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請兩兩一組,先彼此攻擊,再試著互相保護對方。」這是我設計的一個課程暖身活動。看著大家半帶疑惑、半帶好奇地開始動作,我繼續說:「有趣吧?同樣兩個人,剛剛還是敵人,下一秒卻變成了朋友。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對立或合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要探討的主題。」
這個活動的靈感,來自於我職場初期的一段難忘經歷。
那時我進公司沒幾年,部門裡有一位不太受歡迎的同事,姑且稱他為「小丘」,小丘平時與人相處不佳,還經常在背後說別人閒話,我因為業績突出,經常獲得主管表揚,沒想到卻因此引起他的不滿。有天主管悄悄把我叫進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說:「小丘剛剛來向我告狀,說你最近有點驕傲,影響團隊氣氛,我是覺得他不該背後說別人壞話,但也提醒一下你,注意與小丘的相處。」
「怎麼會這樣?」我表面保持平靜,內心卻非常不滿,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我到底哪裡得罪他了?」然而,我也清楚職場並非發洩情緒的地方,只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場風波。
幾天後,我無意間在網路論壇上看到小丘發洩情緒的文章,裡面充滿對公司主管與同事的抱怨,底下網友更是火上澆油地回覆:「主管根本沒腦子!」、「同事嫉妒你才這樣,趕快跳槽吧!」這些留言讓小丘更堅定「自己沒問題,都是別人錯」的想法,眼看著他和團隊的距離越拉越遠,我心中卻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深感遺憾。
冷靜後,我認真想了想,其實小丘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他在技術分析上相當專業,每次出現難題,他總能快速精準地找出癥結所在,他真正的問題,在於溝通方式太敏感尖銳,往往引起誤解和反感,再加上他容易推卸責任,才導致了這種狀況。
「如果他是我的家人,我會怎麼幫助他呢?」有天我下班前下定決心,帶著困擾已久的一個技術難題走向小丘的座位。
「小丘,這個技術問題我實在搞不定,你經驗比較豐富,可以幫我看看嗎?」我刻意放低姿態,真誠地求教。
小丘愣了一下,表情從最初的警惕迅速轉變為欣喜:「這個問題啊,其實不難,你只要……」
從他熱心的語氣中,我明顯感受到他的戒備心消失了大半,從此之後,我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展現自己的專業,也在團隊面前公開肯定他的能力,慢慢地,小丘不僅變得更開朗,與其他人的關係也明顯改善,整個團隊氣氛也輕鬆不少,我和他甚至還成了好友,就算兩人都分別離職轉戰其他企業,還保持聯繫。
回頭再看這段經驗,我深刻體會到職場真正的成功,不是與同事爭個你對我錯,而是有效地影響彼此,共同朝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這種經驗,讓我學會化阻力為助力,提升了我的職場影響力,也奠定了未來成長的重要基礎。
今天整理教材時,再次想起這段往事,我特地發了訊息給多年未見、如今已晉升為某公司協理的小丘:「好久不見啦!五年沒見,有點想念你,約吃飯聊聊?」
很快收到他的回覆:「當然!老朋友,一定要聚。」
回想起這一切,我整理出幾點心得,與大家共勉:
1.職場問題多數源於溝通的誤解,而非能力不足,善於化解誤解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2.面對情緒衝突時,冷靜下來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3.職場重要的不是證明誰對誰錯,而是如何有效地引導團隊朝共同目標前進。
4.外界的情緒安慰可能帶來短暫放鬆,但真正解決職場問題的辦法仍是內部良好的溝通與互動。
5.將競爭者轉化為合作夥伴,是提升職場影響力最有效且最成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