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致命的陷阱:你的「長坐」只是在浪費時間
禪者智隍,一個極度專注的修行者。他最初追隨五祖,自認為已掌握**「正受」(最正確的禪定方法)**。他的行動非常硬核:一間茅草屋,長坐不起,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這是一個巨大的沉沒成本。他用時間和體力證明了自己的決心,但他的結果卻是無效的。六祖的弟子玄策,一個實戰派的巡迴顧問,來到河北,聽聞智隍的大名,直接上門踢館。
玄策的開場白,直接將智隍架上烤火:
「汝在此作什麼?」(你到底在幹嘛?)
智隍傲慢地回答:「入定。」(我正在執行最高效的修行。)
玄策的「實戰邏輯」:有心入定還是無心入定?
玄策立刻用簡單的「二元選擇題」,暴露了智隍理論的致命缺陷:
「你說入定,是有心入?還是無心入?」
· 如果「無心入定」: 那草木瓦石也應該入定,但顯然沒有。
· 如果「有心入定」: 那所有有生命的眾生都該在定中,但顯然也不是。
智隍被問到語塞,只能硬拗:「我正在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我已經超越了「有心」或「無心」的二元對立!)
玄策的終極反擊,徹底摧毀了智隍20年的努力:
「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翻譯一下:
1. 如果你真的達到「不見有無之心」的狀態,那你的心就是永恆的「常定」。
2. 既然是「常定」,哪裡還有「入定」和「出定」這兩個動作?
3. 只要有「出入」這個動作,就證明你根本沒有進入「大定」(頂級專注狀態)。
你所有的「長坐」行為,都只是徒勞的身體動作,因為它有「開始」和「結束」。
六祖的頂層設計:無不定時也
智隍無言以對。他意識到,他的20年只是在一個錯誤的框架裡做無效功。他馬上詢問玄策的師承,並快速移動到六祖處。
六祖聽完他的敘述,沒有責備,直接給出了「頂層設計」:
「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核心密碼(Actionable Advice):
· 認知層: 心像虛空,但**不執著於「空」**這個概念。
· 行動層: 「應用無礙」(行動力不受限制),「動靜無心」(行為時不留痕跡)。
· 結果: 你會進入**「無不定時也」**的狀態——你的心永遠在定中,無需刻意「長坐」。
智隍聞言大悟。他20年來苦苦追求的「定」,瞬間化為烏有(都無影響)。當晚,河北所有人都聽見空中有聲:「隍禪師今日得道!」
真正的禪定,不是「長坐」的動作,而是「無不定時」的狀態。你不需要坐在那裡證明自己,你只需要讓你的心,隨時隨地都在「定」中。
你現在的努力,是追求「入定」的動作,還是追求「無不定時」的狀態?
















