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是「如何養育成功人士」,這麼驕傲的書名,是因為作者埃絲特 · 沃西基被尊稱為「矽谷之母」,教出數百位矽谷影響深遠的人士,連賈伯斯也專門讓自己的女兒從別的學校退學,到她這裡上課,而她自己的三個女兒,一位是號稱Google之母的YT CEO,一位是名牌大學教授然後在非洲從事人類學與愛滋病研究,一位是估值數十億美金的基因公司創辦人,可見她的影響有多大。
《矽谷超級家長課》,雖然是寫給父母的教養書,但我在讀的時候,心裡想的卻是我在課堂上遇到的一些企業學員。
公司出錢讓他們來上課,有些人很珍惜,但也總有幾位,看得出來是「被送來的」,態度消極,手機滑不停,甚至從頭到尾沒有一次發言,明顯的被動不想參與,我有時也會因此感到沮喪與無力。但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對這些「不想學」的學員,真的做到了理解與陪伴嗎?還是其實我只是焦慮他們拖慢了整體學習氣氛?
書中提到的五個原則: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獨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善意(Kindness),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在課堂中常忽略的部分。
1. Trust信任:他此刻的狀態,也許有他自己的原因
有位主管級的學員,上課總是遲到、眼神渙散,以前我會直接把這解讀為「他根本不重視課程」。
但有次下課後和他閒聊,他提到自己最近工作壓力大、部門又剛裁員,其實是硬著頭皮來上課。
我才意識到,有時候學員的「不投入」,未必是對學習的抗拒,而是他在其他戰場上,早已疲憊不堪。
學會信任學員當下的選擇,是我正在練習的一件事。
2. Respect尊重:學習的節奏,不一定要由我來定義
身為講師,很容易有種慣性——我精心準備內容、設計活動,當然希望學員熱情參與。
但尊重,也許是提醒我:不是每個人都會以我期待的方式學習,他可能靜靜地聽,但會在下課後默默吸收,他可能整堂課沒發言,卻事後主動轉寄課程筆記給同事。
我開始學會不急著評斷一個人的學習狀態,而是尊重他選擇的參與方式。
3. Independence獨立:給選擇,而非控制
有次我在課程一開始說:「這堂課你可以選擇聽、選擇不聽,但你也可以選擇讓它對你有幫助。」
當我給予選擇權,而不是說:「今天我們一定要學會什麼」,反而換來一種不一樣的回應,有學員後來私下告訴我:「你讓我覺得,這堂課是我自己想學的,不是被強迫的。」
先尊重他會為自己負責,越是給他選擇的自由,他越會主動靠近學習。
4. Collaboration合作:創造參與感,而不是單方面輸出
在開始講授管理高爾夫課程時,我常設計討論題或小組活動,有時也會失望:「怎麼還是不想參與?」
後來我換個方式,不再設「標準答案」,而是問:「你們單位最近遇到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用這個觀念來看?」
當學員覺得課程和自己有關,願意投入的意願自然就提升了。
學習不只是「上課」,而是一場需要雙方共同參與的對話。
5. Kindness善意:放下對「應該如何」的執念,用理解取代批判
我曾經很在意那些「公司幫你出錢了,你卻不珍惜」的學員,但後來想想,這種內在批判,其實對課程沒有幫助。
善意,也許不是縱容,而是提醒自己,他如果真的那麼抗拒,仍然願意坐在這裡,本身就已經是某種努力。
也許這堂課對他來說只是過場,但我的態度,可能會是他今天唯一被尊重、被接住的一刻。
不是改變學員,而是提醒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沒有變成更會教學的老師,反而更安靜了。
我學會在那些讓我「感覺挫敗」的時刻,不急著要求對方改變,而是回頭問自己:
我有沒有做到信任、尊重、給選擇、共同參與,以及保有善意?
學習,是人的事。
而教學,也是一場修煉。
若你也曾在課堂、會議、帶團隊的過程中,感受到那種「投入與否的掙扎」,希望這五個原則能像它們提醒我一樣,也給你一點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