要
一、會議概述
捷迅(2643)於2025年8月7日舉行2025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財務狀況說明及業務未來發展報告,由經營團隊主持;第二階段為問答環節。出席長官包括總經理孫剛毅、副總葉姿錦、財務長張維靜、代理發言人暨董事長特助黃永華,以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黃海樂會計師與牛立偉會計師。會議聚焦於公司上半年經營績效、全球市場布局、海空運市場概況及關稅戰影響下的未來展望,展現捷迅在AI相關物流及全球化策略中的成長潛力與應變能力。
二、公司概況與全球營運據點
1. 公司概況
- 捷迅(2643)為全方位物流服務業者,業務涵蓋國際航空、海運、報關、倉儲、國內運輸及整合型諮詢方案,深耕兩岸三地、歐美加市場,積極布局東協(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市場。
- 主要客戶產業包括筆電、手機、遊戲機、半導體、AI伺服器、電動車及機器人等,與國內外知名大廠穩定合作,約95%客戶為電子產業。
- 公司致力於資訊系統開發,提供即時化、客製化的物流追蹤與庫存管理服務,增強客戶滿意度與競爭力。
2. 全球營運據點
- 亞洲:台灣、中國仙桃(保稅倉)、印度清奈(2023.2設立)、越南河內(2024.5設立)、馬來西亞(新增倉儲據點)。
- 美洲:美國西雅圖(2024設立)、溫哥華(2025計劃)、多倫多(2025計劃)、達拉斯(自建萬坪保稅倉,預計2025 Q3-Q4完成)。
- 目標為跟隨高階產品客戶布局全球,提供就近的空海運輸及商組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三、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經營績效
1. 合併營業收入
- 2024上半年:營收21.88億元。
- 2025上半年:營收39.77億元,較2024上半年激增81.78%,成長主要來自穩定客戶長期訂單、新增AI及資通訊客戶出貨,以及製造產地移動帶動的物流需求(如中國回台、東南亞設廠)。
2. 產品別營收佔比
- 2024上半年:空運服務79%、海運服務12%、其他服務9%。
- 2025上半年:空運服務88%、海運服務7%、其他服務5%,空運服務佔比提升9%,營收成長一倍,反映AI伺服器等高單價產品對時效性運輸的需求增加。
3. 地區別營收佔比
- 2024上半年:台灣11%、亞洲80%、美洲9%。
- 2025上半年:台灣11%、亞洲79%、美洲10%,亞洲市場從17.45億元增至31.32億元,成長最顯著,美洲地區亦翻倍至4.15億元,台灣地區增至4.30億元(增82%)。
4. 產品別毛利率
- 2024 Q2:空運服務9.79%、海運服務3.69%、其他服務17.87%,平均9.86%。
- 2024 Q4:空運服務7.55%、海運服務13.48%、其他服務14.12%,平均8.52%。
- 2025 Q2:空運服務7.97%、海運服務9.01%、其他服務11.94%,平均8.24%,毛利率略降,主因電商運輸成本結構高(僅機場到機場,無加值服務)及匯率波動影響。
5. 各項比率
- 毛利率:2024上半年10.00%,2024年度9.38%,2025上半年7.94%。
- 營業淨利率:2024上半年4.81%,2024年度4.51%,2025上半年4.33%。
- 淨利(仟萬元):2024上半年9.99,2024年度21.39,2025上半年6.68。
- EPS(元):2024上半年2.85,2024年度6.11,2025上半年1.91,第二季受台幣匯率影響,EPS減少約2元,但Q3匯率回穩後預期改善。
6. 財務結構與經營能力
- 負債佔資產比率:2023年度38.52%,2024年度31.24%,2025上半年38.08%。
- 流動比率:2023年度282.86%,2024年度334.13%,2025上半年257.84%,流動性仍穩健。
- 應收款項週轉率:2023年度3.37次,2024年度3.66次,2025上半年5.40次,營運效率提升,電商收費速度快帶動改善。
- 資產報酬率(ROA):2023年度8.79%,2024年度7.53%,2025上半年4.96%。
- 權益報酬率(ROE):2023年度13.84%,2024年度11.19%,2025上半年7.19%。
- 純益率:2023年度5.63%,2024年度4.07%,2025上半年1.68%。
四、海、空運市場概況
1. 海運市場
- 亞洲至美西運價(40'貨櫃,USD):2024-2025年運價波動顯著,2024年高峰達8500美元,2025年預計回落至1900-2400美元,貨量增長放緩且運力增加(2023增250萬TEU,2024增320萬TEU,2025預計增190萬TEU),船公司採慢速航行、減班及廢解舊船應對供過於求。
- 美國航線:中美關稅戰導致6月運價劇跌(美西63%,美東41%),轉單東南亞明顯(越南增57%、泰國增22%、馬來西亞增96%),第三季因關稅調漲預計旺季不旺。
- 歐洲航線:中國出口貨量上揚,運價超3000美元,但歐盟擔心中國廉價產品衝擊(太陽能板、電動車等佔全球生產超50%),法國呼籲高關稅壁壘,可能減少貨量。
- 聯盟重組:紅海危機導致船隊繞行好望角,歐洲港口塞港嚴重,聯盟重組(如雙子星MSK&Hapag、海洋聯盟CMA&COSCO&EMC)維持價格穩定,美國線則因非聯盟退出及供需調整有望穩定價格。
2. 空運市場
- 台灣至美西航空運費(NTD/kg):2022平均208元,2023平均85元,2024平均165元,2025上半年預計240元,燃油費同步上升。2023年受疫情後經濟疲軟影響運價低迷,2024下半年起因AI及電商需求拉抬至三位數(200元以上),2025上半年維持高檔。
- 航空貨運量:2025第二季桃園機場貨量61萬噸,較去年同期55萬噸增9.64%,每月平均增加180架次747(約100噸/架),進口增7%、出口增22%,轉口量減少(因中國貨量外移至東南亞或回台)。
3. 市場影響因素
- 疫情後及通膨:美國升息及通膨影響需求。
- 地緣政治:紅海危機及航線繞道增加成本。
- 關稅戰2.0:美國及歐盟對中國產品高關稅(美國30%起,90天內生效,最高55%;東南亞如越南20%、泰國19%、印度25%),導致貨量波動及轉單效應。
- AI及電商:AI伺服器及電商需求成為新成長動能。
五、未來展望
1. 全球布局策略
- 全方位物流角色:提供國際航空、海運、倉儲物流、跨境電商、鐵路運輸及整合規劃,深耕兩岸三地、歐美加,積極布局東協市場(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
- 新據點:2025年計劃於溫哥華及多倫多設立據點,美國達拉斯自建萬坪保稅倉(預計2025 Q3-Q4完成,具備物控及零件管理系統能力),提升周轉率及競爭門檻。
- 包機應對:因應美國關稅戰,7/15客戶需求後於7/18調度777F貨機,創最短時效紀錄,運送近200板伺服器出口,展現應變能力及品牌信譽。
2. 主要成長動能
- 市場拓展:深化歐洲及亞洲市場,搭配美國AI主流客群,雙管齊下確保營收穩定成長。
- 客戶產業:聚焦伺服器、散熱族群、電動車、消費型電子品及電商(美以外地區)。
- 關稅及匯率應對:發揮全方位物流角色,協助客戶降低關稅及匯率影響,提供專業建議及規劃。
- 客製化服務:提供物流倉儲客製化解決方案,深化客戶合作。
- 多段式物流商機:關稅戰導致供應鏈從單段式(中國直運美國)轉為多段式(中國-東南亞-美國或中國-台灣-美國),物流需求增加,公司樂觀看待未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