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路透社的新聞。中國之前的強制性碳市場只有在電力業推動,但近期除了要重啟自願性減碳市場之外,也公告了全國 ETS 即將上路。
我國環境部內部也有推動 ETS 的計劃,持續與歐盟交流相關經驗,但時至今日尚未有更多細節與期程流出。
中國將於 2027 年起在部分產業設置絕對碳排上限
中國政府宣布,將自 2027 年起在若干產業試行「絕對碳排放上限」,這是中國碳交易市場首次引入此一機制,目的在於進一步強化市場管制。依據國務院與中共中央發布的聲明,首批適用的對象將是碳排放水準較為穩定的產業。官方並指出,至 2030 年,中國的全國碳市場,即所謂的排放交易體系( ETS ),將基本建置完成。LSEG 高級研究分析師陳雪婉指出:「決策者正積極收緊碳交易制度。」
根據官方聲明,中國計畫建立的全國碳市場,將取代自 2021 年起推行的八個試點市場,並首次設置「絕對排放上限」,同時結合免費與付費的碳排放配額( CEAs )。目前的 CEAs 配置方式,是以逐步下降的碳強度基準為依據,而非總量限制。企業在合規期內會獲得一定數量的免費 CEAs;若排放超標,就必須從市場上購買額外配額填補缺口;若排放量低於配額,則可將剩餘額度出售。
Veyt 亞洲—太平洋碳市場分析師 段梅( Mai Duong )表示:「這份國務院文件提供了中國碳市場發展時間表的關鍵透明度,也顯示官方把碳市場視為實現減碳目標的核心工具。」聲明同時指出,至 2027 年,中國的排放交易體系( ETS )將擴大,基本涵蓋主要排放產業,但並未具體點名。分析師推測,化工、石化、造紙與國內航空業都可能被納入。
段進一步指出,規範也允許銀行與金融機構參與市場,有助於提升交易流動性。事實上,中國早在去年九月就表示,將把碳市場範圍由電力業延伸至鋼鐵、水泥和鋁業,這三個部門合計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六成。不過,分析師認為,由於市場上仍存在大量免費配額,迄今對中國的碳排放控制效果有限。
段表示:「中國現在已為碳市場的全面擴張設下明確時程,這當然是正面進展。但是否真能有效削減龐大的排放量,仍有待檢驗。」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演化賽局與機器學習:剖析中國碳市場的發展與影響
中國重啟減碳市場,價格震盪與未來發展受關注
中國碳市場介紹
Verra 針對超額核發中國水稻專案碳權一事進行說明
強制性與自願性碳市場整合,巴黎協議第六條的進展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
歐盟碳交易系統網路分析:效率、偏見與政策建議
英國擬將負排放納入碳交易機制
日本碳交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碳權與碳抵換:瞭解碳交易市場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