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超級家長課》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是「如何養育成功人士」,這麼驕傲的書名,是因為作者埃絲特 · 沃西基被尊稱為「矽谷之母」,教出數百位矽谷影響深遠的人士,連賈伯斯也專門讓自己的女兒從別的學校退學,到她這裡上課,而她自己的三個女兒,一位是號稱Google之母的YT CEO,一位是名牌大學教授然後在非洲從事人類學與愛滋病研究,一位是估值數十億美金的基因公司創辦人,可見她的影響有多大。

《矽谷超級家長課》,雖然是寫給父母的教養書,但我在讀的時候,心裡想的卻是我在課堂上遇到的一些企業學員。

公司出錢讓他們來上課,有些人很珍惜,但也總有幾位,看得出來是「被送來的」,態度消極,手機滑不停,甚至從頭到尾沒有一次發言,明顯的被動不想參與,我有時也會因此感到沮喪與無力。

但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對這些「不想學」的學員,真的做到了理解與陪伴嗎?還是其實我只是焦慮他們拖慢了整體學習氣氛?

書中提到的五個原則: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獨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善意(Kindness),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在課堂中常忽略的部分。

1. Trust信任:他此刻的狀態,也許有他自己的原因

有位主管級的學員,上課總是遲到、眼神渙散,以前我會直接把這解讀為「他根本不重視課程」。

但有次下課後和他閒聊,他提到自己最近工作壓力大、部門又剛裁員,其實是硬著頭皮來上課。

我才意識到,有時候學員的「不投入」,未必是對學習的抗拒,而是他在其他戰場上,早已疲憊不堪。

學會信任學員當下的選擇,是我正在練習的一件事。

2. Respect尊重:學習的節奏,不一定要由我來定義

身為講師,很容易有種慣性——我精心準備內容、設計活動,當然希望學員熱情參與。

但尊重,也許是提醒我:不是每個人都會以我期待的方式學習,他可能靜靜地聽,但會在下課後默默吸收,他可能整堂課沒發言,卻事後主動轉寄課程筆記給同事。

我開始學會不急著評斷一個人的學習狀態,而是尊重他選擇的參與方式。

3. Independence獨立:給選擇,而非控制

有次我在課程一開始說:「這堂課你可以選擇聽、選擇不聽,但你也可以選擇讓它對你有幫助。」

當我給予選擇權,而不是說:「今天我們一定要學會什麼」,反而換來一種不一樣的回應,有學員後來私下告訴我:「你讓我覺得,這堂課是我自己想學的,不是被強迫的。」

先尊重他會為自己負責,越是給他選擇的自由,他越會主動靠近學習。

4. Collaboration合作:創造參與感,而不是單方面輸出

在開始講授管理高爾夫課程時,我常設計討論題或小組活動,有時也會失望:「怎麼還是不想參與?」

後來我換個方式,不再設「標準答案」,而是問:「你們單位最近遇到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用這個觀念來看?」

當學員覺得課程和自己有關,願意投入的意願自然就提升了。

學習不只是「上課」,而是一場需要雙方共同參與的對話。

5. Kindness善意:放下對「應該如何」的執念,用理解取代批判

我曾經很在意那些「公司幫你出錢了,你卻不珍惜」的學員,但後來想想,這種內在批判,其實對課程沒有幫助。

善意,也許不是縱容,而是提醒自己,他如果真的那麼抗拒,仍然願意坐在這裡,本身就已經是某種努力。

也許這堂課對他來說只是過場,但我的態度,可能會是他今天唯一被尊重、被接住的一刻。

不是改變學員,而是提醒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沒有變成更會教學的老師,反而更安靜了。

我學會在那些讓我「感覺挫敗」的時刻,不急著要求對方改變,而是回頭問自己:

我有沒有做到信任、尊重、給選擇、共同參與,以及保有善意?

學習,是人的事。

而教學,也是一場修煉。

若你也曾在課堂、會議、帶團隊的過程中,感受到那種「投入與否的掙扎」,希望這五個原則能像它們提醒我一樣,也給你一點點力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52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這次農曆新年假期,我整整在家待了一星期,每天美食、追劇、睡到自然醒,本以為會是完美的躺平時光。但七天後,卻發現自己竟然對外出提不起勁,甚至連最喜歡的聚會也懶得參加,書本擱在一旁,過去習慣的年度計畫也遲遲沒動筆,整個人提不起勁陷入一種委靡不振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9/28
這次農曆新年假期,我整整在家待了一星期,每天美食、追劇、睡到自然醒,本以為會是完美的躺平時光。但七天後,卻發現自己竟然對外出提不起勁,甚至連最喜歡的聚會也懶得參加,書本擱在一旁,過去習慣的年度計畫也遲遲沒動筆,整個人提不起勁陷入一種委靡不振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9/26
「現在請兩兩一組,先彼此攻擊,再試著互相保護對方。」這是我設計的一個課程暖身活動。看著大家半帶疑惑、半帶好奇地開始動作,我繼續說:「有趣吧?同樣兩個人,剛剛還是敵人,下一秒卻變成了朋友。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對立或合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要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2025/09/26
「現在請兩兩一組,先彼此攻擊,再試著互相保護對方。」這是我設計的一個課程暖身活動。看著大家半帶疑惑、半帶好奇地開始動作,我繼續說:「有趣吧?同樣兩個人,剛剛還是敵人,下一秒卻變成了朋友。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對立或合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要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2025/09/25
一、從質疑看見自己 當我們聽到別人質疑自己的動機時,往往會覺得委屈甚至憤怒,但其實質疑就像一面鏡子,照見的通常不是我們,而是質疑者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2025/09/25
一、從質疑看見自己 當我們聽到別人質疑自己的動機時,往往會覺得委屈甚至憤怒,但其實質疑就像一面鏡子,照見的通常不是我們,而是質疑者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地特四等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地特四等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Thumbnail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地球母親正在學習無條件之愛的初階揚昇階段,需要打破人類對於金融與財務的現有限制型認知,這段時間可能會感到經濟壓力,建議善用同頻共振與隨波運作的技巧。
Thumbnail
地球母親正在學習無條件之愛的初階揚昇階段,需要打破人類對於金融與財務的現有限制型認知,這段時間可能會感到經濟壓力,建議善用同頻共振與隨波運作的技巧。
Thumbnail
一對夫妻從臺灣到沙烏地阿拉伯,再到美國,經歷從竹科工程師到MIT博士後研究員的轉變,最終成為矽谷雙工程師夫妻。這篇文章僅是前期提要,紀錄將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一對夫妻從臺灣到沙烏地阿拉伯,再到美國,經歷從竹科工程師到MIT博士後研究員的轉變,最終成為矽谷雙工程師夫妻。這篇文章僅是前期提要,紀錄將持續發展。
Thumbnail
Paul Graham ,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2023 年七月,他發了一篇一萬兩千字的長文《 How To do Great Work 》,探討什麼是「偉大成就」的底層邏輯,橫跨所有領域皆適用。
Thumbnail
Paul Graham ,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2023 年七月,他發了一篇一萬兩千字的長文《 How To do Great Work 》,探討什麼是「偉大成就」的底層邏輯,橫跨所有領域皆適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