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從哲學、宗教到科學的多元解答

果果老師-avatar-img
發佈於佛係日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人活著,總會在某些時刻,被一種安靜卻深刻的疑問攔住腳步。

夜裡無聲時,或在人生轉折的當口,我們或許會突然問自己: 「我到底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又要往哪裡去?」

這些疑問並不是哲學家的專利,而是人心底都曾浮現過的聲音。

孩子在成長中會問,老人臨終前也會問。 無論是平凡生活的人,還是追尋信仰的人,都無法完全逃避這樣的追索。

古老的哲學家康德,曾將其整理為「三問」;

存在哲學則以更貼近人心的方式,把它說成: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基督信仰與佛法,雖然語言不同,卻都曾回應這三個問題:

有的以「愛」安慰人心,有的以「覺」啟發智慧。

這篇文章,並不打算給出唯一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一同在這些提問中,聽聽不同傳統的回聲, 再回到自己的心裡,去看見那些一直存在的線索。

這三個問題,常被稱作「人生三問」或「存在三問」。

它們並非出自某一位哲學家的單一論述, 而是自古至今,東西方文化反覆追問的核心。


1. 我是誰?我能知道什麼?

這是「自我認同」與「本質」的問題。

  • 在哲學裡,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 在佛法裡,則說「無我」,要超越那個執著的小我。

人常常會想:「我到底是誰?」有時候,我們的身份是學生、是老師、是父母、是老闆;但當這些角色都拿掉了,還剩下什麼?

基督教會告訴你:「你是上帝的孩子,祂愛你,不管你表現好不好。」

佛法卻會說:「別執著啊!你所謂的『我』,只是身體、情緒、思想湊在一起的假名而已,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真我』。」

聽起來不一樣,但如果細細去體會,兩者其實都在提醒我們:不要用外在的標籤定義自己。 不管你是誰,你不是孤單的,因為你「被愛著」;同時,你也不需要那麼重地背著「我是誰」的壓力,因為「我」本來就是流動的。

2. 我從哪裡來?我應該做什麼?

這是「起源」的問題。

  • 在宗教裡,有「上帝創造」「靈魂投生」等說法;
  • 在科學裡,有「宇宙大爆炸」「進化論」的回答;
  • 在佛法裡,這是一條「因緣」之流,從無明而起,業力相續而生。

人有時候會想:「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會是現在的我?」有的人會覺得,我是爸媽養出來的,是家族背景塑造了我;有的人會覺得,我就是命運推著走。基督教會說:「你從上帝來,所以你的人生有任務——去愛人、去善待他人。」佛法則會提醒:「你從無數因緣裡來,你今天的樣子,是無數選擇和因果的累積。」所以,「我應該做什麼?」答案很單純:

  • 基督教會說:「去愛人,因為你是被愛的。」
  • 佛法會說:「去行善,因為一切因果相續,你的善能化解苦。」

無論你信哪一個,都在說:

別把人生當成「孤立」的,你活著,就是跟別人有關;你的行動,就是一種回應。

3. 我要去哪裡?我能期望什麼?

這是「目的」與「歸宿」的問題。

  • 在哲學裡,存在主義者會說:意義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 在宗教裡,常談「天堂」「涅槃」「解脫」;
  • 在佛法裡,更關心「此刻如何走路」,因為未來的去處取決於當下的造作。

所以,這三問更像是 「存在學的追問」,跟康德的「知、行、望」三問一樣,都在圍繞著人存在的根本意義。

有時候夜深人靜,我們會問:「那我以後要去哪裡?死了之後還有什麼嗎?」

基督教給的答案很溫暖:「你會回到天父的懷抱,那裡是永恆的家。」

佛法給的答案很實際:「你會去哪裡,取決於你現在怎麼活。如果你能斷惡行善,就不必再輪迴受苦,可以往解脫的方向走。」

說法不一樣,但都有共通點:

人生不是一條死路,不是走到盡頭就沒了。 你現在的選擇,會決定你未來的去處。 你可以有希望。


結語:人是什麼?

康德最後的追問是:「人是什麼?」

這句話聽起來抽象,卻其實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裡:
「我該怎麼理解自己,又該怎麼安放自己?」

  • 基督教提醒我們:人的價值不在成就,而在「被愛著」的本質。
  • 佛法提醒我們:人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因緣和合,卻同時擁有「覺醒」的潛能。 哲學則把這個責任交還給我們:去追問,去探索,去承擔。

這三種視角雖然不同,卻在一個地方交會:
人不是一個已經被定義好的答案,而是一條正在展開的路。

因此,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
人是「被愛所承接」的存在;
人是「因緣所連繫」的存在;
人更是「選擇與行動」中的存在。

這樣理解自己,就能知道:

不管路途多麼曲折,只要帶著愛,帶著覺,帶著選擇的勇氣, 每一步都不會白走。

-願大家路上順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果寶寶看世界
6會員
86內容數
因一個夢的緣起,所以開始執筆創緣。 我們常看到的那諸瞬因果, 也許是沒看到的機緣匯河。 願能日日夜夜栽種諸多菩提果, 願與諸有情共乘無上正等正覺。 願生生世世永不退發心,願大家吉祥。
果寶寶看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一段隨年齡展開的對話 引言 有一天,果寶寶望著螞蟻搬家,忽然問我:「螞蟻是昆蟲,那人是什麼呢?」 這樣的疑問,看似簡單,卻像一粒種子,讓我開始回想——在不同年齡段,我們心中「人」的定義是如何變化的?從孩提的單純,到老年的觀照,人並不是一個靜止的答案,而是隨著生命階段而不斷展開的探索。 幼兒
Thumbnail
2025/08/17
一段隨年齡展開的對話 引言 有一天,果寶寶望著螞蟻搬家,忽然問我:「螞蟻是昆蟲,那人是什麼呢?」 這樣的疑問,看似簡單,卻像一粒種子,讓我開始回想——在不同年齡段,我們心中「人」的定義是如何變化的?從孩提的單純,到老年的觀照,人並不是一個靜止的答案,而是隨著生命階段而不斷展開的探索。 幼兒
Thumbnail
2025/08/07
從小朋友天真的角度,探討『你想做什麼?』這個問題,並延伸到大人如何保有童真與初心。
Thumbnail
2025/08/07
從小朋友天真的角度,探討『你想做什麼?』這個問題,並延伸到大人如何保有童真與初心。
Thumbnail
2025/08/06
從兒童不同年齡層對於「我是什麼人?」的回答,探討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與過程,並以佛法角度點出生命的無常與因緣和合。
Thumbnail
2025/08/06
從兒童不同年齡層對於「我是什麼人?」的回答,探討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與過程,並以佛法角度點出生命的無常與因緣和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人性、心理學、行為科學 的興趣正式爆發,會花大把時間抄寫心理學專業術語
Thumbnail
人性、心理學、行為科學 的興趣正式爆發,會花大把時間抄寫心理學專業術語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世人可以大別為兩類,其一是只關心現實人生的問題,對於所有「形而上」的問題,認為既不直接相關,也不可說不可解。 另一類人則對「生命由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何在?」等等的問題耿耿於懷,沒找到答案前,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 不論是幸或不幸,我顯然屬於後者。...
Thumbnail
世人可以大別為兩類,其一是只關心現實人生的問題,對於所有「形而上」的問題,認為既不直接相關,也不可說不可解。 另一類人則對「生命由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何在?」等等的問題耿耿於懷,沒找到答案前,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 不論是幸或不幸,我顯然屬於後者。...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最近接到朋友傳來的訊息,提問著催眠時前世經歷中的疑問,我想著也許之後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就稍微分享一下概念。重要的是,只要了解前世的靈魂課題和人生目的,重要的不是"我曾經是誰",而是做好準備並釋放不再有用的東西、看到模式並繼續前進。
Thumbnail
最近接到朋友傳來的訊息,提問著催眠時前世經歷中的疑問,我想著也許之後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就稍微分享一下概念。重要的是,只要了解前世的靈魂課題和人生目的,重要的不是"我曾經是誰",而是做好準備並釋放不再有用的東西、看到模式並繼續前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