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新聞評論
🌒 一、信仰與迷信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信仰原本應該是給人力量的,幫助人在困難時找到心的依靠。但這起事件卻把「母娘指示」變成了勒索的武器,把信仰變成恐懼的工具。
當一個人把判斷權交給所謂的「神旨」,就失去了自由——因為從那刻起,她不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是交出靈魂與財產給人操弄。🕯️ 二、詐騙不只是錢,而是信任與尊嚴的毀滅
這名單親媽媽不只是被榨乾金錢,她被奪走的是信任——對人、對宗教、對自己。
她求的是安慰,卻換來操控;她想累積「福報」,卻被洗成「負債」。 這樣的詐騙最殘酷的地方,不在金額多大,而在於「她是帶著信仰去死的」。
🕊️ 三、脆弱時最需要的,不是神諭,而是真人陪伴
報導裡提到:「媽媽心裡脆弱,母女常吵架。」這一句話,其實是整件悲劇的起點。
宗教詐騙最擅長的,就是趁人孤單時「給溫柔的指令」,一開始像是關心,後來成了命令。 如果當時有一個能傾聽、能理性開導她的朋友或家人,也許悲劇不會發生。
⚖️ 四、該思考的不只是「怎麼抓人」,而是「怎麼防人」
這不是第一起,也不會是最後一起「信仰詐騙」。
政府與宗教主管機關應該思考:
- 是否應建立「宗教財務透明制度」?
- 是否能讓「靈修型宮廟」接受外部稽核與心理輔導?
信仰需要自由,但更需要邊界。沒有邊界的信仰,只會成為收割人心的陷阱。
💔 結語:她不是貪錢,而是太相信愛
很多人看到「借1億6千萬」會罵她笨,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寂寞母親的呼救。
她只是太想相信:只要有信仰、只要有付出,就能換來幸福。 然而,她把希望放錯了地方,最終被信仰的假面吞沒。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 感謝你的閱讀 ✦
若喜歡這篇文章,
點一下文中的小廣告,
就能讓作者喝到一杯咖啡,繼續寫出更多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