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阻力為助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現在請兩兩一組,先彼此攻擊,再試著互相保護對方。」這是我設計的一個課程暖身活動。看著大家半帶疑惑、半帶好奇地開始動作,我繼續說:「有趣吧?同樣兩個人,剛剛還是敵人,下一秒卻變成了朋友。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對立或合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要探討的主題。」

這個活動的靈感,來自於我職場初期的一段難忘經歷。

那時我進公司沒幾年,部門裡有一位不太受歡迎的同事,姑且稱他為「小丘」,小丘平時與人相處不佳,還經常在背後說別人閒話,我因為業績突出,經常獲得主管表揚,沒想到卻因此引起他的不滿。

有天主管悄悄把我叫進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說:「小丘剛剛來向我告狀,說你最近有點驕傲,影響團隊氣氛,我是覺得他不該背後說別人壞話,但也提醒一下你,注意與小丘的相處。」

「怎麼會這樣?」我表面保持平靜,內心卻非常不滿,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我到底哪裡得罪他了?」然而,我也清楚職場並非發洩情緒的地方,只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場風波。

幾天後,我無意間在網路論壇上看到小丘發洩情緒的文章,裡面充滿對公司主管與同事的抱怨,底下網友更是火上澆油地回覆:「主管根本沒腦子!」、「同事嫉妒你才這樣,趕快跳槽吧!」這些留言讓小丘更堅定「自己沒問題,都是別人錯」的想法,眼看著他和團隊的距離越拉越遠,我心中卻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深感遺憾。

冷靜後,我認真想了想,其實小丘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他在技術分析上相當專業,每次出現難題,他總能快速精準地找出癥結所在,他真正的問題,在於溝通方式太敏感尖銳,往往引起誤解和反感,再加上他容易推卸責任,才導致了這種狀況。

「如果他是我的家人,我會怎麼幫助他呢?」有天我下班前下定決心,帶著困擾已久的一個技術難題走向小丘的座位。

「小丘,這個技術問題我實在搞不定,你經驗比較豐富,可以幫我看看嗎?」我刻意放低姿態,真誠地求教。

小丘愣了一下,表情從最初的警惕迅速轉變為欣喜:「這個問題啊,其實不難,你只要……」

從他熱心的語氣中,我明顯感受到他的戒備心消失了大半,從此之後,我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展現自己的專業,也在團隊面前公開肯定他的能力,慢慢地,小丘不僅變得更開朗,與其他人的關係也明顯改善,整個團隊氣氛也輕鬆不少,我和他甚至還成了好友,就算兩人都分別離職轉戰其他企業,還保持聯繫。

回頭再看這段經驗,我深刻體會到職場真正的成功,不是與同事爭個你對我錯,而是有效地影響彼此,共同朝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這種經驗,讓我學會化阻力為助力,提升了我的職場影響力,也奠定了未來成長的重要基礎。

今天整理教材時,再次想起這段往事,我特地發了訊息給多年未見、如今已晉升為某公司協理的小丘:「好久不見啦!五年沒見,有點想念你,約吃飯聊聊?」

很快收到他的回覆:「當然!老朋友,一定要聚。」

回想起這一切,我整理出幾點心得,與大家共勉:

1.職場問題多數源於溝通的誤解,而非能力不足,善於化解誤解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2.面對情緒衝突時,冷靜下來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3.職場重要的不是證明誰對誰錯,而是如何有效地引導團隊朝共同目標前進。

4.外界的情緒安慰可能帶來短暫放鬆,但真正解決職場問題的辦法仍是內部良好的溝通與互動。

5.將競爭者轉化為合作夥伴,是提升職場影響力最有效且最成熟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4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一、從質疑看見自己 當我們聽到別人質疑自己的動機時,往往會覺得委屈甚至憤怒,但其實質疑就像一面鏡子,照見的通常不是我們,而是質疑者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2025/09/25
一、從質疑看見自己 當我們聽到別人質疑自己的動機時,往往會覺得委屈甚至憤怒,但其實質疑就像一面鏡子,照見的通常不是我們,而是質疑者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2025/09/24
你是否也曾在公司開會時,為了搶資源、爭主導,和其他部門針鋒相對?是否也曾在家庭討論中,為了誰該洗碗,據理力爭?甚至覺得一旦退讓,就等於輸掉了未來的主導權?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我看到兩派人馬爭論不休,有人斬釘截鐵地說:「退這一步,將萬劫不復!」這種說法常讓我心生疑問——真的退無可退了嗎?你真的退過嗎?真
Thumbnail
2025/09/24
你是否也曾在公司開會時,為了搶資源、爭主導,和其他部門針鋒相對?是否也曾在家庭討論中,為了誰該洗碗,據理力爭?甚至覺得一旦退讓,就等於輸掉了未來的主導權?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我看到兩派人馬爭論不休,有人斬釘截鐵地說:「退這一步,將萬劫不復!」這種說法常讓我心生疑問——真的退無可退了嗎?你真的退過嗎?真
Thumbnail
2025/09/23
當提醒成了指責,當誤解成了距離,我們該如何相處? 我們都曾遇過這樣的情況--你原以為是一次善意的提醒,對方卻像是遭遇到攻擊而反彈;你以理解靠近,他卻以築牆防衛,這不是誰的錯,而是一種人際關係中常見又無奈的風景,我那位從未見面的網友「小明」的故事,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熟悉。
Thumbnail
2025/09/23
當提醒成了指責,當誤解成了距離,我們該如何相處? 我們都曾遇過這樣的情況--你原以為是一次善意的提醒,對方卻像是遭遇到攻擊而反彈;你以理解靠近,他卻以築牆防衛,這不是誰的錯,而是一種人際關係中常見又無奈的風景,我那位從未見面的網友「小明」的故事,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熟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為了你們,我想試試看】 今天的開場,我決定給自己一些挑戰。  一直以來,我習慣的上課風格都偏沉穩、內斂,一方面是我喜歡帶孩子們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是擔心班上孩子太嗨、需要額外時間做班控,但在看完寶寶老師上了許多堂課後,我才意識到是我還不習慣風格的切換,沒辦法熟練引導班級上課的情緒,所以這次的開
Thumbnail
【為了你們,我想試試看】 今天的開場,我決定給自己一些挑戰。  一直以來,我習慣的上課風格都偏沉穩、內斂,一方面是我喜歡帶孩子們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是擔心班上孩子太嗨、需要額外時間做班控,但在看完寶寶老師上了許多堂課後,我才意識到是我還不習慣風格的切換,沒辦法熟練引導班級上課的情緒,所以這次的開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