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時代的速度,從來不是晶片單兵的榮耀,而是一場看不見的接力。資料得跑得快、電力得送得穩、散熱帶得走——三棒一失手,整體就慢半拍;三棒同頻共振,效能、成本與能效才會一起到位。讓我們來一探討與這場接力賽吧!
資料跑得快
AI 要同時處理很多圖片、影片、文字,一台機器裝不下、算不完,就要多台機器一起做。多台機器一起做,彼此之間就得一直互相傳資料:很近的就用銅線,稍遠一點用內建小晶片的銅線把訊號撐穩,再遠就用光纖。而且「資料的限速」還在持續上調(標準一再升級),這三種線材跟連接器都會一起成長。
全球成長規模
- 純銅線(近距離):2025 126.7 億 → 2030 591.7 億美元,CAGR ≈ 36.1%。

- 帶小晶片的銅線(中距離):2025 131.2 億 → 2030 171.0 億美元,CAGR ≈ 5–6%。

- 光纖(更遠距離;主動光纜):2024 44.4 億 → 2030 90.7 億美元,CAGR ≈ 12.6%。

- 整體機房佈線工程(把銅、光與施工一起算):2025 132 億 → 2030 317 億美元,CAGR ≈ 9.1%。

電力送得穩
把機櫃想成一台需要大量電的「大型電器」。新做法就是在機櫃後面裝一整面像「插座牆」,伺服器抽屜推進去就像插頭插上去,馬上有電;電源像樂高,一塊一塊加上去,需要多少就裝多少,省電、好維修、也看得出用了多少電。因為這樣,跟「接電」有關的零件——電源接頭、金屬接點、後面的電軌、機櫃上的智慧插座排——都會用得更多、等級更高。全球成長規模
- 機櫃配電(Data Center Rack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2023 16.5 億 → 2030 33.9 億美元,CAGR ≈ 9.8%
- 母線匯流排(Busway;資料中心電力子市場):2024 3.52 億 → 2030 8.30 億美元,CAGR ≈ 15.4%(2025–2030)。

- 跟據Dell’Oro研調機構顯示,2025 Q2「資料中心實體基礎設施」年增 18%、其中配電 +26%(配電件正在加速)。
( Data Center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Maintains Strong Growth Trajectory, up 18 Percent Y/Y in 2Q 2025, According to Dell'Oro Group.)
散熱帶得走
一個機櫃動不動60–120 kW 的熱,光吹風壓不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水直接送到最熱的地方,把熱帶走。這需要可快拆、不滴漏、耐壓耐蝕的液冷接頭與管件,它們會跟著快速成長。
全球成長規模
- 資料中心液冷(總體):2024 53.8 億 → 2030 177.7 億美元,CAGR ≈ 21.6%。

- 跟據Dell’Oro研調機構顯示,2025 年第 2 季全球資料中心實體基礎設施營收年增 18% 至 89 億美元,其中配電 +26%、熱管理 +29%、直接液冷 +156%,由超大雲商CSP帶動,動能可望延續至 2026 年。 (Data Center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Maintains Strong Growth Trajectory, up 18 Percent YoY in 2Q 2025, According to Dell'Oro Group)
連接器產業趨勢
AI 把「機器之間要互相傳資料、要吃更多電、也更容易發熱」這三件事同時放大,用在傳資料的各種線和接頭要一直升級、數量也變多;供電方式從一條條拉線,改成像「插座牆+積木式電源」的做法,裝機更快、也更省電,相關零件需求往上;散熱從吹風不夠,改成「走水管把熱帶走」,所以能快拆又不漏的水路接頭用量大增。整體來看,短中期都可望看到「出貨變多+產品等級變高」這股力量將一起推動連接器族群持續成長。
台廠連接器概念股
📝 資料參考來源:
YT/ChatGPT5/外資/永豐/宏遠/凱基 等
🎀 免責聲明:以上僅為知識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 以上皆為多多小編獨自製作完成,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教。
🎀 如承蒙引用, 煩請知會!!! 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