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語言失去重量,設計選擇沉默制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設計靜靜發揮 #14
會議再次進行,議題熟悉得像舊錄音帶,繞了一圈又一圈。有人發言,有人點頭,有人記錄,但沒有人決定。
語言在這裡不是工具,而是煙霧。不是為了推進,而是為了填滿空白。不是為了連結,而是為了維持存在感。
我靜靜地坐著,聽見自己的薦骨在沉默。不是因為我沒有想法,而是因為我知道—這場會議不需要語感,只需要耐心地等待結束。
語言在這裡已經失去重量,失去方向,失去誠實。
我不想再用語言去填補制度的空洞,不想再用發言來證明我有參與,不想再用句子去換取存在感。
我選擇靜靜地發揮,在會議之外的空間裡,為真正的對話保留語言的重量。
我的薦骨沉默,不是因為我沒有能量,而是因為我知道這場語言不值得我動。
我的策略中心選擇保留語言的重量,而3/6角色,正在屋頂上靜靜觀察—等待真正值得我下來參與的時機。
開始辨識:
哪些語言是空轉,哪些語言是誠實。
哪些語言是為了推進,哪些語言是為了表演。
哪些語言是為了連結,哪些語言只是為了不沉默。
開始練習:
在語言過度的場域裡,選擇沉默。
在語言失重的時刻裡,選擇抽身。
在語言疲憊的空間裡,選擇守住頻率。
這樣的練習很慢,很靜,很不習慣。
但我知道,這是我正在回家的路。不是回到某個地方,而是回到自己的設計。回到那個不需要填補、不需要表演的狀態。回到那個可以沉默、可以辨識、可以誠實的自己。
願意靜靜發揮—
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不為了參與而發言,而是為了誠實而沉默。不為了配合而說話,而是為了頻率而保留語言的重量。
---------------------------------------
有些語言是推進,有些語言是空轉。
我的薦骨沒有回應,我聽懂了。
因為真正的參與,不是誰說了什麼,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