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紐約氣候週:碳市場重啟動能,淨零行動進入新階段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前言

一年一度的紐約氣候週結束了,Carbon Herald 整理出所有大會重要資訊,可從中看出當今產業與技術最為關注的焦點。

新聞原文網址請參考。

紐約氣候週 2025 —— 遠比多數人預期的更具樂觀與架構

在當前氛圍下,你也許會以為所謂「氣候議程」已退居次要舞台,相關活動恐怕只會淪為集體焦慮與空洞言辭的場域。然而,紐約氣候週 2025 的景象卻完全不同。

在大約 1,000 場活動、約 10 萬名參與者之間,整體氛圍帶著審慎的樂觀。許多人認知到,白宮已不再是推動者,甚至可能成為阻力,正如 Orsted 在新英格蘭的風電計畫近期遭到叫停就是例證。

但再生能源展現出不願退讓的態勢:就在上週五,一家聯邦法院解除該案的停工令,呼應著整週不斷被重申的觀點——能源轉型已在進行中,而可投資的技術版圖既多元又具吸引力。

即便在如此熱鬧繁忙的議程裡,碳移除依舊擠進了重要位置,與較為熟悉的自願性碳市場(VCM)並列。前者似乎逐漸在更廣闊的氣候藍圖中找到定位,後者則正試圖擺脫成長受阻的低潮。

碳移除進入成長階段,但規模化仍面臨挑戰

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正逐漸從小眾概念走向早期商業化實踐。在由 Puro.earth 主辦的東岸 CDR 峰會上,產業領袖強調,雖然成長確實存在,但分布並不均衡。

像是生物炭與生物能源碳捕捉與封存(BECCS)等領域幾乎在全球各地都展現進展,且相關碳權銷售正受到市場關注。Supercritical 聯合創辦人暨 CEO Michelle You 指出,2025 年的即期碳權已有 90% 被售出

成本依舊是主要瓶頸。麥肯錫的 Tomas Naucler 直言:「一旦成本降到每公噸 50 美元,市場就會全面爆發。」但目前像直接空氣捕捉這類技術仍然貴上好幾倍,使許多買方保持謹慎。

另一方面,企業對更廣泛的方案仍缺乏熟悉,從生物炭到海洋型方法(ocean-based methods)皆是如此。與會者強調,必須縮小這一知識缺口,才能建立信任並創造需求。

多位首席永續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CSO)透露,雖然企業正逐漸意識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但方法的複雜性與單價偏高,往往讓決策在層層審批的最初階段就被卡住。

一個可能的解方是,企業先以小額採購試水溫。對初創公司而言,這些小額訂單可能成為關鍵的生存跑道。XPRIZE Carbon Removal 執行董事 Nikki Batchelor 呼籲買方:「我們正處於過渡期,市場正在整合。我們需要買方進場。關鍵在於意識到小額採購對產業公司而言可能至關重要。」

美國碳管理的不確定性正在拖慢專案進度

碳捕捉產業代表指出,最大的問題在於聯邦支持的明確性不足。但即便形勢動盪,專案並未完全停擺。

Gevo 的 Alex Clayton 看好乙醇生產的機會,形容該產業「已準備就緒」,因其每年排放 4,0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整體共識很清楚:專案仍在推進,但步伐較慢,並經過風險調整。

Frontier Carbon Solutions 在本週也格外活躍,宣布了數個合作與專案。不過,該公司環境市場副總裁 Pawan Gupta 強調,「若沒有像 45Q 這樣的 CDR credit 融資,他們的碳封存即服務(carbon sequestration as a service)商業模式根本行不通。」

他同時點出碳管線審批遲緩造成的瓶頸,尤其在美國中西部與其他地區進展緩慢。作為潛在解方,Frontier 與 Union Pacific Railroad 正共同推動「CO2 by Rail」系統,計畫將工廠捕獲並液化的二氧化碳,以鐵路運輸至永久儲存場址。

自從 45Q 碳稅抵免幾個月前倖存下來(甚至因增強型採油 EOR 而獲得加碼)後,市場似乎一度獲得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性。但近幾週卻再度傳出矛盾信號:有提案要回撤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計畫(Greenhouse Gas Reporting Program),而這正是決定該抵免資金能否真正發放的基礎。

紐約氣候週 2025 顯示碳市場重新展現動能

碳市場自然成為焦點之一。其中或許最具影響力的發展,是超過 50 個組織共同發起 VCM+ 聯盟,目標是在 2035 年前減少或移除 5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時亮相的還有 Carbon Data Open Protocol(CDOP),旨在標準化專案數據,突顯該領域長期以來的基礎工作。

碳權的合規需求預計將自 2026 年起急速攀升,交易量更預測到 2030 年將成長四倍。成長動能來自新合規市場的啟動、既有市場的擴張,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規則的推出,允許各國政府間跨境交易。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於 2026 年上路,更進一步推動其他國家強化國內碳定價,以保留稅收。

在紐約氣候週 2025 上,多次被提出的一個主題是合規市場與自願性市場(VCM)間的連結逐漸浮現。歐盟、新加坡與日本都在不同層面上進行嘗試,雖然階段各異,但跡象顯示這一走向具有可行性。

談到亞洲,不可忽略南韓在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進展。韓國交易所碳市場主管尹昌根(Chang-geun Yun)在 Xpansiv 氣候週峰會上詳細介紹該體系如何與產業合作設立,並預計在未來幾年持續發展。

另一個顯著的議題則是專案的「共同效益」(co-benefits)。無論是在 MSCI America’s Summit 或熱門的 IETA Summit,與會的買家與支持者都多次強調,具有具體且可量化額外效益的專案更可能獲得資金支持,其碳權價格也往往更高。

城市成為碳移除的新前線

迄今為止,城市一直被忽視為潛在的碳移除(CDR)場所,但在多場活動中,這一觀點開始被挑戰。

在「Reimagining Carbon Sink Cities」論壇上,City CDR Initiative 提出了八種城市碳匯途徑,涵蓋從建築中內嵌碳(embodied carbon)的減量,到強化風化作用(enhanced weathering)及藍碳(blue carbon)。該倡議創辦人 Christiaan Gevers Deynoot 將這一構想形容為「都市紅杉」(urban sequoia)——讓城市本身成為碳匯。

這可能成為 CDR 的新成長領域,尤其對那些具備財政資源、並有意實現自身淨零目標的城市來說,更具吸引力。

鳳凰城(Phoenix)市長 Kate Gallego 強調了城市的重要性:「氣候風險最嚴重的地方往往在城市,但同時,許多創新也從城市起步——從交通到基礎建設皆然。」她的話點出了市政層級在氣候行動中的角色:地方政府既是風險承擔者,也是推動實驗的獨特力量。

甲烷等「超級污染物」正式列入核心議程

在紐約氣候週 2025,上層議題之一便是「超級污染物」(super pollutants)——這類溫室氣體壽命雖短,但暖化效應極強,包括甲烷(methane)、黑碳(black carbon)與氫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s)。

專家指出,削減這些排放能帶來快速的氣候效益,為長期的碳減排策略爭取時間。Google 的 Randy Spock 及「Next Frontier: Building the Market for Methane」等活動的與會者強調,農業、能源與廢棄物部門在甲烷減排上扮演關鍵角色;同時,檢測與捕捉洩漏的新技術也吸引了投資人的關注。

政策制定者則凸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指出治理超級污染物是減緩全球暖化、推動 2030 氣候目標的最快且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徑之一。在氣候週期間,已有具體行動宣布,例如 Global Methane Hub 與哈薩克(大型天然氣生產國,基礎設施老化問題嚴重)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甲烷排放規劃與監測。

目前投資人仍希望有更清晰的架構,才會將甲烷減排碳權與碳避免或碳移除同等看待;但無論如何,行動的第一步已經啟動。

全球承諾標誌著轉折點

若只談紐約的現場而忽略其他地方的動態,報導便不完整。儘管川普總統在聯合國的演說中否認氣候變遷,佔據了媒體頭條,但國際行動卻凸顯出相反的趨勢。

中國宣布更具雄心的減排目標,表示將自近期峰值起開始減排,幅度介於 7% 至 10% 之間,並同時規劃擴大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當然,這兩項目標的執行仍需密切檢視,但其政治意涵與氛圍對比鮮明。

英國則推進一項 5.22 億美元水泥廠的碳捕捉與封存(CCS)最終投資決策(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 FID),而歐盟也向前推進碳移除認證框架(Carbon Removal Certification Framework),並考慮將其 ETS 與英國連結。

前美國環保署(EPA)署長 Carol Browner 在紐約氣候週 2025 概括整體氛圍時說道:「即便當下環境仍有挑戰,行動依然在持續推進。」

隨著此一領域邁向將在貝倫(Belém)舉行的 COP30,核心問題已不再是「創新、資本與政治意志是否會匯聚」,而是「它們能否快到足以應對挑戰」。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中國氣候承諾的進展與矛盾
多倫多,北美新一代氣候科技與永續城市典範
碳權新政登場:歐盟 2040 雄心與彈性並行的氣候策略
永續農業與氣候資金:巴西COP30峰會的關鍵挑戰
MSCI 氣候轉型追蹤報告:全球企業排放、目標與實體風險現況
2025 生物炭碳移除市場概況(上篇):數據、成長與買方結構
2025 生物炭碳移除市場概況(下篇):交付與註銷持續增長
全球碳權市場發展趨勢的成長藍圖
2025 三大碳權公司:以透明、創新與影響力塑造全球市場
Isometric 樹立碳移除新標準,百家供應商加入帶動市場成長
中國2027年碳排放上限政策及全國碳市場擴大:減碳新策略及挑戰
碳市場進入「品質優先」時代:從交易量轉向完整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46會員
358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6
習近平於聯合國峰會上首次提出「絕對減排目標」,承諾至 2035 年削減 7–10% 排放,並推動非化石能源佔比超過 30%、風光裝置容量達 3,600 GW。同時,再生能源投資創下紀錄,2024 年投入高達 6,250 億美元。然而矛盾依舊存在:煤製化工排放持續增加,新煤電核准數量創十年新高。
Thumbnail
2025/09/26
習近平於聯合國峰會上首次提出「絕對減排目標」,承諾至 2035 年削減 7–10% 排放,並推動非化石能源佔比超過 30%、風光裝置容量達 3,600 GW。同時,再生能源投資創下紀錄,2024 年投入高達 6,250 億美元。然而矛盾依舊存在:煤製化工排放持續增加,新煤電核准數量創十年新高。
Thumbnail
2025/09/22
本研究探討生物炭添加於混凝土中,以降低碳排放並提升其過濾能力。研究發現,生物炭的孔隙結構影響其在混凝土中的表現,能有效提升吸水性和氯離子吸附能力,但可能導致機械強度下降。 未來研究將聚焦於生物炭微觀結構與機械性能之間的關係,以克服機械強度下降的挑戰,實現生物炭於建材產業的廣泛應用及減碳目標。
Thumbnail
2025/09/22
本研究探討生物炭添加於混凝土中,以降低碳排放並提升其過濾能力。研究發現,生物炭的孔隙結構影響其在混凝土中的表現,能有效提升吸水性和氯離子吸附能力,但可能導致機械強度下降。 未來研究將聚焦於生物炭微觀結構與機械性能之間的關係,以克服機械強度下降的挑戰,實現生物炭於建材產業的廣泛應用及減碳目標。
Thumbnail
2025/09/19
丹麥碳權公司 Agreena 推動的 AgreenaCarbon 專案,成功成為首個依據 Verra VM0042 改良農地管理方法學 v2.0 獲得驗證的大規模耕地計畫。專案涵蓋歐洲逾 160 萬公頃農地,透過覆蓋作物、輪作、減耕等再生農法,已累計減排與封存逾 230 萬公噸二氧化碳。
Thumbnail
2025/09/19
丹麥碳權公司 Agreena 推動的 AgreenaCarbon 專案,成功成為首個依據 Verra VM0042 改良農地管理方法學 v2.0 獲得驗證的大規模耕地計畫。專案涵蓋歐洲逾 160 萬公頃農地,透過覆蓋作物、輪作、減耕等再生農法,已累計減排與封存逾 230 萬公噸二氧化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