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fburg Palace
「孩子們的遊戲反映他們的內心世界,這個說法我可以接受,畢竟那是發生在當下或最近的事情,會有殘留的情緒也很常見;(散見本系列文,或見:假如榮格67) 」朵拉眼睛直視著榮格,「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因為孩子們的淘氣而氣上好幾天,回應他們需求時也會變得不耐煩,直到我氣消了或是他們和我認真道歉,才再和他們好聲好氣的說話。我希望自己能好回應孩子的每個需求,像個成熟的大人,可是,曉得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我好氣自己沒辦法像個成熟的大人,冷靜處理孩子們的事,覺得自己很糟糕;可有些時候,我又覺得孩子們犯些小錯無傷大雅、很可愛…卡爾,我這樣子矛盾是不是很不正常呢?有人也會像我這樣子矛盾嗎?」說到後來,朵拉的聲音越來越小聲,小到幾乎要聽不見。
10年了嗎?還是更久…
那年維也納音樂廳(Konzerthaus)為佛洛伊德舉行80歲生日慶典,一時眾星雲集,許多他的老朋友 Ferenczi、Jones、Pfister、Bleuler 等人也到場襄盛舉,事後 Oskar Pfister(奧斯卡.費斯特)寫信給榮格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 Mann)也到場致意,還發表了篇演講《Freud und die Zukunft》*,「…演講中途,湯馬斯.曼提到了一個不該提的名字:榮格。他說他目前正在撰寫的小說,靈感就是得自榮格。他指的是《約瑟和他的兄弟們》四部曲,當時他剛寫完第三部…」《英雄的旅程》 *
一時多少人面面相覻,彷彿榮格的名字是 You-know-who,成為不可說的那個人*。
Pfister 呀,你當時告訴我這件事,除了表達你對該場生日慶典的觀察之外,似乎也是暗示我能在場一同感受那股氛圍、享受學識上的交流盛宴是件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對吧?Pfister 呀,你到底是期望我有什麼樣的反應嗎?如果我沒和佛洛伊德先生交惡,而是持續在他學說的基礎上精進,又會變得如何呢?
當時父親對於我沒有選擇家傳的牧師一職,顯得頗不開心,他認為他的教區到時候沒有人接手,會對眾多信徒難以交待,甚至會眾們詢問他何以我不擔任牧師,他也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一直到我就讀巴賽爾大學醫科,似乎有能力養活自己了,他才比較放心了…是吧…但他那時候生病,過沒多久也走了…50年了嗎?
佛洛伊德醫生,逝世該有10年了吧?*…他在維也納的80歲慶典,該有多麼風光呀…會不會佛洛伊德醫生對於我沒能承接他的衣缽,他也很失望呢?
眼看榮格眼神變得暗淡,似乎感染到朵拉情緒的低落,在座三人中最年輕的法蘭茲意識到這股莫名的沮喪,接手補位:「朵拉女士,你剛才問我煉金術觀點的快樂王子,是吧?」
「嗯嗯。」
「好,我來試著說說看;在開始前,我先簡略說一下煉金術的概念,萬事萬物裡都存有所謂的原初物質(materia prima),經過提煉四階段的黑化(Nigredo)、白化(Albedo)、黃化(Citrinitas)、紅化(Rubedo)後,最終會成為黃金。」
朵拉遲疑了一下,隨即點點頭。
「有什麼疑問嗎?」法蘭茲留意到朵拉的停頓,怕她不理解這個前提。
「所以煉金術是真的能夠轉化物質,將一切事物都變為黃金嗎?」
「呃…」
「這是一種比喻,用來描述某種事情的方式;我是這麼理解的,」榮格開口補充。
「噢,原來如此;請你繼續。」朵拉點點頭,回應榮格的說明,又向法蘭茲表達她的期待。
「好,那我再說下去:快樂王子生前活在一個只能表現快樂、其他情緒都不能表現的城市裡,過著看似快樂卻是渾渾噩噩的生活,這個狀態,代表著煉金過程還沒啟動,快樂王子處於尚未提煉的原初物質。」
「這個過程會很久嗎?」
「你是指煉金術進行的過程,還是處於原初物質的過程呢?」
「不一定;沃夫和我說過的猴子王的故事,他可是待在火爐裡49天哩~(見:假如榮格46)」榮格想到澳福,臉上露出微笑,抹去剛才的沮喪。
「卡爾,」法蘭茲看了榮格一眼,「不要亂開副本啦!」又轉向朵拉:「我看過的文獻裡,並沒有特別提到時間因素,這歷程應該是很難具體說清楚每個階段要花多少時間的吧,這又不像是一星期可以明確切割成七天、一小時分成60分鐘乾乾淨淨的切分;硬是要說的話,大概是一年可以分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個季節,但很難說是哪天會開始下雪、哪天春神降臨大地…總之,煉金術說的就是個歷程…」
「嗯哼。」
「生前的快樂王子就是原初物質,他的日子過得不錯,具有很多可能,譬如和某個國家的公主婚配、嘗到什麼美食、去到某個漂亮的地方旅遊,但那都是比較表淺輕快的情節,和他的靈魂世界少了連結,沒什麼深刻的遇際。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的日子多美好、多令人羨慕,可是靈魂的任務沒有啟動,反而處在一種空空洞洞的狀態,不見得是好。」
「難道說,靈魂的任務那麼重要嗎?輕鬆過日子難道不好嗎?像你這樣子沒結婚、沒生小孩的姑娘,輕輕鬆鬆、沒煩沒惱也很好,不是嗎?」
「你這樣子說也沒錯;」法蘭茲先是肯定朵拉的說法:「人生在世,沒有誰比較高誰比較低,差別在於頭銜、收入…等這些外在條件的不同。然而,每個人出生後,都朝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皇后會死、乞丐會死、男人會死、女人會死。最公正的是死亡,差別在於誰先誰後、誰早誰晚。可是對靈魂呢?靈魂沒有這些外在條件,靈魂在意的是什麼?」
朵拉搖搖頭:「靈魂看不見也摸不到,怎麼有辦法證明靈魂的存在呢?」
榮格微微笑;右手姆指與食指輕輕接觸著。

Jnana Mudra
「你提出來的問題超出我的命題範圍,屬於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我一時無法回答。」 法蘭茲直接在此承認她的限制,「就好像在教會裡傳道主題是透過諾亞方舟,討論上帝降災給地上這些不義的人,結果會眾糾結於諾亞方舟的建造過程與真實程度…甚至有沒有上帝這回事…討論細節會讓我們偏離了故事想要傳遞的訊息,不管那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
「嗯嗯,」朵拉點點頭,「是這麼說沒錯,其實我想知道的是煉金術觀點的快樂王子…」
「好;」法蘭茲回到話題:「對靈魂來說,它在意的是有沒有完成它專屬的任務,就像是鳥會飛、魚會游、孩子會玩那般的自然,鳥的靈魂就是要飛翔、魚的靈魂就是要游水、孩子的靈魂就是要遊玩,我的靈魂、你的靈魂、卡爾的靈魂,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有它自己獨特的任務,不會一模一樣…」
「嗯哼。」
「在快樂王子這個故事裡,一直要到快樂王子死了成為雕像後,他開始對於眼中這個城市裡發生的事情有了感受,為自己這座城市裡的醜惡與悽慘感到哀傷而落淚,這個故事才進入黑化階段 … 」
「也太悲慘了吧,人都死了才開始煉金術之旅的黑化…」朵拉搖搖頭:「…這是什麼奇妙的說法…」
‥
‥
‥
‥
*Freud und die Zukunft
湯瑪斯.曼(Thomas Mann)於1936年5月8日在維也納音樂廳(Konzerthaus)舉行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80歲生日慶典上,發表了一篇著名演講。這篇演講後來以論文形式出版,標題為Freud und die Zukunft(英文譯名:Freud and the Future)。這是曼對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貢獻的致敬之作。
*《英雄的旅程》
該篇文章<試煉之路>除了提到湯瑪斯.曼的演講之外,譯註還提到當天演講:「說榮格的名字不該提,可能是因為弗洛伊德並不認同榮格的心理學,而當天的聚會,又是由一群弗洛伊德的景仰者所發起的。
* 那個人You-know-who ,《哈利波特》裡的佛地魔(Voldemort), 巫師們因為太害怕佛地魔而用『那個人』來稱呼。
*10年了嗎?
小說符合現實,榮格與朵拉相識於1949年;佛洛伊德逝世於1939年。
*Jnana Mudra,智慧手印是一種梵語手勢,意為「知識」或「智慧」
https://www.lifepositive.com/the-jnana-mudra/
*照片:奧地利 Hofburg Pal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